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燭影斧聲的來龍去脈(二)
燭影斧聲趙匡胤之死,這第一種說法有人認為和宋太宗趙光義沒有關系。純屬意外!說是由于喝酒引起趙匡胤心臟病發,以致身死!這套理論一經公開,立刻遭到許多人的反對,這些人就根據趙匡胤之死的經過,前因后果提出了種種質疑,那說他們質疑什么呢?
可謂是疑點重重!《續湘山野錄》記載:趙匡胤請趙光義喝酒之前,一個人若有所思的看天,看了許久,忽然好像做出決定似的,這才詔趙光義進宮喝酒。這什么意思啊?很顯然,趙匡胤想事兒來著,而且想的事兒一定與趙光義有關。若有所思,拿不定主意,想了許久,做出決定,這一系列的過程,從這神情看得出,這應該不是什么好事兒!
再者,兩個人喝酒,把所有伺候的人都打發出去了,那肯定事情是機密的,不愿意讓外人知道!只能他們兩個人知道,這種情況之下,會是什么事兒呢?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他倆說的一定是與他們兩個人息息相關的事兒,并且還是不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事兒。
第三,按記載,趙光義多次起身避席!這是外面伺候的人通過窗戶紙看到的。什么叫避席,就是坐著坐著起身離席!出現這種情況,在古代有兩個因素!
一是,表示對對方的尊敬,跟對方客氣!多表現在長輩給你敬酒,作為晚輩起身,不能再坐著了!這是一種謙卑禮節!
二是呢,那就是對方在訓示或者在指責自己,自己理虧,因此起身站著,乖乖的好好聽著!按實際情況推斷,哥倆喝酒,客氣不可能;宋太祖是皇帝,不管怎么說哥倆是君臣,再親也得先論君臣,再論兄弟!封建王朝的三綱五常!君為臣綱啊!但是,在這個場合就沒這必要了,因為屋里其他人都打發出去了,就剩他倆,擺明了這是要說點背人的話,只有他倆知道的事兒,還這么講禮數,就不用了!肯定是哥們之間,聊天,嘮嗑兒之類的話!要是講這一類的話,當哥哥的說,當弟弟的起身恭敬的聽著就行了!所以,親哥們之間恭敬謙卑在這不存在!
那就是這第二種解釋了,就是趙匡胤在指責,或者說在訓斥趙光義。為什么?因為什么事兒。不得而知!
還有,趙匡胤把柱斧放在身邊,在趙光義走了以后,在雪中揮舞,還一個勁兒的戳雪,嘴里喊著:好做好做!這又是何意?這個柱斧,按現代人的理解,是一種短把的斧子!大概有這么一尺來長,這形狀類似于現在咱們用的砍骨頭的斧子,但是不是鐵的不得而知,也許是玉制的,也許是石頭的!但是傷人是沒問題的!因為趙匡胤用柱斧曾經打過好幾個人!曾經趙匡胤正在打鳥以此消遣呢,御史張靄過來匯報工作,把趙匡胤的興致攪和沒了,趙匡胤一柱斧敲掉了張靄兩顆門牙!包括大理寺丞雷德鑲參劾宰相趙普,趙匡胤不高興了,同樣,當!雷德鑲兩顆門牙也沒了!趙匡胤請宰相張齊賢吃飯,這張齊賢不用筷子用手,趙匡胤一柱斧下去,揍腦袋上了,好懸沒把張齊賢打死!這柱斧也算是武器了!
趙匡胤和趙光義哥倆喝酒,趙匡胤把柱斧放身邊,哪有喝酒帶著武器的?這說明趙匡胤有想法!說不定也憋著揍趙光義呢!喝完了酒不看歌舞,不去睡覺。自己到雪地發泄來,這肯定是喝不開心了,還喊著:好做好做!什么意思?好做,就是好自為之的意思!言下之意,趙光義一定是有對不起趙匡胤的事兒,才使得趙匡胤拿著柱斧有對趙光義下手的心思!可是又念在兄弟之情的份上自己又下不去手,只能自己在大雪天里發泄心中的郁悶和火氣!
另外,雖然趙匡胤之死趙光義有不在場的證據,但是事實是,趙光義是最后見到趙匡胤的人,在他離開了以后,趙匡胤就死了!怎么說,他也擺脫不了嫌疑!這是喝酒時的疑點!
在趙匡胤死了以后,同樣也讓人想不通!趙匡胤死了,當時孝章皇后急命總管太監王繼恩去請趙匡胤的兒子趙德芳進宮,爹死了,兒子來這很正常,繼皇帝位嗎?可是王繼恩卻沒有找趙德芳,而是找的趙光義。王繼恩找趙光義為什么?只有一種解釋,他們倆一定暗中有所勾結!不然一個太監怎么會不遵從皇后的旨意呢?不但如此,王繼恩在找趙光義的時候,還出現一宗怪事兒,趙光義的門口還坐著一個人,他是左押衙程徳玄,按宋史的記載,這程徳玄是趙光義的心腹,還頗懂醫術!這大下雪天的,還這么晚,這位不睡覺坐在趙光義的府門口,干什么呢?一問程徳玄就說,說晚上晉王趙光義不舒服,命人找自己給晉王看病!看病不進府?自己在門口,大雪天站著,這也不現實啊!令人匪夷所思!
還有,王繼恩領著趙光義和程徳玄進皇宮,本來這程徳玄是一直跟在趙光義后面的,可是當來到趙匡胤床前的時候,這程徳玄竟然徑直來到趙匡胤的床邊,嘴里還說著,我看看怎么樣了!這對一個臣子來說,是非常不符合身份的!
其后,就是孝章皇后的態度!她讓王繼恩找趙德芳,結果趙光義來了!孝章皇后看到趙光義愣了一下,馬上就哭了,對趙光義就說,我們孤兒寡母,以后就仰仗你了!這是什么意思?孝章皇后沒有問起趙德芳自己的兒子為什么沒來?也沒有指責趙光義而是直接就服從了。這里面隱情何在?
最后的疑點,趙光義繼位,趙匡胤的倆兒子德昭,德芳沒過多久都莫名的死去,包括孝章皇后也是如此,這又是為何?僅僅是意外嗎?那燭影斧聲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