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大學生校園里,逃課是一種極其普遍的現象。諾大的華麗教室,講師們玩命地授課,而愿意來捧場同學卻少的可憐。
有一些高校,逃課甚至成為了一種潮流。學生們常高呼:“大學不逃課,枉讀四年書。”那么,大學生到底應不應該逃課?
針對這個問題,我個人不做過多的觀點評論。在這篇文章中,我僅僅提供一些思考的框架。
1.為了什么而逃課
很多學生逃課之后,常常會感到后悔,甚至帶有負罪感,感覺對不起自己和供自己讀書父母親。
像這樣的學生,大部分的原因是沒有想清楚自己逃課的目的。比如為了合群而逃課。別人都逃了,我留在課室還有什么意思?
逃課這種事兒,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但你要至少明確自己逃課的動機。是為了去參加更好課程培訓?還是為了多讀點好書?又或者是參加工作實習?……
當然,如果你逃課僅僅是為了回到宿舍打游戲、睡懶覺、去瘋玩……那還真不如留在教室好好聽課。
不管怎樣,逃課之前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目的,問問自己是為了什么而逃課?逃課去做其他事兒從長遠來看,真的值得嗎?
2.評估課堂,作出選擇
其次,應去評估課堂的重要性與受用的程度,再對比于自己為了逃課而去做的事情,權衡利弊,從中作出選擇。
在大學里確實會有一些課堂令人很反感,若遇上一些不負責的老師,即使你很認真地聽,估計也不會有什么收獲。
那么,像這樣課堂逃了也無妨,不必要為了拘泥于分數,而浪費自己的時間。利用這些時間,去學點你想學的東西,或者去做些你認為有價值的事情,或許會更好。
當然,在大學里也有一些課堂,在你現在看來好像沒有什么用,但并不代表著以后沒有用。比如哲史類的公共課堂,看似很無趣,其實對于個人視野開拓大有裨益。因此,評估課堂,盡量不要用“有用論”,否則就會得不償失。
另外也推薦SWOT分析的思考方法,可參考我前面寫過的文章《你的思考是腦袋瓜子空轉嗎》幫助你更好地評估利弊、機會與威脅,以做出更好的抉擇。
3.逃課后補救與心理安利
在大學里,也會有一部分同學由于不喜歡自己在修的專業而參加跨專業進修班。那么,當課程發生沖突時,就難免會出現逃課的現象。因此,特別提醒這樣的同學,即便你再不喜歡本專業,但至少你要做到順利通過學校的考試。
否則,當面臨著兩者都學不好的窘境時,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當你決定要逃課,就要做好補救的心理準備。
對于那些重要的專業課堂,最好在逃課后,進行適當的補習,比如請教同學、借助他人的課堂筆記進行自學等等。
除此之外,還要學會安利自己的心理。你要確信自己逃課是為了做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這樣就能很好地防止負罪感的滋生。而如果你平時經常性逃課,那也無妨,好好思考以上的問題,為自己的行為而負責。
誰的青春不迷茫?聽你說了那么多,我還是忍不住要逃課。大學課堂,有所逃,有所不逃。明確自己的目標,做你認為最有價值的事情。如此,青春不荒廢!
大學生到底應該逃課?你又是怎么認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