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都挺好》,天天霸占熱搜榜。由此引發的原生家庭、重男輕女等話題,也頻頻刷屏。
很少追劇的我也沒擋住自己的好奇心。
大哥蘇明哲和大嫂鬧離婚,是因為錢;
二哥蘇明成和二嫂朱麗離婚,是因為錢;
兩兄弟與父親蘇大強之間因買房“斗智斗勇”,因為錢;
舅舅與外甥、姐夫的矛盾沖突,還是因為錢;
妹妹蘇明玉與家里的“十年仇恨”是因為錢!
《都挺好》以家庭為核心,卻也折射出很多社會痛點,如啃老、重男輕女、媽寶男等等。可是,追著追著,你會發現這部劇簡直就是一部成人版的財商教育課!
1.蘇家老爹追求“高利”
蘇大強,一輩子支支吾吾,家里的大事小事全由蘇母一人操持,毫無話語權。
在蘇母過世以后,飽受“壓迫”的他性格大變,不僅脾氣比以前臭,“作妖”的本事也是見長。
為了活的硬氣,追求高收益,聽信理財公司年化收益高達20%的宣傳,用兒子還他的1萬塊多的“啃老錢”在“富豪理財”上投資。
最初的一個月,APP上不斷增長的數字,他興奮極了,在“高回報”的利誘下,又追加了4萬多的儲蓄。
2.蘇明成月光式理財
作為本劇的啃老擔當,二哥蘇明成是賺足了大家的唾沫,甚至求生欲極強的演員郭京飛,也是在微博上多次diss蘇明成。
民成和朱麗兩個人工資都不低,但是月光。所以在母親過世后,受明玉的刺激,將家中所有的積蓄拿出來,變賣汽車,并拉舅舅下水,湊足30萬元,投資上司周姐聲稱的好項目。
結果,項目是一個騙局,錢打了水漂,媳婦也跟他離婚,一個小家就這么散了。
3.蘇明哲透支式理財
蘇家大哥的人設是清華本科,斯坦福研究生,在美國工作自稱年薪20萬美金,但實際只有12萬美金。
學霸人設,但辦的事情可是一點都不學霸,而且善于犧牲小家來滿足蘇爹不合理的要求。
自己家庭財務狀況不能支撐為蘇大強買新房子,但是為了面子,還主動承擔自己能力范圍之外的事情,最后大家小家的家庭責任被處理的一塌糊涂。
那么,家庭資產到底該如何配置才比較科學呢?
在投資界一般有這樣一個財產分配準則:
根據不同理財產品的功能,分四個不同的功能:即保命的錢、要花的錢、生錢的錢、保本增值的錢。
這四種理財功能的分配中:
社保、各類保險中不多于家庭財產收入的10%-20%
日常花銷類約占家庭財產收入的10%-20%
生錢類的產品,如股票、期貨、信托、貴金屬等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可占30%
保本增值的錢,如固定收益類債券,互聯網金融理財等產品,可占40%
由于本職從事于保險,自然重點說一下保命的錢這一部分,其實保險中的知識是相當豐富的,它有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比如說重疾險,有“投保人豁免”功能,也就是在投保人不幸身故或遭遇其他風險的情況下,保險公司會把剩下的保費都交完。
再比如“資產保全”功能,也就是如果經過恰當的法律處理,保險可以有效的隔離債務,遠離糾紛。
好了,今晚就先總結到這,改天給大家再扒拉蘇氏家庭的保險配置指南,晚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