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番茄之前,我問過一些朋友,基本上聽說和使用過番茄鐘。
那么問題是:為什么沒有堅持下來呢?
因為大多數人把番茄工作法當做了計時器,作為自己單位時間內產出的時間度量工具。比如應對關鍵的考試,比如臨近重要的時間節點,他們將番茄鐘作為逼迫自己聚焦注意力的工具。
因為大多數人沒有利用番茄鐘建立即時的反饋機制。
大家可以仔細思考,為什么我們可以在玩游戲的時候樂此不疲,一個小時接一個小時的樂不思蜀,甚至有些人吃住在網吧,寧愿生活在虛擬的世界中。
因為游戲為我們創造了一種即時的反饋機制,你的付出和隱忍能夠迅速的收到回報,你可以在多輪的游戲中不斷的變化方式,而游戲總會給與你即時的反饋和調整。
就像上一篇文章所言,番茄工作法不是為了把人變成機器人,把活生生的有靈魂和溫度的24小時變成一個個冷冰冰的25分鐘。
誰愿意每天被催促著前進,誰愿意每天面對一個個冰冷的25分鐘。
誰會在這樣情況下堅持下來呢。
我們應該明確的知道番茄工作的目的。
而這就是我編制番茄工作使用手冊的初衷。
一、番茄的使用場景
我們的職場年輕人每天面對的工作是很瑣碎的,大家經常是從早上忙到下午,有時候快下班的時候才能正式開始做自己的工作。人人都在低頭拉車,很少有人能夠抬頭看路。
有時候,我們忽然停下來,真的會頭腦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現在應該干什么,忙完了就玩手機、刷微博、看小說,被動的等待下一個忙碌的開始。
番茄工作法是不是適用于我們的全部工作呢?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大家捫心自問,我們每天面對的80%的工作是流程化和機械化的,比如蓋章打印、表格統計、報表匯總、材料收發、簽字審核甚至是頭腦風暴的會議討論。所有需要協作、配合和機械式的重復的工作是不需要用到番茄鐘的。
番茄適合在以下三個場景中使用。
一是獨自寫作和深度閱讀的時候。這樣的時刻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刻。在安靜和靜謐的環境下,人的注意力需要主動的集中,番茄鐘的25分鐘的時間分割功能毫無疑問會幫到你。
二是在積累材料和準備考試的時候。材料的積累看似是機械化的,其實關鍵在于你如何分類和歸檔,準備考試的時候也是如此,為自己定下計劃,你才能知道在純時間的投入上你到底走了多遠。
三是像我這樣刻意養成時間管理習慣的人,我們需要用番茄鐘這樣的工具去指導我們找到內在的節奏和時間控制能力。
二、番茄的使用狀態
使用番茄最好的狀態就是心流的體驗。
所謂的心流,就是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渾然天成的輕松完成。
我們在玩游戲的時候通常會體會到,1個多小時的時間很快就會過去。
心流體驗的5個要素:
1.? 專注,25分鐘的純數量計量的時間納入了質量的維度,幫助我們在單位時間內保持專注,你不要去管下一個25分鐘是干嘛,專注在當下的這個時刻。
2.? 反饋,學習的時間和精力如何沒有及時反饋,那么我們不知道應該走多遠。番茄鐘的價值在于為學習和工作創造了有效的反饋,每一個番茄都是在向目標前進的一小步。每一個番茄的目標,就是KPI的績效考核,是實實在在可以量化的。
3、不焦慮,焦慮是我們很多人放棄努力的主要原因,焦慮會造成我們行動的癱瘓,而不行動會加劇焦慮的產生。
這樣的死循環,大家肯定都經歷過。番茄可以斬斷焦慮,對項目進行分解。每次理清一個概念,收集一次資料都是相對而言容易的。番茄能夠克服焦慮,是因為這是一個可以落地的小目標,是一個可以直接產生的行動,而行動是解決焦慮的良藥。
4、難度。心流體驗的狀態是需要超出個人水平一點點的難度。面對一款游戲,如果難度太低會覺得無聊、難度太高又會焦慮。如何引導我們走出舒適區,就是番茄的功用。將一個復雜工作通過每一個番茄的分解,逐步的降低難度,對任務的控制感是番茄的優勢。
5、對時間的感受。時間其實是分為外部時間和內部時間,外部時間是客觀的,不為我們而轉移的,而內部時間不一樣的,對24小時使用效率和效果對每個人而言都是不一樣的。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鍛煉我們對時間主觀的感受能力,打造體內的效率生物鐘。
下一篇,將分享的是番茄鐘25分鐘和5分鐘的具體使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