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性格內向,不喜歡與人交流溝通,只喜歡讀書、看劇、寫作。每到周末是我放松的日子,可以一整天都在家做喜歡的事情。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我把寫作作為我的夢想,難道是從事業不順利開始嗎?還是從無法排遣心中的苦悶開始。
我是一個不優秀的人,甚至更像是一個低自尊的、社會中的loser,孩子教育得也不好,房子也買不了大的,老公也跑了,身材還奇差,想想這些確實令人沮喪。但是我看看楊天真、看看李娟,看看其他優秀的人,我不再苛求自己,只是一步一個腳印地活下去。正如我的寫作夢想,只想一點點地堅持下去,也許天賦不夠,那就努力來湊吧。
我對作家們的故事特別感興趣,總是忍不住地看,盡管成績不好,我也堅持寫作,時間長了不寫的話,就感覺心里空落落的。如果之前有什么功利的想法,那么現在倒像是有點文字癮了,覺得寫了之后,會為這個世界留下什么,對自己有所交代,這一天沒有白白度過。
內卷的時代,孩子的壓力很大,可能只有36%的孩子能夠上公辦高中,很遺憾,兒子不在其中。關于民辦高中高收費的事情,我說多了之后,孩子很反感,甚至是有點破罐子破摔了,浮躁起來,不想學習。我心里很著急,其實很無措。
我心里盼望著能通過寫作實現財富自由,成為那個為孩子們兜底的媽媽,其實我連為自己身體兜底的能力都沒有,焦慮和迷茫都裹挾著我,讓我暴躁和狠厲,卻無濟于事。
母親和孩子們都怪我不能高興起來,他們都不理解我內心的壓力。父懶則母苦,母苦則子懼,子懼則家衰;父愛則母靜,母靜則子安,子安則家興。雖然傳統文化有它的道理,我還是想自己撐起一片天,讓孩子們能夠好好學習,增長本領,將來更強大。
好像只有在寫作中我才能找到自己和釋放自己,可能女人都是喜歡嘮叨的,當失去的嘮叨的對象,就會有壓力無法釋放。
在我心中,寫作是一個十分神圣的詞匯,那些細膩的情感、旖旎的心事,都能在筆尖、鍵盤靜靜地流淌出來,穿越時空的界限,送給別人和未來的自己。也許世界上多了一個與你共鳴之人,人類的感情都是相通的,也許會給別人某種力量。
我在寫作的森林里左沖右突,時而看看微信讀書,時而讀讀起點小說,時而翻看自己的文字,總感覺很充實,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內心是欣喜的、快樂的,忘卻煩惱的,這或許就是林語堂先生所說的癖兒吧,一種狂熱的愛好。
寫作于我,是世俗的柴米油鹽生活中的一抹亮色,是我區別于他人的所在。也許強大的人,都是內心十分純粹的,韋神從沒覺得提出大礦泉水瓶子、幾個饅頭,穿著破毛衣,有何不妥之處,因為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被外物所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