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部以懸疑推理為刃,在世間紛繁書林中殺出一條血路的科普作品。
達(dá)·芬奇密碼所揭示的,是一段失落的真理,蘭登與索菲全力的追尋,是真理失落過程的還原。
女神崇拜。
早已被十字軍的鐵騎踏碎的靈魂,被一點一點拼湊起來,每一位殫精竭慮的守護(hù)者,都在自己亙古流傳的作品中,靜待她重臨人間。
當(dāng)宗教被強加征討之實時,人們便失去了它真實的面貌。
欲望的沾染,將精神的信仰扯下神壇,淪落為當(dāng)權(quán)者蠱惑人心的手段。真相被埋葬,值得敬仰的人們被扭曲成怪,真正的教義被撕碎,人們徹底陷入精心編寫的騙局之中。
“男人的騙局是多么黑暗”,為了一己私欲,將上天的賦予踐踏成泥,將同為人類的女性誣陷成魔。那段黑暗的歲月,血流成河,殺盡了卓越崇高,也殺盡了無辜純良。
亂世之中總有英雄臨世,或提劍跨騎平天下,或隱忍周旋謀久遠(yuǎn)。
先賢們殫精竭慮窮極一生留下揭開真理的線索,后人們在漫長的歲月中一刻不停地探索尋覓,曾被最殘暴狠絕的方式毀滅的珍寶,用這樣無言的方式得以留存,得以跨越戰(zhàn)火與時光。
世間一片祥和之時,會有等量的黑暗在醞釀,世間一片血腥之時,會有等量的光明在成長。若說這是權(quán)衡一切的法則,那么人類豈不是永生永世都要在掙扎中度過了嗎?希望與絕望相共存是一個沒有終結(jié)的劫難,難道我們就要永遠(yuǎn)被困于此嗎?
這個問題的解答應(yīng)該在失落的秘符里能找到,丹布朗的答案,眾生成圣。
提彬因其狂熱,阿林加洛林主教因其教會,塞拉斯因其信仰,這部作品的反派們的出發(fā)點似乎都沒有太多的惡意,卻把這些事經(jīng)營成最慘痛的悲劇。
可怕的不是欲望,而是一個不留神被控制了靈魂,提彬是如此,阿林加洛林也是如此,剎那間被蒙住雙眼塞住雙耳,感官的功能被掠奪,欲望鉆進(jìn)腦中,每一寸的神經(jīng)都逃不過其號令,血液沸騰灼傷筋骨,人類以肉體凡胎化生惡靈,一身怨氣將所到之處扭曲成阿鼻地獄。這與因情緒爆發(fā)而點燃的原始獸性不同,這是一種催眠,人尚為人,卻為了被釋放的惡念為不可為之事,理智尚存,卻早已被修改得面目全非。
塞拉斯歷盡人間悲苦,心里早有一份戾氣,但很矛盾的,他同時也有著很純潔的虔誠之心,這樣足夠兇狠又足夠善良的人,在以拯救為名的虛假信仰鼓動下,不明所以地犯了那么多殺戮之罪,著實很令人痛心。他不過想有一個安身之所,僅此而已。他緊緊抓住他在這世上唯一的一棵救命稻草,沒想到卻因此送了性命。
阿林加洛林主教的困頓之境應(yīng)是很多被時代的發(fā)展驚得手足無措的保守之人的困頓。宗教誕生于對自然之力的敬畏,成長成熟于衍生出來的精神指導(dǎo),再被權(quán)欲之爭禍及,提倡絕對的虔誠以利于有心人的把控。絕對的虔誠給了主教很多希望,權(quán)力、地位、思想控制,他或許是專注于他的信仰,但他也同時專注于他對思想的專制,這是宗教被爭斗波及的影響,必須的無上地位帶來的虛妄神職,自以為是的天下正統(tǒng)。
專制的黃金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絕對的虔誠開始動搖,宗教信仰開始向悟道傾斜,開始以一種更為理智的形式存在,不是捧著教義自己要死要活又逼著別人要死要活,而是希望讓教義指點迷津,叩問在這世上如何走下去,以什么姿態(tài)面對漫漫長路。
這些轉(zhuǎn)變觸及很多人的利益,他們開始惴惴不安,著急地鋌而走險,最終釀成大禍。
先看的失落的秘符再看達(dá)·芬奇密碼,明顯察覺到丹布朗的成長,六年的時光沒有白費,失落的秘符無論是橫向格局還是縱向深度,都更勝一籌。
很喜歡看這類約定俗成眾所周知狠狠打碎的作品,心里塞滿既恐懼又欣慰矛盾情緒,汗毛倒豎,整個人處于微妙的應(yīng)激狀態(tài),在等待,在期待,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騙局之中,我所認(rèn)為的世界或許在下一秒便不復(fù)存在,我在等待著一片荒蕪,我在期待著柳暗花明。比起難得糊涂,我還是比較喜歡始終清醒的,若有幸,我將可以看到一絲未經(jīng)折射的光芒,可以在有生之年看到未經(jīng)修飾的皇天后土。
今年的圣誕節(jié)是濃霧輕雨的,為這本書添了幾分惆悵,是耶穌在感傷嗎?為了他的妻兒還是為了眾生?
達(dá)·芬奇說,無知遮蔽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誤入歧途。
別無他法,還是多看看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