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斜杠青年”這個詞特別的火,越來越多人在標榜著“斜杠青年”,似乎是90后最向往的身份之一,自由、體面、多重收入……
那究竟什么是斜杠青年呢?
今天與大家分享一本改變了古典老師觀點的有關斜杠青年的書——《斜杠青年》,作者Susan Kuang是把“斜杠青年”這一概念引入中國的第一人,同時也是一位標準的斜杠青年,留美MBA時利用工作之余創辦畫展、是一位擁有創業者、獨立個人自媒體人、專欄作者、作家、雜志創始人等多重身份的斜杠青年。
在《斜杠青年:如何開啟你的多重身份》一書中,不僅對“斜杠青年”的多重身份的解讀,更是作者對個人成長和人生的深度思考和獨特的見解,值得我們研讀、實踐。
下面結合個人的觀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解讀這本《斜杠青年》:
一、什么是斜杠青年
二、成為斜杠青年的好外
三、斜杠青年的五種模式
四、如何成為斜杠青年
一、什么是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這一概念來源于英文“Slash”,是來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瑪希.埃爾博爾的《多重職業:讓工作和生活獲得雙重成功的新模式》一書。
共享經濟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于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開始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身份的多元生活。
自由職業者、兼職者,或是利用業余才藝優勢做喜歡的事情的人,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文字——Slash/斜杠青年,如李尚龍:英語老師//創業者/青年作家/編劇/。
二、成為斜杠青年的好處
“斜杠青年”是給我們提供了一種不同的發展策略,即橫向多元發展,也應是根據自己的興趣與優勢發展多個方向,最終獲得多重收入。例如,用業余時間培養和發展一些新的興趣愛好,如插畫、手繪、舞蹈、播音等。
“斜杠青年”讓一個人變得更加有趣、完整和立體,而且相比傳統的單一職業方式,多重身份的生活方式能讓人更加滿足和充實,在保持收入的同時還能追求和發展更多的愛好,使生活和工作獲得雙重成功。
“斜杠青年”核心目的并不是為了擁有額外收入,甚至也不是為了能夠自由支配時間,而是為了追求更多元化的人生和更完整的自己。
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去嘗試一下斜杠,給自己一個可能或多一份精彩,利用下班后的時間去培養斜杠生活(第二份職業),說不定收入比第一份工作還賺錢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斜杠青年有哪些模式?是否適合你?
三、“斜桿青年”的五種模式
01、穩定收入+興趣愛好的組合
利用穩定的工作保證收入的情況下,利用下班時間打磨自己的興趣愛好,逐漸把它變成自己的第二職業,同時帶給一定的收入,如公職人員+寫作。這種模式比較適合還在興趣愛好探索階段或者興趣愛好的收入不足以支撐生活的人。
02、左腦+右腦組合
這是一種理性與創造性的組合,可以給我們帶來更開闊的思維,如:程序員/導演、數學老師/音樂家、作家/創意家等。
03、大腦+身體組合
這種模式能讓人很好地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中相互切換,能夠確保身心的健康以及生活的平衡,如科學家+健身教練、會計+舞蹈教練等。
04、寫作+教學+演講+顧問組合(輸出型IP)
這4種身份是一個黃金組合且可以循環推動,寫作可以讓你成為某個領域的意見領袖,演講、教學的身份隨之出現,并可做企業的顧問,是綜合性知識型的斜杠青年。
如蕭秋水,作家/知識管理專家、旅游達人、培訓師。
05、一項工作多項職能型
這種模式只有一種工作或身份,但要求非常全面和綜合的能力,且涉及不同職能領域,比如公司的CEO、公司的產品經理、創業者等。
四、如何成為斜杠青年?
Susan總結了成為真正的斜杠青年必須具備的三大能力:
1、相對完整的知識結構
2、掌握1-2門達到熟練級的技能
3、清晰的思考和寫作能力
結合個人的理解,如何打造斜杠青年?
01、定位
利用“個人商業畫布”思考這9個問題:
思考適合自己的斜杠方向,選擇大于努力。
02、打磨技能
1)專注。在確定某一個方向后,專注打磨該職業的相關知識,切忌把專注力碎片化,用文字磨煉思想,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當然,如果發現自己不適合這行,就快速迭代,尋找另一個方向)
2)深度模仿。找到最厲害的幾個人進行深度模仿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可參照知識管理的方法:收集→整理→內化→分享→利用)
3)刻意練習。這是任何技能訓練的核心方法。在刻意練習的過程中,一下幾個關鍵因素決定練習的質量和能力的提升的速度:A模塊化訓練——拆分成小任務;B在學習區練習;C獲得即時反饋,準確和即時的反饋能幫助我們發現自己的錯誤并及時糾正。
03、打造影響力
1)持續輸出。在打磨自己的技能時,不斷地向他人提供有價值的輸出,如寫作、分享、演講、微課等;
2)收費。當有一定的成果時,逐漸培養忠實粉絲,開始做付費分享,付費課程、付費社群等,付費不代表你賺得多少錢,而是通過付費證明你的輸出是有價值,對別人有用;
3)混圈子。當自己感覺做得不錯的時候,想辦法認識行業的大V,加入其行業圈子與大V成為朋友或合作,這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更能借助大V打造自己的影響力,如借助大號互推,大V幫你站臺等;
4)多平臺曝光。利用各個平臺標榜自己的影響力,如簡書簽約作者、微博簽約作者、知識管理專家等;持續在一些熱門平臺輸出,如公眾號、簡書、頭條號、微博、各種微課平臺、在行、分答等。特別注重線下活動,這是從線上的弱關系轉向強關系的最好方式;
5)出書。當自己有一個定量的高價值輸出或一定名氣后,聯系出版社出書,甚至是自費出書也沒關系,這是最直接標榜自己為“青年作家”、“某某達人”的途徑之一。
人人都是自媒體,這是最好的時代,持續的高質量輸出,只需吸引了一千個鐵桿粉絲,斜杠身份便可帶來持續收入,這就是著名的“一千個鐵桿粉絲理論”。
自媒體時代,只要你敢夢想,敢行動,從現在開始堅持打磨自己的技能,成為別人羨慕的斜杠青年,其實就是順帶的事了。
加油……
我是秋木子語,希望我的文字對你有啟發,喜歡就點個贊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