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個孩子很得意地跟旁人說,過年最大的快樂是收紅包。他說他在家收紅包快收麻了。
起初,我沒怎么在意。畢竟,孩子在春節期間收到壓歲錢是很正常的事情。
然而,隨著話題的深入,我發現不是那么回事兒。
聊天當中他提到,奶奶給他5600元,有的親戚給3千,有的親戚2千,紅包金額不等,但最小的紅包也有300元。
聽到這些數字,我隱隱約約嗅到了“孩子童真”被腐朽的味道,可他說的最后一句話,徹底震碎了我的底線。
他說:"有些人紅包包得太少了,好像在打發要飯的一樣。
那一刻,我差一點揮手賞他一巴掌。
可轉念一想,即使我給他這一巴掌,又如何。
這孩子只是個路人甲,我沒有權利對他進行德育教育。
原本紅包代表的是祝福和好運,是長輩對晚輩的祝福與關愛。然后,太過厚重的紅包卻壓碎了孩子的童真,無意間在孩子心里種下一顆扭曲的價值觀。
唉,好悲哀。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
我似乎開始明白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所謂的一代不如一代,并不是因為基因一代比一代孬,而是因為從上而小的教育出現了問題。
我決定了,以后給小孩子包紅包,絕對不能超過100。
大人們之間的人情世故、禮向往來,正在悄悄地侵蝕著孩子們純真美好的心靈。
紅包的顏色開始變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