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 ,SOH),位于悉尼市區北部,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首府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是由丹麥建筑師約恩·烏松(Jorn Utzon)設計,水上的貝殼形屋頂綜合了劇院和廳室的完美一體化。作為悉尼市的地標建筑物,這是來澳大利亞游人心之向往的地方,目睹這座藝術瑰寶的形與態!
?時隔多年,如今我們看到的悉尼歌劇院還是最初的樣子,但出乎人意料的大概是,悉尼歌劇院是從一系列的失敗開始。歌劇院內部建筑結構則是仿效瑪雅文化和阿茲特克神廟風格。一座耗時十幾年的藝術殿堂,為什么是從“失敗”開始的?
?悉尼歌劇院是澳大利亞的地標建筑,也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200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回到1955年,澳大利亞宣布舉行一次建筑設計大賽,召集各地的優秀設計者參賽,并且最終要在參賽作品中選取一個最佳設計方案,最終要修建一所能夠容納3000人的多功能水上劇院。
?1957年,一位來自丹麥的建筑設計師約恩·烏松(Jorn Utzon),由他提供的設計方案從眾多參賽者設計中脫穎而出,被專家組選為優勝的設計方案。方案已確認,1959年悉尼歌劇院就正式開始破土動工了。
按照約恩·烏松(Jorn Utzon)提供的方案,建造歌劇院的工程預算為不超過一千萬澳元,預計大概4年就能完工。然而這位偉大的設計師卻被事實“打臉了”,這個預計在工程實施后被證明錯的太離譜。悉尼歌劇院一共花了14年才竣工工,而且一直到1973年才能夠正式開放。該歌劇院最后的總造價高達1億澳元,比原先的預算高出了1400%。悉尼歌劇院是設計師約恩·烏松(Jorn Utzon)的巔峰之作,雖然失敗了,卻成了最大的成功。
?面向大海的歌劇院,好似在向世界張開懷抱,歡迎著四面八方的朋友。面向廣闊的大海微微展開,面向城市的一邊又微微收攏,渾然一體的風格壯觀又震撼。悉尼歌劇院算是建筑史上一次“失敗”的成功,這不僅是悉尼藝術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靈魂,是公認的20世紀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是悉尼乃至整個澳大利亞最著名的建筑之一。這里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也是悉尼市的三大建筑地標之一(悉尼歌劇院、海港大橋和悉尼塔并稱為悉尼市三大地標建筑)。
?這座瑰麗的建筑內,上演了一幕幕文化藝術盛宴。幾十年的風雨過去,如今歌劇院依然大氣端莊,讓人不得不贊嘆建造者別具匠心的設計思想。歌劇《湯顯祖》曾在澳大利亞巡演。當地時間4月7日《湯顯祖》亮相悉尼歌劇院,歌劇院的舞臺上吹起了中國風,中國歌劇引來五湖四海的掌聲與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