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自我欺騙的另一種形式,便是認定自己的觀點就是事實。實際上觀點不過是一種解讀,是我們自主選擇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人們就會圍繞片面的“事實”進行二次創作,最終將自己的見解當作事實。然而,看似真實的東西未必真實?,F實可能是不可更改的,但我們賦予它何種意義卻全由我們自主決定。現實生活中由于信息不對稱,我們常常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揣測對方的意圖,而這種主觀的揣測完全沒有依據,猜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卻給我們自己的生活平添許多煩惱。正如心理學家馬丁·賽格利曼所說:“當我們的自我解讀采用個人的、消極的和渲染的角度(都是我的錯......結果總是這樣......會影響我做一切的事情......),我們會放棄并失去動力。若能采取相反的角度,我們會受到鼓舞,獲得精力?!睂κ澜鐦酚^的解讀更容易給人行動的力量。
? ? ? 過于糾結自己的主觀臆斷——無論樂觀還是悲觀,不僅是一種假象,更是一種危險。如果我們能跳出情境,增強觀察能力,就會看見更完整更全面的情況。通過拓寬視野,我們可以變成生活戲劇的觀眾,而不僅僅是講述喜怒哀樂的演員。內觀冥想有時被稱為是“見證”——觀察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感覺,而不是深陷其中。自我意識可以從“我就要陷入焦慮中了”向更冷靜的角度“焦慮正在試圖控制我”轉變。從前一個角度來說,我們是受害者;從后一個角度來說,我們是旁觀者,依然擁有決策和行動的能力。
? ? ? 我也可能是錯的。面對真相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態,認同自己被蒙蔽的可能性。品德之間會產生相互作用,沒有謙遜調和的自信會演變為夸張、自傲、甚至幻想。在《基業長青》一書中,作者們分析了多位CEO的性格品質,這些管理者的公司在近幾年都有飛速增長。令人驚奇的是,最成功的企業并非是由最有魄力或最聰明的領導者打造的,但成功企業的領導人都完美地融合了兩種看似矛盾的品質:堅定的決心和謙遜。面對逆境,堅持不懈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最成功的領導人做到了謙遜、不求聞達、樂于分享。他們的謙遜給了他人成長的空間。他們本能地意識到,任何大公司的成功都取決于是否給予員工歸屬感,是否讓員工們感覺到自己受到重視和有價值。真誠的謙遜也使得這些領導更容易包容異見,承認自己的想法未必一貫正確。他們擁有足夠的自信,即使偶爾犯錯也無損于他們的形象。如果我們不在維持表象上投入過多精力,就更有可能看清事實和真相,從中學習和成長。
? ? ? 全面地接受自己。 一個讓人難以接受的真相是,當我們對他人的某些性格特征抱有極大的敵意時,這其實是代表了自己最想隱藏的一面。愛德華·惠特蒙說:“如果讓一個人描述他最蔑視、最不能忍受、最痛恨和最難以共處的性格類型時,他會寫出自己性格中最壓抑的一面......這些品質之所以難以忍受,正是因為它們代表著他最想否認的自己。因為我們無法接受自身的某些品質,才會難以與帶有相同品質的他人共處。”每個人都應該回想一下自己特別討厭的某個人,他身上什么性格讓你最反感?然后你應該問問自己:“我是那樣的嗎?”解決這種內心沖突的方式是,每當我們遇到反對意見而內心認為自己才是正確的時候,要自我提問:“與我相反的意見或感受會不會也是正確的?”一旦我們接受了這種可能性,承認別人的意見正確,但同時不否定自己【為自己拓寬了思考角度而欣喜,而不是為自己的意見不完善而羞恥】,戒備心就會慢慢消退。在合氣道中,武士通過與對手的攻擊之氣融合來取得優勢,而非正面對抗。在接受全部的自我之前,我們最大的敵人仍然是自己。心理學家詹姆斯·希爾曼稱,人們終須要在自我認同和持續改善自己的不足之間找到平衡?!白詯鄄⒉蝗菀?.....因為它意味著愛全部的自我,包括內心和外界都不能接受的陰影部分。關注這令人羞恥的部分便是解決之道.....但絕不能丟棄道德操守。解藥本身就是一種自相矛盾,需要融合兩項內容,缺一不可的配方。一方面從道德上意識到這一部分自我是負累,不可忍受,一定要做出改變;另一方面認可并微笑著接受自己的不足,敢于正視它們,永遠帶著喜悅之心。既要努力改變有要學會放手,既要嚴格批判又要欣然接受。
? ? ? 了解真相的目的是還我們自由,面對真相的過程則無法一蹴而就。它需要反復練習,就像我們鍛煉肌肉一樣。自我意識如不加利用就會荒廢,若超越抗拒心理,發掘更多真實就會得到強化。我們必須正視自己不愿看到的一面以增強思維、情感和精神的能力。自我真相的探尋也要循序漸進,太多的真相可能會令人難以消化,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平靜禱文》是精力管理理想狀態的完美入門指導:”上帝,請賜予我平靜,接受我無法改變的;請給予我勇氣,改變我能夠改變的;請賦予我智慧,分辨這兩者的區別?!蔽覀儾槐睾馁M巨大的精力擔憂無法控制的人和事,而是要將精力集中在可以改變的事物上。面對現實會幫助我們認清兩者的區別。
? ? ? ?我們要帶著勇氣跳入未知的世界,也要理解自己不愿面對事實。我們必須有意向有真相的方向前進,明白自我保護意識有時會拖累我們的步伐。只要我們理清視野,就會看清面對的阻礙。直面人生最艱難的挑戰是種挑戰,也是一種解脫。當我們不再遮遮掩掩,我們也就不再畏懼暴露自己。大量的精力得以釋放,用于全情投入生活,擁抱自己的力量并持續加強鍛煉。即便走了彎路,我們也可以承擔起責任,重新調整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