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去市場買菜,與往日不同的是,今天很快就買完了想要買的東西,特別高效心情也特別愉悅。走回來的路上,我一直在反思著,為什么今天買菜會特別輕松特別愉快呢?
去年的花銷很大,收入卻很少,每個月都要吃老本。所以每次去買菜的時候,都會特別計較,總是要貨比三家,總是選擇最便宜的,買完了還要邊走邊看,如果發現自己買貴了會特別心疼。有一次在超市買菜,自己看錯了價錢還責怪打稱員亂打價,引來好幾位負責人在幫忙看哪里出錯了。最后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看錯價格。其實價格不過是相差一塊幾毛。
每次買完菜回家的路上,要么責怪自己嘴饞買太多花多了錢,要么懊惱自己為什么不多看幾家買貴了,要么覺得自己為了那么一塊幾毛錢而在斤斤計較太丟人。所以每次買菜都會花了很多時間,還心情特別不好。歸根到底,就是在氣自己沒能力賺錢,只會在小錢在雞毛蒜皮上計較。
今天和以往不同,是因為心態不一樣了,所以效率不一樣,心情也不一樣了。
回來的路上,總結了對自己新的一年里期望能貫徹的4點金錢觀。
1、不糾結小錢,不在雞毛蒜皮的事情上浪費時間
之前因為嘴饞和懶惰,經常點外賣,到月底的時候一算賬,發現自己的恩格爾系數太高了。一頓外賣再怎么著也不便宜,少則20多塊多則70、80塊,還是自己千挑萬選左挑右選才選出來的。每次挑外賣都特別費時間還貴。
后來,為了省錢也為了吃得更健康衛生省錢,開始自己買菜做飯。旁邊就是菜市場,特別方便。其實買菜再怎么貴也貴不到哪里去,首先價格就是幾塊錢一斤,哪怕價格標貴了還是老板坑你稱重了,也虧不了幾塊錢。其次,自己喜歡吃新鮮的菜,天天去菜市場,所以每次都買不多,再怎么虧也就是一塊幾毛錢的事情。
去菜市場,真的沒必要那么糾結,想吃什么想買什么,盡管買。買了就走,沒必要再對比再比較。再說了,去市場的都是家庭主婦天天跑市場的人,要是菜攤老板亂標價或者是稱有問題,就會流失老客戶的。一分錢一分貨,貴一點的就是新鮮一點的,便宜點的大多是賣相差一點或者到了午市沒那么新鮮的了。
拒絕外賣,堅持自己買菜做飯,不糾結在菜市場上的小錢,節省時間多寫稿多做自己的事情。買菜都是早上的事情,有一個愉悅的心情開啟一天,那么一整天都會特別高效特別開心的。
除了買菜,還有其他的日常用品、雞毛蒜皮的小事情,能花錢解決的能節省時間的都沒必要糾結。
2、錢是賺出來的,而非省出來的
當你覺得囊中羞澀的時候,你應該想辦法開拓賺錢渠道,而不是想方設法去省錢。如果你不提高收入,你的收入來源固定了,再怎么省錢也是徒勞無功的,省的只能是小錢,委屈了自己也剩不了多少錢。賺錢才是正道。賺錢是沒有上限的,既善待自己也更有賺錢的動力。
當你的注意力放在省錢上,你能想到的辦法都是各種降低費用降低成本,生活質量在無形之中一步一步降低,到最后你發現為什么自己的生活那么廉價,為什么自己要遭受那么多生活的苦。
當你把注意力放在賺錢上,你會想盡一切辦法你會全力以赴去做每一件能賺錢的事情,在不知不覺之中你你會自我提升,讓自己更有價值,你對生活的滿意度會一步一步地提升。你會覺得人間值得。整個人的心情、精神狀態都是不一樣的。
3、清楚花錢的目的是讓自己變得更好
以前我總是不能理解好友vivi的消費觀,她的收入不低,消費力更不低。她不是追求奢侈品的人,但是買的東西全部是大牌子,她買的包包、化妝品全部是在專柜買的,也不計較劃不劃算,反正喜歡的、需要用的她都立刻買。她買的包包,每次都是見她背幾次就束之高閣了。我從來沒有見過她心疼錢,也沒見過她懊惱多花了冤枉錢。
我現在也終于明白了,花錢的目的是讓自己變得更好,花錢就是讓自己得到更好的享受。所有的花出去的錢,只是換了另一種形式回到自己的身邊。在對待自己,沒必要那么糾結,只要是你真正有需要的,都值得花錢。錢花出去了,就不要再糾結再懊惱,享受你花錢買回來的享受就足夠了。
4、在經濟能力范圍內,選擇最好的
最近幾年,我特別贊同這個觀點,當你有很多選擇的時候,在你經濟能力范圍內,選擇最好的。你沒必要為了物質而去選擇超出自己經濟范圍的東西,那樣不值得。一分錢一分貨,每一件物品價格越高,代表著品質越高。在經濟能力許可的情況,寧愿省幾個月錢,花大價格去買自己渴望已久的東西,那么你每次用的時候,都是大大的滿足感。就像一件有質感的大衣,每次你穿上的時候,都會覺得值得,都會心情愉悅自信滿滿。相反,你為了省錢而買了相對差一點的大衣,每次你總會覺得這里不好那里不好,你又想買一件新的,結果得不償失,可能花掉的錢比你當初選擇一件貴一點的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