這讓我想到那個老掉牙的比喻,想法好比是后面的“0”,如果沒有行動的“1”一馬當先,有多少想法都是枉然。
而作者說,“不必控制自己的想法,只要對自己的行為做一些小小的改變,你的意識就會跟著改變。”
還是用“打英文電話”這件事情舉例子好了。直到一年前,如果一個“老外”在寫郵件溝通的時候提出來咱們打個電話吧,我會嚇個半死,覺得自己肯定hold不住這事。也許是那時候我覺得郵件有思考時間,也許是我認為當面溝通都可以借助一些表情和手勢之類的輔助信息來表達自己,可電話太難了。對聽力和口語都是挑戰,我不行的。
可就是去年下半年的一通十來分鐘的電話,改變了我的心態和之后的路。沒什么不行的,沒聽懂的就再問一遍,不知道如何表達的就慢下來、換個說法。當我掛了那通自我感覺還不錯的電話,心情特別好。因為我知道,我可以的。
當然,“持久的行為改變,始于行為的實際的、實體的變化,而不是思想中的變化。”
再拿寫公眾號這事為例,想寫和找到合適的話題并一篇一篇地寫下去完全是兩件事情。前兩年我也都想寫,可總共加起來也就寫了五、六篇吧。今年我要試一試,無論是否成功,我都要認真的用這個平臺記錄自己的生活感悟。
希望年底的時候,我可以底氣十足地說,行動為先,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