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無意間看到一個問題:“巴菲特每天至少讀500頁書,孫正義靜養兩年看了四千多本書,怎么做到的?”
問題下面不少質疑這個數據真實性,關于數據的真實性在這里不予深入討論。
思考一個問題,是否存在有效的快速閱讀技巧,讓我們更加快速高效的閱讀。
我的答案是存在,而且通過練習,人人都可掌握。
今天給大家分享《快速閱讀術》,作者在書中揭秘了自己從1頁書讀5分鐘到每年讀700本書的快速閱讀技巧。
2
首先,應轉變閱讀理念,從復制100%到邂逅1%。
所謂“復制100%”,是指通篇逐字逐句閱讀,這是大多數人持有的傳統閱讀理念,。
這樣的閱讀方式勢必導致閱讀速度不會太快,而且無重點的通篇接收,看完之后,還是會忘記大部分內容。
讀書,不一定要記憶所有的知識點,也可以只專注其核心觀點,也可以是尋求獲得啟發。
所以,要轉變閱讀理念,不一定要“復制100%”,也可以是“邂逅1%”。
所謂“邂逅1%”,是指閱讀一本書,只為汲取書中1%自己需要的部分,可以是核心觀點,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地方,也可以是某個給自己帶來啟發的點。
3
當然,“邂逅1%”不是為了求快而快,而是有目的有重點的快速閱讀。如何做到有目的有重點的快呢?
1)明確閱讀目的。
俗話說的好:“不僅要埋頭苦干,還要抬頭看路”,在閱讀這件事上一樣適用。
沒有目標的閱讀,讀完書后,你會發現腦子里的知識是散亂的不成體系的。
明確了自己的閱讀目標,讀起書來有的放矢,記憶效果和閱讀效果都會得到提升。
2)利用關鍵詞搜尋閱讀重點。
很多人學會了利用關鍵詞在百度上搜索自己需要的資料,卻沒學會利用關鍵詞來實現快速閱讀。
在閱讀時,明確了自己的閱讀目標,就明確了自己閱讀的關鍵詞,可以根據關鍵詞在書籍上搜索自己需要的內容,然后再進行精讀。
4
再分享幾個快速閱讀的實用技巧。
1)善用序言和目錄。
序言和目錄,是一本書的引入和概括。
通過仔細閱讀序言和目錄,可以讓自己對全書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腦海中明確書籍整體的輪廓。
同時,通過書籍目錄,可以明確哪些章節是自己需要的,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
2)部分內容可以跳讀。
閱讀本來就是「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事情。
書中的內容是作者認為需要傳遞的信息,不可能都是我們需要的內容。
要提高閱讀效率,就要快速剔除不需要的內容。
這三類的內容,大多可以選擇跳讀:
a.為了區分其他同類書籍而加入的作者自述;
大多數情況下,這部分內容是為了吸引讀者,略過不看,對書籍整體的閱讀感影響不大。
b.印證理論或主張的特殊事例、經歷;
比如,之前閱讀《社會心理學》,為了支持每個論點,作者詳述了大量的實驗來做支撐,這些內容可以略過不看。就好比學數學的時候,好多定理學會使用就行了,沒必要掌握每個定理的論證過程。
c.渲染期待和危機情緒的夸張表達。
非體驗類的書籍,跳過這些渲染情緒的內容,不影響閱讀效果。
3)抓住開頭和結尾。
大多數書籍的寫作手法,都會在開頭點題,結尾總結。
所以,抓住開頭和結尾,可以明白這段內容主要在講述什么。
如果發現不感興趣的,就可以直接跳過,如果是感興趣的,再深入閱讀。
5
很多讀書人面臨著讀完就忘的苦惱,那么怎么解決呢?
可以嘗試呼吸式閱讀法,把看書比作吸氣,把輸出比作呼氣,完整的呼吸包含一呼一吸,閱讀也應該包含輸入和輸出。
許多人只看書,不做輸出,這就好比只吸氣,不呼氣,能不憋得難受嗎?
閱讀,不是把書看完就完事了,還應該寫讀書心得,并將自己覺得有收獲的知識用于實踐。這樣,閱讀可以形成閉環,在寫讀書心得和實踐的過程中,對書籍的理解不斷加深,記憶也不斷深刻。
6
最后,需要補充一點的是,萬物皆有其適用邊界,快速閱讀術亦如此。
不是所有的書都適合快速閱讀,比如上學時的教材,每句話可能都是考點,直接套用快速閱讀術去跳讀是不合適的。同理,部分經典著作每句話都是濃縮的精粹,也不適合快速閱讀。
在閱讀這件事上,我們要培養自己的閱讀節奏,未必是一直快,跳讀、略讀和精讀交替使用,快慢結合,閱讀會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今天的分享主要就是這些內容,希望可以幫助你找到自己的閱讀節奏,提高閱讀效率,愛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