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為“康乾盛世”掃清障礙的女人

作者? 銀燈鴛幃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在我們所認(rèn)識的婚姻中,多是兩情相悅或門當(dāng)戶對的,要么就是美人配才子,或是佳人配財主,可是在中國歷史上,卻有一個王朝的女人涌向自己的敵營,嫁給幾乎將他們趕盡殺絕的敵人。

話從蒙古最后一個汗王說起。

對于蒙古一些部落與后金通婚,蒙古最后一個汗王(林丹汗)就此事做過嚴(yán)厲的指責(zé),并且懷疑他們與后金暗中勾結(jié)。他采取了一些約束蒙古族與外族通婚的措施,這也讓各個部落人心變得不和,從而加速了內(nèi)部的矛盾,導(dǎo)致投靠努爾哈赤的首領(lǐng)不少,這也就達(dá)到了努爾哈赤的目的。

后金在通過聯(lián)婚的方式不斷地拉攏蒙古人的同時,仍不停地向林丹汗發(fā)起進(jìn)攻,在三次征戰(zhàn)之后,林丹汗的兵力迅速銳減,林丹汗的不少部將也被后金收編,從而在軍力上出現(xiàn)了懸殊的對峙。努爾哈赤通過聯(lián)姻的方式來拉攏蒙古部落的人心,不僅減少了與蒙古兵的交戰(zhàn),而且收編了許多蒙古兵,讓他把更多的精力轉(zhuǎn)向大明王朝。

在林丹汗病死之后,皇太極派部下帶兵找到林丹汗的妻子囊囊,并且通過囊囊查知林丹汗兒子額哲的營地。他們找到了額哲,加封額哲為親王,并將皇女馬喀塔格格嫁給額哲。

林丹汗雖然一生都在與努爾哈赤交戰(zhàn),但他并不是死在敵人的手下,而是病死的。蒙古大軍在和后金大軍多次交戰(zhàn)之后,到了滿清皇太極時期已經(jīng)幾乎削減不少。林丹汗死后,到了額哲時期,已經(jīng)沒有能力和清兵交戰(zhàn),所以額哲不得不接受皇太極的“恩賜”,在無奈之下只好低頭“感恩”。

林丹汗死后,他的女人也另做打算了,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不得不謀求新路。眼看著蒙古已置為滿清旗下,她們?yōu)榱嗽俅芜^上王室的生活,同時考慮到自身利益和部族的安全,她們都希望嫁給滿清王室。由于滿蒙聯(lián)婚早就是一種風(fēng)俗,加上滿王室是敞開胸懷接納他們的,所以她們的計劃也有一定的可行性。

邊域各個部族的對中原的騷擾是長期而無休止的,清王室為了達(dá)到不耗一兵一士就可以收編了殘余蒙古部隊的目的,只有迎接這些女人才是最省事的事。林丹汗的女人此時投奔清王室,也自中滿清王室的下懷。

林丹汗死后,他的側(cè)福晉竇土門嫁給皇太極,這是林丹汗第一個嫁給皇太極的女人。有了第一例,自然有就第二、第三例,甚至是更多例。接下來是林丹汗的多羅大福晉囊囊太后娜木鐘率領(lǐng)一千五百戶部眾歸順清王室,多羅大福晉蘇泰太后帶著她的兒子額哲率一千戶部眾來投,前文說到額哲是林丹汗的繼承人,所以額哲在這些女人歸降時,也獻(xiàn)上歷代傳國玉璽。隨同這兩位皇后前來的還有林丹汗的側(cè)室福晉伯奇和俄爾哲依圖兩位福晉。林丹汗的妻子兒子都投靠了自己的敵人,林丹汗的妹妹泰松公主也一起來了。在漢人看來,嫁給自己的敵人是對丈夫的不忠,在這種選擇面前,忠貞的漢人大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是人的尊嚴(yán)所在,可林丹漢的女人和家人并沒有這么想。權(quán)衡生存與尊嚴(yán)的重要性,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在我們今天看來感到不可思議,可觀念不同、時代不同,人所做出的選擇也是不同的。

我們來看看林丹汗的女人最后的歸屬:

一、囊囊太后,林丹汗的正室大福晉,八大福晉之首,改嫁愛新覺羅·皇太極。

二、斯琴圖福晉改嫁林丹汗屬下寨桑祁他特車爾貝為妻。

三、蘇泰大福晉歸順后金,改嫁愛新覺羅·濟爾哈朗。

四、芭德瑪瑙伯奇福晉改嫁給皇太極。

五、蘇巴海福晉,記錄不詳。

六、烏云娜福晉被漠北某一部落俘虜以后失蹤了。

七、俄爾哲圖福晉改嫁愛新覺羅·阿巴泰。

八、苔絲娜伯奇福晉改嫁愛新覺羅·豪格為其側(cè)福晉。

八大福晉中,有六位最后嫁給滿清王室了,這種現(xiàn)象說明滿蒙聯(lián)姻實際上是為了雙方的政治利益。孝莊皇后姓博爾濟吉特氏,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的女兒。她是政治婚姻中的配角,在十三歲那一年,她被自己的親哥哥吳克善護(hù)送到盛京嫁給皇太極的。

清初滿蒙聯(lián)婚成為一種潮流,當(dāng)時蒙古族女子在后宮中占大半。科爾沁貝勒寨桑一家的女人在后宮具有非同一般的位置,如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孝莊的姑媽)、宸妃博爾濟吉特氏(孝莊之姐)及孝莊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等,可謂蒙古女人是被寵的重要對象。但皇太極當(dāng)時專寵的是孝莊的姐姐宸妃,孝莊皇后并沒有得到特別的寵愛。可是她為皇太極生下了一男三女,從而她的命運也有所改變。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講完后宮講皇權(quán),對于“權(quán)”,無非是爭奪,以計謀奪取,也兵力財力奪取,以關(guān)系背景奪取。下面我們來講一講清王室權(quán)力的爭取。

崇德八年,清軍大松錦大戰(zhàn)中告捷,為了乘勝追擊,皇太極在休養(yǎng)兵馬之后,正著手下一個作戰(zhàn)計劃。可天有不測風(fēng)云,在他還沒有一點防備的情況之下,突然腦溢血,死于清寧宮中。

皇太極忽然死亡,不疑給朝廷上下帶來一陣地震,原來皇帝計劃內(nèi)的事情全都打亂了,他還有許多大事沒有完成,也有許多事情來不及交待,但最重要的是誰來繼承皇位的大事。

在皇位的繼承問題上,從歷朝歷代的宮庭之爭來看,都有可能會引發(fā)一場血腥的屠殺。

對于皇權(quán)繼承及朝政來說,在努爾哈赤時期,曾立下皇權(quán)繼承人由滿洲貴族公議,從八大議政貝勒中推選。當(dāng)時,朝賀時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及侄子阿敏輪月兄弟四人并排南面坐,雖然這是一種非常原始的軍政體制下的朝政,這沒有人能獨攬專權(quán),所以看起來很平等,也很民主。可是到了皇太極皇位之后,他卻不再繼承努爾哈赤的這種坐朝方式,而是采取了皇權(quán)高于一切的形式,這是皇權(quán)至上的一種象征,因為,皇帝的身份與以往的汗位可不一樣了。

從八大議政到“皇權(quán)至上”的過渡,讓滿清皇室的許多人對皇位虎視眈眈。

皇太極死后,朝中大臣各立其主,有人擁立皇太極的長子,既三十四歲的薛恭親王豪格當(dāng)皇帝。恭親王是多年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zhàn)的英雄,支持他的有父親的鑲黃旗,還有代善的鑲紅旗和濟爾哈朗的鑲藍(lán)旗。代善是他的伯父,濟爾哈朗是他的堂叔,這些都是重量級的人物。最重要的是,他父親統(tǒng)領(lǐng)的鑲黃旗支持他。

擁立多爾袞的人也不少,努爾哈赤的十四子睿親王,他雖然只有三十二歲,比起豪格來還小,但身份是他的長輩,從輩份上論是豪格的叔叔。多爾袞的戰(zhàn)功相對豪格來說是高高在上的,他是巢清林丹汗殘部的主將,也是奪得元朝傳國璽并獻(xiàn)給皇太極的人,他是個有勇有謀的人,不僅得到皇太極的器重,而且在朝中也有很大的威望,這樣的人物,擁護(hù)他繼承王位的人自然不少,英親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還有正、鑲兩白旗諸將領(lǐng)等都想擁立他為王。

當(dāng)時,正、鑲兩黃旗將領(lǐng)堅決擁立豪格為皇,而正、鑲兩白旗大臣卻跪勸多爾滾馬上即位。由于豪格和多爾滾爭執(zhí)不下,看他們爭奪激烈,為了不讓雙方動兵操戈,有人建議立皇太極的哥哥代善為新皇帝,但是代善不愿陷入這場政治斗爭,他說:“吾以帝兄,當(dāng)時朝政,尚不預(yù)知,何可參于此議乎!”就匆忙退場了。有些人看到這種氣氛,也不想周旋在其中,借勢跟上代善的步伐離開。多爾滾眼看大家都相爭不讓,而且火氣越來越旺,只好提出一個折中的方案。他說:“虎口王(代善)即都已經(jīng)承讓而去了,看來他并沒有繼承皇位的意思,我們就立先皇的第三個兒子為皇帝吧。但是三皇兒年歲尚幼。叫左右大臣輔政,等到他成年之后,再讓他當(dāng)政。”

這樣的折中方案讓劍拔弩張的雙方都能接受,從而滿清的第二任皇帝福臨被扶上了皇帝的寶座。那一年,這個皇帝才六歲,他就是順治帝。

多爾袞提出讓福臨當(dāng)皇帝的背后,在大家看來是為了大清不要出現(xiàn)內(nèi)亂,其實是孝莊皇后在其中周旋所致。這也足以看出多爾袞與孝莊皇后的關(guān)系非同一般,也看出一個女人在權(quán)力的爭奪中的能量。

既然多爾袞提出讓福臨來當(dāng)皇帝,他自然會考慮到自身利益,這背后存在利益交易。福臨是他選出來的皇帝,那么他也為自己撈到了實實在在的政治資本,這為他日后飛揚跋扈作了充分的準(zhǔn)備。豪格也有自己的打算,讓一個六歲的孩子來當(dāng)皇上,他自己也有施展手腕的機會,也同意了這個折中的辦法。其實人人都打好自己的小算盤,但實際上布置這局棋的人上背后的孝莊皇后。孝莊皇后在背后和多爾袞早就商量好推選福臨的計劃,有人說多爾袞對于孝莊皇好一直以來就有好感,所以有了權(quán)色上的交易,也有人說孝莊皇后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當(dāng)上皇帝,做了日后的利益交換。但是關(guān)于宮廷之事,縱是有史書記載,對于這些隱密的事也不能絕對信任,史學(xué)家對于這些隱密的事也存在猜想的成份。但這樣的猜想不是沒有可能的,我們從孝莊皇后和多爾袞日后的所作所為來看,也可以猜想其中的真相。

在福臨當(dāng)上皇帝之后,多爾袞被封為攝政王,這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要位置,他掌握軍政大權(quán),一個未滿六歲的皇帝,許多事都必經(jīng)他來布控,所以,時間久了也可見他的功業(yè)所在,他也無形中顯得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在政治上變得張狂孤傲,在生活上也變得奢華無度。

權(quán)力的膨脹,讓多爾滾對當(dāng)年妨礙自己坐上皇座的豪格也施予毒手。在順治元年,這位往日的政治對手被多爾袞羅織一些罪名,從而公報私怨,先是把豪格廢為庶人,后來拘禁冤死。在政治斗爭中,親情變成無情,殺戮是最終的手段,而死亡將是失敗一方的歸宿。豪格死后,他的福晉又被多爾袞納為自己的女人,這對于當(dāng)代人來說,丈夫被殺了,妻子又被占了,雖說人死了不明后事,可是豪格的女人卻甘愿成為多爾袞的女人。我們看到了人性脆弱無情的一面,同時也看到政治場上的殘酷無情。讀清史,我們看到女人的身上總是缺少愛恨情仇,這和現(xiàn)代戲劇中的清宮女人相比起來,那可是兩個極端,一個真戲假演,一個假戲真演;一個人性麻木無情,一個過度夸張做作。因為,我們在這些嫁來嫁去的女人身上看不到真情和愛恨。但是,如果要真的寫出清宮女人的風(fēng)流故事,一定不亞于漢唐風(fēng)流事。

與多爾袞一起輔政福臨的濟爾哈朗,看到豪格的下場之后,心也變冷了。為了不卷入這場血腥的政治斗爭,他對多爾袞總是退避三舍。同時,為了不讓多爾袞加害于他,他表現(xiàn)地非常弱勢,不僅對多爾袞言聽計從,而且要把權(quán)力交出去,但是,由于他之前與豪格是同一黨羽,多爾袞并未就此放過他,在順治四年將他的官職罷了,并降為郡王。豪格的死亡和濟爾哈朗被黜罷,為多爾袞清除了政治上的對手,從而讓他的權(quán)力得到了空前的強在,實際上朝中大權(quán)都落在他一個人的手中。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權(quán)力落到了一個人的手中,他就想過著和皇帝一樣的生活了。多爾袞這個人骨子里就不檢點,他心里也一直對福臨這個小皇帝或多或少有些看不起,你福臨這個皇帝是我讓你當(dāng)?shù)模愀ER能有今天,也完全是我多爾袞一手拉起來的,你能享受的,我更能享受。這都是人的心理常態(tài),確實沒有他多爾袞就沒有福臨的今天,對于年少的福臨來說,他不懂得什么叫傀儡,但憑著孝莊皇后對他的護(hù)佑,才在一個年幼無知中成長起來。

孝莊皇后對多爾袞的做法雖然也有想法,但也是只能爭一只眼閉一只眼,有時候還不得不偷偷討好多爾袞。

多爾袞命史官為他寫起居注,這可是帝王才享受的事情,他這么做完全把自己當(dāng)成了皇帝來看。如果說寫起居注是內(nèi)事,那么他把自己的府第建造得比皇帝居住的地方還要豪華,規(guī)模要比皇帝居住的地方大,那就是明目張膽的行為,可是誰也不敢哼一聲,因為朝中大事都掌控在他的手中,皇帝也把權(quán)力交到他手里。孝莊皇后為了兒子的自然成長,采取了遷讓和忍受的做法,她也許對這個狂傲的男人有所忌諱,也有所愛慕,但她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兒子將來能成長起來,然后把權(quán)力收回來,不要讓天下人都知道朝中只有睿王一人,而完全忽視皇帝的存在,因為他是先帝的女人,也是當(dāng)下皇帝的母親,她明白自己背負(fù)的責(zé)任。所以她不得不采取忍讓的態(tài)度,同時也給多爾袞載上高帽,只有這樣做,才能保全兒子的帝位。

順治元年,多爾袞被封為叔父攝政王,轉(zhuǎn)而又接著轉(zhuǎn)為皇叔父攝政王,到了順治四年,多爾袞不再在皇帝面前跪拜,這在中國封建王朝中,喪失了君臣之禮,可多爾袞明擺著和皇帝“平起平坐”和行為卻沒有人敢指責(zé)。

且說孝莊皇后的私人生活,在皇太極死后,她仍是一個激情四迸的女人,此時的她感情寄托在何處,為了政治利益,她又委身于哪些男人?

在清代歷史上,留下了一個謎團——孝莊皇太后是否下嫁給攝政王多爾袞。

雖然有許多說法是皇太后下嫁給多爾袞的,但史學(xué)界對此事卻存在爭議。可是我們從幾個方面來推斷,孝莊嫁給多爾袞的事實是成立的。比如,福臨稱多爾袞為皇父,朝臣在上疏的時候也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逢年過節(jié)或是典慶大禮中,文武百官也一起跪拜多爾袞和福臨。其次,孝莊皇太后下嫁多爾袞的事,不僅當(dāng)時史書上有多種說法,在民間也流傳甚廣,我們今天查證許多清代文字,都可以見到孝莊下嫁多爾袞的地方。比如在張煌言的《蒼水詩集》中有一首詩《建夷宮詞》,是這么寫的:

上壽筋為合巹尊,慈寧宮里爛盈門;

春官昨進(jìn)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

從時間地點人物來分析,這首詩絕對是描寫孝莊皇太后嫁給多爾袞的,因為慈寧宮的太后只有兩位,一位是年近五十的正宮孝端文皇后,而當(dāng)時的多爾袞只有三十多歲。另一位就是比多爾袞小兩歲的孝莊文皇后,從年齡上來看必定是孝莊皇太后。但詩歌本屬純文學(xué),我們只將其作為參考的資料。

從后人整理的清朝禮部檔案來看,也發(fā)現(xiàn)“皇父攝政王”這些書面說法,而且與“皇上”的格式一樣。在許多上疏的奏折中都多稱“皇父”,以及在多爾袞死死后,在追論他的罪狀中也說他自稱“皇父攝政王”,這可是不得了的事,明擺著我就是皇帝他爹,而且?guī)突实厶幚沓!盎矢浮敝Q足見孝莊皇太后就是多爾袞的合法老婆了。

還有一件事足以證明孝莊皇后是下嫁多爾袞的。

順治親政之后,多爾袞到外面去打獵時死于喀喇城,死后被追謚“誠敬義皇帝”。“皇帝”二字看起來莫名其妙,但孝莊和順治以“皇帝”追謚予他,這可不是鬧著玩的,說明了多爾袞就是皇帝他爹,按皇權(quán)傳授的方式,子承父皇之位,所以說多爾袞在順治帝少年時的實權(quán)相當(dāng)于皇帝,又是他的繼父身份。同時,多爾袞還以皇帝的喪儀出殯,神位附太廟,這種待遇除了皇帝及皇帝的生父才有資格享用。這樣的追謚和葬禮,如果說孝莊皇太后沒有下嫁給多爾袞,那就說不通的,不過深宮深深深幾許,又想為前夫保節(jié),又想為兒子護(hù)法,又想為自己留名,又想解除寂寞歲月,在倫理道德和封建禮節(jié)的約束下,孝莊皇太后一邊充當(dāng)有氣節(jié)的好母親,一邊充當(dāng)有情欲的好女人,在個人生活和政治變節(jié)中交換不同的角色,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天下沒有不漏風(fēng)的墻,從蛛絲馬跡中,精明的文化工作者還是找到了她下嫁多爾袞的證據(jù)。 憑著矛盾的心理,在福臨親政不到兩月的時候,想到多爾袞已經(jīng)死了,過去與他的關(guān)系可以一了百了,為了抹去這個“父皇”的身份,同時為了演好孝莊皇太后沒有下嫁多爾袞的假象,他們羅列了多爾袞的種種罪狀,削去一切稱號,并且沒收了所有的家產(chǎn)。這是政治斗爭,是為了清除強勢的“多黨”,也看出孝莊皇后苦心設(shè)計的一幕。

也許她心里有愛,但政治利益大于一切,她是明白人,所以不得不從大局著想。

最為后人疑惑的是,孝莊皇太后死后沒有和皇太極合葬在一起,說明孝莊已經(jīng)改嫁給多爾袞,不可以和皇太極合葬在一起,但又顧及王朝子孫的顏面,也沒有和多爾袞合葬在一起,只好獨葬在關(guān)內(nèi)。這件事對于孝莊皇及后是否嫁給多爾袞的,這也是一個推論。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許多歷史評論家對孝莊皇太后嫁給多爾袞有不同說法,有人說皇太極并不喜歡孝莊皇后,而年齡與孝莊相仿的多爾袞是個癡情的漢子,從第一眼看到孝莊皇后就深深地喜歡上這個蒙古女子,只是苦于他是皇太極的女人,所以這種想法也不過是個白日夢。雖然多爾袞的女人不少,而且生活極其放縱,比如他殺死豪格之后強娶豪格的妻子,又一連娶了戰(zhàn)敗國朝鮮國王室兩位女子等,但仍不能消除他對孝莊皇太后的愛意。在皇太極死后,孝莊皇后剛好處于虎狼之年,處于這個年齡的女人受不了后宮寂寞,一個苦苦暗戀,一個寂寞難耐,于是干柴烈火就這樣燃燒起來了。

有人認(rèn)為他們的愛情可歌可泣,也有人認(rèn)為他們的愛情倫失綱常倫理,對于愛情,理解的角度不同,也不免讓人的愛情觀有所不同。

有一些歷史評論家認(rèn)為孝莊皇太后下嫁多爾袞是為了一場政治婚姻,與愛情基本無關(guān)。為了穩(wěn)定福臨的皇位,只有嫁給多爾袞并加封他為皇父攝政王,才能打消多爾袞奪走皇權(quán)、皇位的念頭。所以,孝莊皇太后在迫于時勢嫁給了多爾袞,從而讓多爾袞減少了覬覦皇位的心機。表面上看,多爾袞并沒有當(dāng)皇帝,但他手中的權(quán)力卻高高在上。籍于前車之鑒,歷史上的秦始皇曾因母親趙姬私通嫪毐而大開殺戮,不僅嫪毐極其兩個孩子被殺,連把嫪毐送給趙姬的呂不韋也逃脫不了。多爾袞明白,要是福臨是一個有能力有作為的人,那么在他親政那時起,他將沒有好日子過,所以多爾袞有意讓福臨荒于學(xué)業(yè),朝臣曾多次給福臨請老師授業(yè),也被多爾袞揮手作罷。在清稿史上,順治皇帝福臨到了十四歲要親政時仍然無法提筆批奏,因為他看不懂漢字。這是一個皇帝的悲哀,也是權(quán)力壓制之下的悲哀。可見這場婚姻雖然穩(wěn)住了一個皇帝的地位,造成了一個無能的皇帝。孝莊皇后考慮的是一個兒子的權(quán)力轉(zhuǎn)移,而忽略了輔佐一個皇帝的能力。也許對于一個滿族女人來說漢語言文字并不重要,她認(rèn)為這是一個滿清的王朝,卻不懂得這是統(tǒng)轄的都是漢人。

且說多爾袞死后,他的黨羽也被清除了,原本沉寂已久的濟爾哈朗接下多爾袞的職務(wù)。此時的順治帝安心理政,同時還努力學(xué)習(xí)漢文化,并親自批閱奏章,還放寬了任用漢人當(dāng)官的政策,努力整頓官吏,大清的政治面貌在君臣同心下煥然一新。

到了結(jié)婚的年齡,出于政治利益和家族的利益關(guān)系,孝莊皇太后讓自己的侄女蒙古科爾沁貝勒吳克善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嫁給福臨。前面說過蒙古女人嫁給滿清王室是一種習(xí)俗,因為蒙古八旗對于清王朝的建立具有不可磨滅的功勞,她們在皇室的地位和滿族女子一樣高貴。

對于這樁婚事,順治皇帝并沒有和皇太極等前人一樣,他不習(xí)慣于這種政治利益下的婚姻,雖然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是個聰明漂亮的姑娘,但性情上卻和順治帝合不來。這位皇后本來就是個貴族女子,在生活打扮上極其奢侈,嫉妒心也很強,結(jié)婚不久,順治皇帝對她就冷眼相看了,他覺得這個女子缺少矜持的一面,對人也過于傲慢,不由心生厭煩,想要廢掉博爾濟吉特氏,重立新皇后。

皇帝廢立皇后是朝廷大事,這門婚事是孝莊一手主辦的,這么一廢,孝莊可不好向族人交待,也覺得自己沒有顏面,于是千萬好言相勸,可是此時的皇帝已經(jīng)長大,認(rèn)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從而和孝莊皇后爭執(zhí)不下。孝莊無奈,只好托各位大臣好言相勸,百般阻撓,但是順治帝早就鐵了心,他非得把蒙古科爾沁貝勒吳克善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休了不可。孝莊皇太后看到自己的兒子這般固執(zhí),認(rèn)為他長大了,是個有主見的皇帝了,出于天子至上的尊位,如果自己過順治帝過不上,大臣們也是不服的,所以同意了兒子的做法,不得已把博爾濟吉特皇后降為靜妃,并且讓其到側(cè)宮居住。

再立皇后的背后,孝莊皇后和順治帝之間有一個交易。你順治把皇后降為靜妃,這事我孝莊同意了,但好歹博爾濟吉特皇后是我蒙古族的女子,如果你就這么廢了,不僅我無法向族人交待,在政治上也會可能帶來不良的影響。這看起來不僅僅是一個女人的事情,而是兩個種族之間的問題,是關(guān)于政治關(guān)系的問題,你得答應(yīng)我再娶一個蒙古族的女子進(jìn)宮為妃。福臨是個懂得進(jìn)退的人,既然朝廷上下以及母后都同意了,自己也就退一步,同意納孝莊皇太后指定的蒙古科爾沁多羅貝勒之女博爾濟錦氏進(jìn)宮為妃。

這個新納的妃子博爾濟錦氏是個很漂亮的女子,試想這下也是可以讓她當(dāng)皇后了,可是順治皇帝卻遲遲沒有把皇后的位子讓給博爾濟錦氏來坐,這讓孝莊皇后看來可是不理解了。到底順治皇帝心里想的是什么呢,大家都不明白,他對這位漂亮的蒙古姑娘不冷不熱,并沒有多大的性趣。原來,他心里一直裝著一個姑娘,這個姑娘就是董鄂氏。

董鄂妃是何許人,至今對于她的出身仍不太明白。

有人說她是董小宛。當(dāng)時清軍占領(lǐng)南京之后,董小宛被擄到清王府,順治對他一見鐘情,從那之后就心魂不定,非要娶董小宛不可。可是,從時間來看,順治娶妃的時候董小宛已經(jīng)死了,而且董小宛比他還大十四歲。

還有一種說法:董鄂妃是他的同父異母弟博穆博果爾(清太宗第十一子)襄親王的福晉,這可是弟弟之妻了,順治心里一直想著弟媳董鄂氏,于是他在弟弟出征的時候和寂寞的董鄂氏好上了,等到他弟弟回來之后,發(fā)現(xiàn)了董鄂氏被順治皇帝霸占了,在尊嚴(yán)面前,不由選擇自殺身亡。但據(jù)考證他的弟弟博穆博果爾的生辰(1642年1月20日-1656年8月22日),那么他的弟弟十四歲就死了。《清史稿》上也這么記載:“襄昭親王博穆博果爾,太宗第十一子。順治十二年,封襄親王。十三年,薨,予謚。無子,爵除。”同時,據(jù)《愛新覺羅宗譜》記錄:“(襄親王)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和碩達(dá)爾汗巴圖魯親王滿朱錫禮之女。” 博穆博果爾雖然娶妻了,但這個女子并非董鄂氏,所以這個說法是沒有依據(jù)的。

據(jù)《清史稿·后妃傳》記載,順治共有兩個皇后和十五個妃子,但他最寵愛的是董鄂妃。《清史稿·列傳一·后妃》有如下記載:孝獻(xiàn)皇后,棟鄂氏,內(nèi)大臣鄂碩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寵冠后宮。順治十三年八月,立為賢妃。十二月,進(jìn)皇貴妃,行冊立禮,頒赦。上皇太后徽號,鄂碩本以軍功授一等精奇尼哈番,進(jìn)三等伯。十七年八月,薨,上輟朝五日。

從上面這段話來看,董鄂氏是內(nèi)大臣鄂碩之女,年十八嫁給順治了。后人雖然杜撰了一些故事來吸引讀者的眼球,故事的情節(jié)雖然讓人難忘,但這是一種不負(fù)文責(zé)的行為,我們讀史,還是以正史為準(zhǔn)。

董鄂妃不僅是個漂亮的女人,更懂得體恤身邊的人,這一點也是順治帝疼愛她的原因。順治帝把董鄂妃納進(jìn)門后,又想第二次廢皇后,他覺得德才兼?zhèn)涞亩蹂排洚?dāng)皇后。此事被孝莊皇后知道后,她馬上旗幟鮮明地反對。朝中大臣也知道,蒙古人為大清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果二次廢除蒙古女人的皇后之位,對大清帝國的基業(yè)會十分不利。這種綁定政治利益的婚姻,一旦激怒對方,可能會出現(xiàn)滿蒙不和的局面,所以,孝莊皇太后這一次不再讓步。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前文說過順治也是個倔強的主,他死活都要立董鄂妃當(dāng)皇后。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一個女人在后宮中的地位,最主要是由名份來定,皇貴妃是低于皇后的名份,將來對自己和子嗣的生死安危都起著決定的作用,所以后宮女人除了爭風(fēng)呷醋,還會為了名份血腥爭奪。前面幾章里說到的武則天、呂后對后宮無情殺戮就是比較明顯的事例。對于廢舊立新之事,順治帝和孝莊皇太后鬧得不可開交,在孝莊皇太后的阻攔之下,順治帝把太廟匾牌上的蒙古文全摳去了,意思是我才是一國之君,我有權(quán)力行使自己想要做的事,而你卻為了蒙古女人與我爭斗不休,我這下就削去蒙古人的功績,看你還要不要阻攔我。處于這種情況,那位蒙古皇后應(yīng)該和皇太后站在一起,可是這位皇后心胸狹隘,看到順治皇帝這么做,反倒怨恨起孝莊皇后來,說是孝莊皇后沒有干預(yù)此事。孝莊皇太后為此事氣得病倒了。董鄂妃看到母子爭吵得沒完沒了,她是個善良的女子,不愿看到順治帝和孝莊皇太后如此大動干戈,傷了和氣對誰都不如,而且自己是后來的,總不能喧賓奪主,于是她又盡力調(diào)和這對母子,說她不想當(dāng)皇后,不能為了個人的利益而破壞了全局,這才平息了這場廢舊立新的風(fēng)波。后來,孝莊皇后并不倚重于那位族內(nèi)蒙古皇后,凡事都和通情達(dá)理的董鄂妃商量,這對婆媳的關(guān)系處理得很好,給后人留下了不少佳話。

順治十四年,董鄂氏產(chǎn)下一子,她的孩子在這個世上停留了四個月就夭折了。十月懷胎的苦,剛為母親的欣慰,一下子變成一場空,董鄂氏在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喪子之痛讓董鄂妃變得精神萎靡,食無欲,睡不著,久而久之,抑郁成疾,終于在順治十七年病故了。

失去了心頭最愛的人,順治帝變得十分頹廢,說是喪子的悲傷使她抑郁成疾,在董鄂妃死后不到一百天,他也駕崩了。

對于順治帝的死亡,《清世祖實錄》是這么記載的:“丁巳,夜,子刻,上崩于養(yǎng)心殿。”就這么簡短的記載,沒有說明他是怎么死的,在順治朝的翰林學(xué)士王熙的《自撰年譜》卻寫他在進(jìn)入養(yǎng)心殿后,順治帝對他說是得了痘證,恐怕好不了。故而說,他是犯了痘癥(天花病)致死的。

又有《起居注》記載康熙即位之后不久,孝莊皇太后經(jīng)常到五臺山燒香拜佛,說其目的是為了尋找順治帝,因為董鄂氏死后,順治帝十分悲傷,對世間萬物無欲無求的他,只好剃度進(jìn)入佛門。

據(jù)《續(xù)指月錄》所載,順治帝也叫僧人為他剃度。

有一說法更為可疑,說順治帝是在廈門被鄭成功用大炮轟死的(2004年4月20號《廈門晚報》頭條《延平王起義實錄》)。

對于順帝的死因或去處,沒有完全的文字記載,這也成了一個謎團,我們就不必要再做深入探討了,接下來看看順治帝走(死)之后,孝莊是怎么輔助新主的。

在順治帝死前,留下傳位給玄燁的遺囑。玄燁繼承皇帝之后,改元康熙。為了避免以往攝政王專政的權(quán)力集中制,皇室起用了四大老臣鰲拜、索尼、遏必隆和蘇克薩哈輔佐新主。

當(dāng)時候有個叫周南的秀才從安徽來到北京,他是前來跪求孝莊皇后垂簾聽政的,我們今天看起來,周南能有這個進(jìn)入皇宮發(fā)言的機會,可想康熙時期已經(jīng)是一個非常看重并重用漢人的時期,也是一個開明盛世的開現(xiàn)象了。這周南只不過是個秀才,充其量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一個并不優(yōu)秀的大學(xué)生,他竟然風(fēng)風(fēng)火火進(jìn)入朝中發(fā)出這樣的建議,放在現(xiàn)在,我們都認(rèn)為這人可能腦袋瓜有問題了,或者是想通過拍馬屁謀得一官半職,所以才冒著殺頭的罪行來干預(yù)朝政,可謂是天下什么人都有。

孝莊并沒有采納這個秀才的建議,因為清初總結(jié)了歷史上外戚干政亡國的事例之后,規(guī)定后宮不準(zhǔn)臨朝干政。孝莊有臨朝聽政的資歷,但她不敢違背了滿清王朝“外戚不為政”的規(guī)禁,一旦自己這么做了,不僅讓后宮女人將來也會滋生這種念頭,也給人落下大清江山被外戚掌控的話柄。

孝莊是個明白人,只要有四大能臣輔政康熙,就不怕出現(xiàn)多爾袞那樣的人物。如果有一方想要越權(quán),還有三方抑制。何況,對于朝中大權(quán)的行使,只有康熙才是最高權(quán)力行使者,而她才是康熙背后真正的策劃人。在孝莊的栽培之下,康熙年紀(jì)輕輕就顯露出治國安邦的才能,在中國歷史上,正是這個皇帝統(tǒng)領(lǐng)大清帝國走向了繁榮富強,成就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我們在金庸小說《鹿鼎記》中曾看到過一個欺負(fù)小皇帝康熙年幼無知的人,他就是武藝高超、臂力過人的鰲拜。鰲拜戎伍出身,為人專橫,他看到康熙年紀(jì)尚少,由于建立自己的黨羽,對于一些異己的朝中大臣一一排斥,并想方設(shè)法置于死地;索尼年老了,為人有些怕事,所以只求明哲保身;而遏必隆生性軟弱,平時多依附鰲拜,對鰲拜言聽計從;當(dāng)然,也有用心輔佐皇帝的,這個人就是忠直的蘇古薩哈,所以他也成為鰲拜報復(fù)打擊的對象。且說康熙六年,親政的玄燁只有十四歲,此時的鰲拜無視皇權(quán),一意孤行。蘇克薩哈一直以來受制于鰲拜,所以在皇帝親政之后也感到可以松一口氣了,于是向康熙皇帝上奏辭職,意在不想與鰲拜同朝為官,只想請求去為先帝守陵。鰲拜知道,蘇哈薩克這是和他唱紅臉,想以皇帝要挾他,于是與黨羽一起羅布了蘇哈薩克的二十四條大罪。對于一名忠臣來說,這二十四條大罪是“莫須有”的罪名,還沒有等皇帝發(fā)話,鰲拜就將蘇哈薩克拘捕入獄。皇帝身邊最親近的大臣,要殺要剮也輪不到一個同級的官員來論處,可是鰲拜卻無視皇帝的存在,竟然將蘇哈薩克拘捕入獲,而且要殺害,這可是把攬朝政的行為。

這件事后來被康熙皇帝知道了,他堅決不同意判處蘇哈薩克,可是鰲拜卻在皇帝的阻攔之下將蘇哈薩克處于絞刑,并且誅連九族。這明罷著你皇帝不是皇帝,你說你的,我做我的,看誰斗得過誰。可是鰲拜的做法也給自己挖好了墳穴,他對這個十四歲的皇帝太不放在心上了,而此時的康熙卻已經(jīng)是個有主見有謀略的人。

面對倒行逆施的行為,有些人懾于鰲拜淫威,縱使是心時不爽,也不敢表露于形色。就是孝莊也不敢站出來,但她早就教皇孫布下了一盤捉拿鰲拜的棋。她讓康熙找來一批年齡相仿的孩子,天天在皇宮里練摔跤,對于滿清子弟學(xué)摔跤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所以鰲拜也并不太在意。康熙八年,有一天鰲拜進(jìn)宮要見皇帝時,這群結(jié)實健壯的小孩子在康熙的一聲號令下,全都涌上去,把鰲拜擒住了。這下行惡一世的鰲拜可就成了落網(wǎng)之魚,逃也逃不了,他的黨羽也被連根拔除。

在鰲拜黨羽鏟除之后,玄燁才真正親政,在孝莊的教誨之下,他唯賢是用,嚴(yán)于律己,以身作則,成為一代英明君主。讓清王朝的政治局面從動亂中過渡到穩(wěn)定,經(jīng)濟也從蕭條走向繁榮的局面,這些成就都有孝莊的一份功勞,因為她為清王朝傾注的心血不少。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2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24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jìn)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285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48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dāng)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28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78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dāng)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1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98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dāng)?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616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4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xué)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25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3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71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1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3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39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dāng)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5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