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想要做出改變的時候,我們最容易做錯的就是試圖扮演另一個角色。
比如你是一個喜歡獨處的人,你為了提升自己的交際,試圖讓自己成為一個在任何場合都能游刃有余的交際花。
你很多年都不運動,你為了讓自己更健康,試圖讓自己成為一個運動狂熱者。
有太多太多的宣傳,都在教育我們要成為更好的自己,于是我們或多或少的會幻想著自己成為另一個人。而有時候這個人正好在你身邊出現,那么這種混雜有羨慕甚至是嫉妒的渴望就會更為強烈。
在我們一頭扎入改變自己的漩渦之中,最好的建議其實是試圖接受自己。我們生存至今,基因,父母如何養育我們,接受的教育,甚至是你閱讀過的東西,這一系列的東西構成了我們現在的自己。一開始的我們可能就像一個很小的雪球,而很多年過去之后,所有的這些因素讓我們這個雪球越滾越大。這時候我們想馬上換一個方向,滾到另一條道上,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只能是一次一小步,慢慢進行改變。
如果我們即將成為的那個更好的自己不是從現在的自己中改善出來,那么本質上我們就是在扮演另一角色。一個虛假的角色。而就像每一個謊言需要更多的謊言去掩蓋一樣。這樣一個虛假的自己要用更多脆弱的東西去掩蓋。各種缺陷總會接二連三的出現,直到這個人設徹底的崩塌為止。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你的所有的「缺陷」很可能就是你最獨特的特質。你內向,但同時也意味著你有更多獨立時間,你在這些獨立時間中做出了你最重要的一些成績。往大了說,維納斯雕像之所以有名,和她斷臂這個「缺陷」有很大的關系。
在改變自己的時候,試圖扮演另一個角色。本質上就是追求一勞永逸的完美方案。在這里,完美的另一面并不是糟糕,而是改善。改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每次一小步,在原來的基礎上慢慢的改善自己。再大的雪球,只要我們持續的施加力量,不管這個力量多渺小,隨著時間的推移,雪球總會拖出一條巨大的弧線,最終走上我們希望它前往的道路。
認識自己,接受自己,這是改變的第一步。
而且,即便是完全無意義的「缺陷」,也不見得就會對我們有什么影響。真正對我們產生影響的是行動。因為不滿自己的「缺陷」而做出錯誤的舉動,這樣的后果會更嚴重。而通常促成這種行動的根源在于我們的負面情緒。這時候我們更要理解的是人有負面情緒再正常不過。「psychology today」有一個研究,我們每天有大概 60 000 個想法,其中的 70% 都是負面想法。所以負面情緒并不稀罕。而真正會造成嚴重后果的有且只有錯誤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