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詩詞的拜讀不多,唯一的閱覽量是在學(xué)生時代教科書上的那幾首,不過當(dāng)初為了裝個文藝小青年,買過幾本詩詞,不過也就隨手翻了幾頁,就擱置在了一旁。
在這幾本詩詞中,我記得最清楚的除卻在課本中出現(xiàn)的那幾首,當(dāng)屬蘇東坡的定風(fēng)波?三月七日,原因無其他,只因它被印在了封面上,并且還出現(xiàn)了雨的字樣。
因為很喜歡雨,所以便多注視了幾眼,因為今天我實在是找不到話題可寫,就寫寫詩詞理解吧,所以我就隨便湊了這樣一篇字。
定風(fēng)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瀟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寫這首詞的初衷就是作者出門時下雨了,沒有帶雨具,別人覺得他很狼狽,但他自己覺得很平靜,然后寫下了這首詞。接下再談?wù)勥@首詩的正文。
一首詩詞變化為一篇文章,無非就兩種形式,一種就是對詩詞有著深刻且獨到的理解,另一種就是把詩詞里的內(nèi)容故事化。再多我就不清楚有什么了,畢竟我“閱歷尚淺”。
這兩種操作性上,第一種因為我肚里只有有那么一丟丟的課堂文化,無法用刁鉆的角度去解讀。而第二種要簡單地多,但我的腦洞估計發(fā)展起來一定是個少年拯救世界的故事,所以這第二種也沒法短短幾百字就能完成任務(wù)。
那么就剩下本人的最后一種,談?wù)勎业慕簟?/p>
小時候首一些武俠劇的影響,總覺得自己不該生在這個年代,如果在遙遠(yuǎn)的歷史朝代,會不會活得更恣意一點?做個俠客,漂泊在江湖之中,結(jié)識各路朋友,并看盡還未被污染的大好河山。
見這首詞的第一眼,其實吸引我的不是“雨”,而是“蓑”這個字眼。蓑衣,這是個在現(xiàn)代幾乎看不到的遮雨工具,在印象多半伴隨黑夜,客棧,大雨,神秘人的畫面,甚至可以將這樣場景作為開幕。
伴隨著“蓑”字的展開,一句詞躍然眼中——“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多么令人向往的句子,在泥濘的林間小路上,聽著雨打葉林的聲音,嗅著空氣中淡淡的竹草清香,任雨打落在我的蓑衣上,想必那些路過的馬上旅人無法感受這種徜徉在自然界的美好。如果可以真希望就這么地過一生,貧窮也罷,落魄也好,只求得那樣子時的身與心的釋放,沒有其他,只有我。
后面這句也很不錯: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夜里和幾個朋友坐在山頭上,喝著酒聊著天,不覺間多喝上了幾杯,再醒來時是被早晨的清風(fēng)吹醒的,友人已經(jīng)離開了,只留下一地的空酒壇,以及已經(jīng)露出山頭的朝陽投射下來的光華。
回首向來瀟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友人已經(jīng)走了,繼續(xù)他們的江湖路,回想起昨晚喝酒聊天的情景,竟覺得現(xiàn)在有些寂寞與孤獨。算了我也走吧,踏上我未盡的旅程,這次走的時候就沒有雨陪伴著我了,因為不喜陽光,我便行走在樹蔭間繼續(xù)未完的江湖夢。
“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我對生活的向往。
滴,還覺得沒有表達(dá)完的第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