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福臨是清朝入關以后的第一位皇帝,年號順治。歷史上的順治皇帝非常地癡情,他有很多妃子,可是他最喜歡的只要董鄂妃。
除了董鄂妃,仿佛其他妃子都入不了他的眼似的,比方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她陪伴了順治九年時間,卻敵不過晚進宮三年的董鄂妃,董鄂妃一進宮就被封為賢妃,一個月后就提升為皇貴妃,順治帝為她而大赦天下,而孝康章皇后好不容易生下皇子,也仍然是個等級最低的庶妃而已。
順治帝看待感情的態度是很挑剔的,我們從一下幾位妃子身上便能夠看出來。
順治帝的第一任皇后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是多爾袞逼著他娶的,此女乃是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也是孝莊文皇后的侄女,她長得固然很美,脾氣卻不怎樣好,好豪華、性善妒,一點都無法忍耐順治帝寵幸其他妃嬪。多爾袞一死,順治帝就不顧滿朝文武以及孝莊文太后的反對,將皇后降為靜妃,并令其改居側宮。從那以后,靜妃就從史書中不明不白的消逝了,就連什么時分死的,死后葬在哪里都無從知曉。
順治帝的第二任皇后是孝惠章皇后,此女是科爾沁貝勒綽爾濟之女,也是孝莊文皇后的侄孫女。順治帝對這個皇后也喜歡不起來,經常找各種理由呵斥她,要不是孝惠章皇后能冤枉圓通,又有孝莊文太后在背后給她撐腰,恐怕她也會面臨被廢的命運。
順治帝獨一善待過的皇后,大約就只要死后被追封為孝獻皇后的董鄂氏了。可是皇帝的后宮美女如云,順治帝真能對這些千嬌百媚視而不見?除了董鄂妃他就沒別的喜歡的女人了?
據清史記載,順治帝的后宮一共有三十七位妃嬪,在這些后妃中,得到他的專屬溺愛的除了董鄂妃,確實還有一個人,她就是恪妃。
恪妃石氏是吏部侍郎石申的女兒,河北直隸灤州人,她是嫁到清皇室的首位漢族嬪妃,順治帝對她相當溺愛。
《永平府志》和《清皇室四譜》中都記載了順治帝對恪妃溺愛有加,特別是“賜居永壽宮,冠服用漢式”。要曉得,在清朝初期滿洲文化獨步的清朝宮廷,能衣著漢族服裝是極端不容易的一件事,順治帝能對恪妃禮遇至此,足見恪妃在他心中的重量。
再說了,順治帝賜恪妃寓居的永壽宮可是后宮之中離養心殿最近的一個宮,養心殿是什么中央,清朝有八個皇帝的寢宮都在養心殿,這天文位置能夠說是后宮最好的了,畢竟間隔皇帝的寢宮越近,離皇帝就越近嘛。
順治帝不光溺愛恪妃,對恪妃的娘家也非常照顧,他特地下旨,敕石申之妻趙淑人準乘肩輿入西華門至內右門下入宮。
順治逝世后,恪妃活到了康熙六年,當時的康熙帝下令輟朝三日,并命令大內及宗室人等素服三日,不祭神,為恪妃舉行了非常盛大的葬禮,恪妃死后葬入清孝東陵。
恪妃生前遭到順治帝的溺愛,死后得到康熙的厚葬,算是順治妃嬪中結局較好的了。當時很盛行因果報應的說法,人們都以為恪妃之所以如此僥幸,與她的祖父石惟岳有關。石惟岳是明朝萬歷三十八年進士,官至某省副使,他在任期間遇到一同案件,某王府一名中官毒殺了王爺,后來卻將罪名推到王妃身上。審案的巡撫和巡按都收了中官的賄賂,要置王妃于死地,只要石惟岳力排眾議,才證明了王妃的清白。正所謂善有惡報,惡有惡報,石惟岳幫了王妃,他的孫女石氏才有后來的福報。
順治皇帝是清朝入關后第一位皇帝,他這一輩子,婚姻不順,子嗣困難,就連想剃發出家的愿望也難以完成。沒方法,凡塵俗世拖著他,他不得不擔起他肩上的皇帝的重擔。
順治帝一共有八子六女,六個女兒中活到成年的只要一個,她就是和碩恭愨公主,民間也稱翠花公主。其他五位公主都在幼年就夭折了,年歲最大的不過活了六歲。
翠花公主是順治帝的二女兒,她的生母是庶妃楊氏。公主出生于順治十年(1653年),只比康熙皇帝年長一歲。
翠花公主長相秀美,聰明賢淑,孝莊文太后十分喜歡她,只不過當時鰲拜權傾朝野,孝莊太后為了籠絡鰲拜,這才忍痛割愛將14歲的翠花公主嫁給了鰲拜的侄子訥爾杜。
后來,康熙智擒鰲拜,鰲拜的黨羽紛繁落網,身為鰲拜的訥爾杜自然是最先遭殃的那一批人。康熙顧念訥爾杜是姐姐翠花公主的丈夫,只將訥爾杜貶回原籍。于是,翠花公主就跟隨訥爾杜回到了盛京,成為了政治斗爭的犧牲品。
、
一邊是弟弟,一邊是丈夫,夾在兩股權力之間的翠花公主受盡了煎熬。多年之后,康熙出關打獵,在關外邂逅了翠花公主,當他見到翠花公主的處境以后,心中憐惜不已。隨后不久,他就把訥爾杜調回了京城,翠花公主也跟著訥爾杜,重回京城。
康熙有心照顧翠花公主一二,但翠花公主卻紅顏薄命,幾年后訥爾杜逝世了,翠花公主悲哀不已,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放手人寰,時年33歲。
公主離世,康熙很是傷心,得知姐姐死訊后,他立即派人將其靈柩送到鰲拜家族墳地(在沈北新區虎石臺境內的治安村)用八眼半透龍碑厚葬。在清朝,以九眼墓碑最為尊貴,八眼半次之。康熙親身為翠花公主寫碑文,并追封其為恭愨長公主。
當年的公主墳背倚高丘,前有小河灣,墳勢隆起,涂以白堊。墓碑前建有影房子,房內中央掛著絲綢畫公主御影像,墳周圍有石桿環繞,石欄外松柏參天,頗為壯觀。
可惜,隨著時間的流逝,影房和墓碑都被破壞了,就連托墓碑的赑屃(古代傳說中的神獸,碑下龜是也)也被打壞了腦袋和尾巴。假如不用鐵鏈鎖住,赑屃就會向西南方向爬。當地的百姓都說,這是翠花公主懷念遠在北京的奶奶、爸爸和弟弟了。
治安村原名翠花屯,村民都是當年為翠花公主守靈的人的后代,他們原本姓那拉,后來都改為了漢姓,姓包或楊,當地村民傳播著一句話:“包楊本一家,以前姓那拉。”每年的清明時節,村民都會自發給他們世代守護的翠花公主掃墓。
數百年過去了,康熙、孝莊、鰲拜等人都歸入塵土,他們的名字都載入了史冊,是非功過自有后人評說,唯有翠花公主被世人淡忘。古代公主的命運大多如此,今人聞之,唏噓不已。
愛新覺羅·福臨是清朝入關以后的第一位皇帝,年號順治。歷史上的順治皇帝非常地癡情,他有很多妃子,可是他最喜歡的只要董鄂妃。
除了董鄂妃,仿佛其他妃子都入不了他的眼似的,比方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她陪伴了順治九年時間,卻敵不過晚進宮三年的董鄂妃,董鄂妃一進宮就被封為賢妃,一個月后就提升為皇貴妃,順治帝為她而大赦天下,而孝康章皇后好不容易生下皇子,也仍然是個等級最低的庶妃而已。
順治帝看待感情的態度是很挑剔的,我們從一下幾位妃子身上便能夠看出來。
順治帝的第一任皇后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是多爾袞逼著他娶的,此女乃是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也是孝莊文皇后的侄女,她長得固然很美,脾氣卻不怎樣好,好豪華、性善妒,一點都無法忍耐順治帝寵幸其他妃嬪。多爾袞一死,順治帝就不顧滿朝文武以及孝莊文太后的反對,將皇后降為靜妃,并令其改居側宮。從那以后,靜妃就從史書中不明不白的消逝了,就連什么時分死的,死后葬在哪里都無從知曉。
順治帝的第二任皇后是孝惠章皇后,此女是科爾沁貝勒綽爾濟之女,也是孝莊文皇后的侄孫女。順治帝對這個皇后也喜歡不起來,經常找各種理由呵斥她,要不是孝惠章皇后能冤枉圓通,又有孝莊文太后在背后給她撐腰,恐怕她也會面臨被廢的命運。
、
順治帝獨一善待過的皇后,大約就只要死后被追封為孝獻皇后的董鄂氏了。可是皇帝的后宮美女如云,順治帝真能對這些千嬌百媚視而不見?除了董鄂妃他就沒別的喜歡的女人了?
據清史記載,順治帝的后宮一共有三十七位妃嬪,在這些后妃中,得到他的專屬溺愛的除了董鄂妃,確實還有一個人,她就是恪妃。
恪妃石氏是吏部侍郎石申的女兒,河北直隸灤州人,她是嫁到清皇室的首位漢族嬪妃,順治帝對她相當溺愛。
《永平府志》和《清皇室四譜》中都記載了順治帝對恪妃溺愛有加,特別是“賜居永壽宮,冠服用漢式”。要曉得,在清朝初期滿洲文化獨步的清朝宮廷,能衣著漢族服裝是極端不容易的一件事,順治帝能對恪妃禮遇至此,足見恪妃在他心中的重量。
再說了,順治帝賜恪妃寓居的永壽宮可是后宮之中離養心殿最近的一個宮,養心殿是什么中央,清朝有八個皇帝的寢宮都在養心殿,這天文位置能夠說是后宮最好的了,畢竟間隔皇帝的寢宮越近,離皇帝就越近嘛。
順治帝不光溺愛恪妃,對恪妃的娘家也非常照顧,他特地下旨,敕石申之妻趙淑人準乘肩輿入西華門至內右門下入宮。
順治逝世后,恪妃活到了康熙六年,當時的康熙帝下令輟朝三日,并命令大內及宗室人等素服三日,不祭神,為恪妃舉行了非常盛大的葬禮,恪妃死后葬入清孝東陵。
恪妃生前遭到順治帝的溺愛,死后得到康熙的厚葬,算是順治妃嬪中結局較好的了。當時很盛行因果報應的說法,人們都以為恪妃之所以如此僥幸,與她的祖父石惟岳有關。石惟岳是明朝萬歷三十八年進士,官至某省副使,他在任期間遇到一同案件,某王府一名中官毒殺了王爺,后來卻將罪名推到王妃身上。審案的巡撫和巡按都收了中官的賄賂,要置王妃于死地,只要石惟岳力排眾議,才證明了王妃的清白。正所謂善有惡報,惡有惡報,石惟岳幫了王妃,他的孫女石氏才有后來的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