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南通,有一種出了南通就吃不到的時令東西。
或者我孤陋寡聞,江蘇境內我去過不少地方,沒見過這吃食。
是由灌漿飽滿、日趨成熟的青麥穗,在除去麥芒麥殼后,經鐵鍋文火翻炒,再經石磨磨制而成的一種條形食物,在立夏時節、春末夏初上市。
南通方言很多,差別巨大,南片通常叫它“麥蠶”,可能是綠色的、曲曲彎彎的樣子像蠶寶寶,北片叫它“冷蒸”或者是“嫩蒸”,大概是青嫩的卻要蒸熟了吃、還得要冷吃。
每年就這個季節,短短十天半個月,它會上市,稍縱即逝。
我小時候,這個吃食是尋常之物,一到這時節,市場上、街邊墻角的小攤上,就有通常是婦人,拿個提籃,罩著毛巾,毛巾下就是綠色、散發著清香的冷蒸。
而我媽,買回來會更考究一點,加上白糖和一點油再炒一下,既安全衛生又更添美味。
我把它在手心里像飯團一樣捏成一個團,那種特有的麥香、黏糯,是其他吃食沒有的,我很喜歡,可惜,也許是會去殼炒制的人老了,一年一年越來越見不到它了。
但是今年,花城門口出現了賣冷蒸的小提籃了,雖然價格高達二十五塊一斤,我還是買了嘗新。
似乎,并沒有記憶中的無敵美味了。
上午和黃姐去華潤,拍姜姐小區的滿墻薔薇,還帶冷蒸給姜姐嘗嘗,并且拍了一段視頻,像是給冷蒸做了廣告。
黃姐頻出狀況,搞得我和姜姐一次次地NG,笑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