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 ? 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年4月1日-1970年6月8日),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以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最為人熟悉。作為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他把需要分成生理需要( 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要( Safety needs)、歸屬和愛的需要( Love and belonging)、 尊重需要(Esteem)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 Self-actualizatio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
? ? ? ? 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是級別最低、最具優(yōu)勢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氣、睡眠、健康。
? ? 生理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就什么都不會想,只想讓自己活下去,其他的一切所謂思考、判斷、道德全都變得蒼白無力。比如,新生兒餓了就大哭,渴了也哭,想睡覺的需要得不到滿足也會哭,這時候的孩子第一需要就是生理得到滿足,其他的都無法開始。
? ? 安全需要(Safety needs),同樣屬于低級別的需要,其中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wěn)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
? ? 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就會對自己所處的世界感到不安,覺得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不安全的,認為世界是危險的,從而變得緊張、不安,更不會去學習、發(fā)展。一個認為這個世界就是不安全的孩子,又怎么會花費時間進行自我發(fā)展呢。孩子只有在不去擔心“爸爸媽媽會離開我嗎?”而是感到“我很安全”時,才能去學習。
? ? 作為父母,請陪伴、理解、關注、回應你的孩子,讓他知道你一直都在,不會離開,在充滿安全的世界里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長。
? ? 歸屬和愛的需要(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屬于較高層次的需要,如: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系的需要。
? ? 歸屬和愛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感受不到身邊人,特別是父母的關懷,就會認為自己的存在在這世界上沒有意義。一個感受不到父母愛的孩子,又如何在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上取得進步呢?
? ? 父母通常認為自己深深愛著孩子,其實不然。當孩子摔倒了疼得哭時,你大聲說:“怎么這么不小心!”當孩子拿著碗跌落到地上摔碎了,無助地看你時,你大聲呵斥:“不讓你拿,非得拿,摔碎了吧!”難道這是愛嗎?不是的。這時候的孩子感受不到你的愛,那你所認為的愛也就不存在了。
? ? 尊重需要(Esteem needs),屬于較高層次的需要,如:成就、名聲、地位和晉升機會等。尊重需要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
? ? 孩子需要尊重,而且特別需要。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覺是從父母那里得到的。孩子如果無法得到尊重的滿足,可能會變得特別愛面子,也很容易變得通過各種方式讓別人來認同自己。孩子在家中是和父母平等的,請尊重孩子,而不是什么事情都由父母說了算,把孩子當成服從的工具,這會使孩子喪失被尊重的權(quán)利。一個孩子如果不被尊重,又如何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
? ?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即使意見不合適,也要表現(xiàn)出對孩子意見的重視。孩子只有被尊重之后,才會激發(fā)孩子遇事開動大腦,積極想辦法,也才能勤于思考,更加獨立自主。
? ? 自我實現(xiàn)需要(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包括針對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項需求都能滿足,最高層次的需求方能相繼產(chǎn)生,是一種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實現(xiàn),發(fā)揮潛能等。
? ? 缺乏自我實現(xiàn)需求的人會覺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虛感推動,要自己去做一些身為一個“人”應該在這世上做的事,極需要有讓他能更充實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讓一個人深刻的體驗到自己沒有白活在這世界上的事物。
? ? 對于任何人,包括孩子,只有前面四個需要得到滿足,才會開始滿足自己對于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也就是說,孩子要想自我成長,首先要保證生理、安全、歸屬與愛、尊重的需要得到滿足,否則都是空談而已。
? ? 簡單來說,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強烈的,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么重要。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饑餓所占據(jù),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當人從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時,才可能出現(xiàn)更高級的、社會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 ? 這五種需要一般情況下,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當然,這個次序并不是完全固定的。一般來說,某一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才會向高一層次發(fā)展,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就成為驅(qū)使行為的動力。
? ? 五種需要可以分為高低兩級,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都屬于低一級的需要,這些需要通過外部條件就可以滿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高級需要,他們是通過內(nèi)部因素才能滿足的,而且一個人對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無止境的。同一時期,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要,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需要占支配地位,對行為起決定作用。任何一種需要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要的發(fā)展而消失。各層次的需要相互依賴和重疊,高層次的需要發(fā)展后,低層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
? ? 你在為孩子的行為而苦惱時,請先反思一下自己:孩子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