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們沒有回家過年。心里有一些遺憾之外,每天該做什么就做什么,似乎感受到的年味越來越淡了。我不由地佩服李笑來老師,很多年前他就不過年了,把自己關在酒店里寫書。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做自己該做的事,是一種了不起的能力。
這幾天,我在清晨朗讀會讀到一篇關于中國春節傳說的文章。我是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覺得很有趣。古時候,有個叫“年”的怪獸。它住在海里,總是在農歷的新年到村莊里破壞物品,襲擊牲畜和孩子。村民們都很怕“年”,每年的除夕他們就逃到山里躲避。有一年的除夕,一個老人出現在村子里。村里的一位老婦人勸老人跟他們一起逃走。但老人卻懇求老婦人讓自己在她家里呆一晚,他保證能除掉“年”。老婦人將信將疑地走了。除夕夜里,“年”來到村里,發現空蕩蕩的,黑漆漆的。只有老婦人的房子點著蠟燭,很亮堂。他猛地撲向老婦人的房子,忽然聽到一聲震耳欲聾的爆裂聲,頓時愣住了。隨后,門開了,身穿紅袍的老人一邊大笑著,一邊走了出來。“年”看到這情景,嚇得不敢停留,連夜回到了海里,再也不敢出來了。第二天,村民們回到村莊,看到村莊安然無恙都很詫異。老婦人發現了老人留下來的爆竹、蠟燭和紅紙,卻找不到老人的蹤影。從此,大家就知道了“年”害怕爆竹聲、紅色和亮光。一直到現在,中國人還依然保留著很多過年的傳統,比如:放鞭炮、貼春聯、用紅燈籠等裝飾家里。
這些傳統習俗,承載了許多快樂的回憶。我想起小時候過新年時,雖然不喜歡放鞭炮,但是看到各種各樣的煙花,異常興奮。除夕夜,我和表哥表姐們在姥姥家的房前屋后放煙花,真是開心極了。還記得姥姥家的年夜飯里總有一道大盆菜:豬肘燉雞,里面還有紅棗和蛋餃,美味極了。爸爸的糖醋里脊和拔絲紅薯也是我的最愛。吃完年夜飯,還能領到壓歲錢。然后,就各回各家看春晚了。每年一次二十幾人的大聚會一直持續到我結婚后。在我的記憶里,除夕夜就是一家人圍坐在慈祥的姥姥身旁,大快朵頤地品嘗著美食,述說著這一年的開心事。后來,姥姥年紀大了,就沒有再張羅這樣的聚會。前幾年,隨著姥姥的故去,年夜飯就只能在自己的小家過了。姥姥家的年夜飯至今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它承載了我的童年回憶,美好的、幸福的、溫暖的......
今年的新年很不一樣,雖然不能回家看父母,但我可以給孩子講講春節的傳說,給他講講我小時候過新年的幸福回憶。等到疫情結束,再帶他和家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