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雖然只工作了四天,但是到第四天的時候我已經完全無法打起精神工作了,滿腦子想的是如何逃避。
產生的原因自己總結可能有幾個:
1、對于抑郁焦慮人群來說,換季的時候可能的確會對精神狀態有比較大的影響;
2、職業倦怠,結合《毫無意義的工作》分析,可能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工作目標相對缺失,那種目標達成所帶來的職業成就感消失,所以需要耗費巨大的精力來說服自己”不得不“完成;
本周五和周六各聽說了周圍的人工作拼命地把自己送進醫院的事情,一方面在感慨”比我更優秀的人更努力,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另一方面又覺得這樣的生活太累,我應該悠閑一點。于是在這兩種想法之間反復橫跳地幾乎度過了兩天。
周日重新看了4集《我到點下班》,這次看這個劇的時候劇中的配角給了我非常多的共鳴,比如其中的一個職員,因為害怕自己的能力不足而拼命加班,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得到認同,不管生病還是怎么樣都是全勤狀態;一個重返職場的新手媽媽,因為害怕作為“媽媽”而失去很多工作機會,被人議論自己因為照顧小孩而工作上有所懈怠而一回到職場就用力過猛。
這些人物就好像是我的現在和我的未來。
因為沒有出色的學歷和出色的履歷,覺得我需要比其他人更努力加班,更快地完成事情,不容許不佳的評價出現,努力做到一個"最好“的職場人。背后的邏輯是:我認為自己不好。自己不好,或者不夠好這個事情到這個年紀應該要被坦然地正視了吧?
就好像呼蘭說的:自己不是劉關張,也不是那20萬大軍,而是10萬流民中的一個。
如何坦然地接受不夠好的自己才是內耗人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