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好的住家在意大利,意大利最好的住家在翡冷翠,翡冷翠最好的住家在菲埃索里山。黃永玉租的房子在菲埃索里山對面的“萊頗里”,抬眼就可以看到《十日談》的作家薄伽丘的家,他在那里一住就是半年多,除了畫了四十幅油畫,八件雕塑和一些零星的畫作,還收獲“知足、知不足”的啟示,快快活活地工作方式。
一、忙碌就顧不上單調
“早晨很快到晚上,躺下一覺又到第二天。晃眼半年就過去了。語言不通,路不熟,沒有中國書報看,沒有喜歡的音樂聽,少中國人來往,不會喝酒,名勝古跡、博物館去一兩次就夠了,衣服、皮鞋該買的都買了……這樣的日子能受得了嗎?能的。”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老領導,退休之后斷崖式老去,從一言九鼎到無人理睬,相當于從熟悉的環境進入到陌生的領域,他們覺得無所適從,無事可做,無所寄托,生命就失去了應有的活力。可是也有像我二姑那樣的人,九十多歲了,為了照顧腦癱的近六十歲的兒子,每天忙得忘了自己,忘了生病,忘了老去。
黃永主在意大利的那么長時間里,每天背著畫箱去寫生,畫十小時以上的畫,鬼迷心竅,有時連煙斗都忘了點,還覺得時間太少。我也有這種體會,女兒生了寶寶,我去香港呆了三個月,人生地不熟,粵語聽不懂,因為有寶寶要照顧,又有書可讀,只覺得時間不夠,恨不得一天有二十五個小時才好。
老馬退休后覺得空虛,經常給過去的下屬打電話,每次通話在半小時以上。有次小俞正在做飯,老馬的電話來了,她以為有什重要的事情,蓋上鍋蓋趕過去接電話,老馬和她閑聊了四十分種,結束時鍋里的紅燒肉焦糊了。我也怕遇見他,偶爾在街上碰到了,他總是要和我聊個不停,似乎是好不容易抓到了一個聽眾,不肯輕易放過。話題總是各種抱怨,打麻將沒興趣,打撲克沒搭子,看電視太無聊,不知道如何打發日子。我勸他培養一種愛好,找一件自己喜歡的事去做,不要太空閑了,空閑多了也是一種病。
二、好奇心是生命的動力
沒有好奇心,即使住在是風景如畫的天堂,住久了也覺平常。如果有雙發現美的眼睛,沒有風景的地方,也會覺得處處是畫。
"出萊頗里右拐向菲埃索里山走去的這一條路,開始還有幾間古老的住家和咖啡館,再過去,就是開闊的園林了。一個終點站停車場,一些野花叢生的淺坡……有這么一段休止符式的間歇,就來到另外一種山居景象的菲埃索里山腳下。遠遠傳來瀑布輕微的聲音。講究而安適的菲埃索里風格的生活從這里開始。這一帶,我畫了四張畫:《退休的快樂王子號》;《菲埃索里山上的圣方濟各修院》;《薄伽丘路》;《從巴第亞橋上山》。"
在意大利的日子,黃永玉每天去寫生,有時在在一個交通繁忙、狹窄之極的十字路口,有時在中世紀時代的胡同口,有時在圣三一的橋邊,他的眼睛總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美。他雖然語言不通,但也不怯于陌生人交往,有次在寫生時,聽到人群里發出號啕聲,連忙放下畫筆跑過去,發現是一位六七十歲的老太太暈在地上,臉色發綠,一動不動。睜開的兩眼,卻是一眨不眨。他利用自己掌握的中醫知識,通過穴位按壓救活過來,引起人群的歡呼。這么短的日子,他居然結交了好幾位真誠的意大利朋友。
老年人和年輕人最大的差距不是年齡,而是心態。保持好奇心,就能保持年輕態。大多數人從職場退下來以后,生活的圈子會越來越小,人也會越來越封閉,就會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表哥家的兒子家的鵬飛事業有成以后,把生活在農村的老爸老媽接到上海生活,想讓他們在大城市安享晚年。可是兩個月不到,表哥獨自一人打了一輛出租車逃回了老家,1360元錢的車費雖然讓他心痛了好一陣子。他說,在上海他就是廢物,不會過馬路,不會乘地鐵,不會逛商場,沒有朋友,沒有事做,只會坐在窗口看著天空發呆,就像圈養的豬一樣。
三、現實是歷史的延續
走在翡冷翠的街頭,每個角度都有可以看到富有歷史感的古老建筑,老橋、教堂、修道院......也有許多的名人古居。他們的家,跟活著時候一模一樣,窮就窮,富就富。兩百年、三百年、五百年,紋絲不動,用不著今天的子孫來作不倫不類的擦脂抹粉。幾年前,我去意大利旅游,特地去看《羅馬假日》電影里的景點,羅馬斗獸場、許愿池、萬神殿,七十多年過去了,模樣一點沒變。
相比于意大利,我國的文物保護意識比較淡薄。我生活的小城,有上千年的建城史,有城墻、護城河、水關,還有文廟、周王廟、蛟橋等古跡,可如今已難覓舊時蹤影,留存的古橋、古建筑,不是修舊如新,就是移地重建,已是古韻新貌。真的是一年一小變,三年大變樣。
黃永玉曾和好朋友們到紹興去欣賞魯迅故居。萬里迢迢,沒進門就打了轉身。為什么?既歪曲歷史又缺乏文化素養。原來魯迅那么闊氣呀!輝煌的大理石柱,高玻璃窗,大理石地面,現代化照明。簡直是“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宮殿嘛!他的家鄉鳳凰城有一座“虹橋,比起翡冷翠老橋,形勢規模要巍峨多了。遺憾的是,全國解放兩三年后,為了方便交通,改成一座公路橋。“泯然眾人矣”!
我們習慣于砸爛一個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我們看起來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實際上是謀取文化背后的利益,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意大利把古建筑當成城市的驕傲,不把它們當謀利的工具,保持原貌。反映在現實的生活中,意大利人比較好地保持傳統,尊重老人,尊重藝術,尊重歷史。對于歷史傳承,傳統文化,我們是不是也該多點尊重和保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