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實際上它的核心是怕死,而抑郁是要死,所以根據這樣的差別,你馬上就能夠鑒別你自己或者是周圍的人,他到底是處于焦慮癥,還是處于抑郁癥。
假如他哭泣、壓抑、失眠,然后情緒低落,你可能會覺得他是不是抑郁癥,這時候有一個核心的問題,你可以問他,你有沒有自殺的念頭?
如果說他有,然后經常想自殺,那么就要注意他是抑郁癥,假如他說沒有,他是怕死,然后經常怕得要命,怕字當頭,這個就是焦慮癥,所以這樣的話就比較好鑒別。
就像我們看到如果有一個人暈倒了,他如果是口吐紅沫,這就是癲癇發作,他咬了自己的舌頭。假如他口吐白沫,沒有咬緊牙關,沒有咬破舌頭,這個要注意是癔病發作。假如他有人沒人都暈倒,這是癲癇發作。假如他是人多才暈倒,如果大家走了,他爬起來沒事了,這個是癔病發作,這樣我們就容易來鑒別。
那么焦慮是什么?焦慮指的是一種我們說的心情,一種狀態、一種感受,它不屬于精神病,所以有一些焦慮的人一定不要擔心我是不是要瘋了,是不是崩潰了?我會不會變成瘋子?
如果你覺得你要瘋了,你就沒瘋,真正的瘋子是沒有感覺的,他會說我沒病,我沒瘋,你才瘋了,要注意這個反而是沒有自制力了。
那么我們怎么鑒別自己進入到了焦慮狀態,心理學家對焦慮的定義是提前恐懼,提前預期,等待不好的事情發生,你其實這個事情發生是好的還是壞的,你并不知道,但是焦慮者他會期待一個不好的結果的發生。
比方說,有一個人在野外要生火,想燒點水,煮點咖啡,用的是野外的爐子,也就說這個爐子可以在野外使用。他就會說會著火嗎?你確認嗎?后面著起來以后就完了等等。本來它是個野外爐子,已經做好了防護,完全不會在野外的石頭上著火的。
但是他不行,他一定要想萬一出現,這個我們叫焦慮,焦慮是提前出現的,然后他自己對負面的、消極的結果有一個等待,而且有一個預判,而這個預判是緊張過度的、過敏的。
那我們怎么來衡量量化自己的焦慮水平?首先是有沒有,再一個它到了什么程度。第一,覺得比平常更容易緊張或著急,你可以用ABCD來給自己打分,A就是沒有或很少時間,B是相當多的時間,C是少部分時間,然后D是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我現在說的這種狀態你是很少有,還是常常有,還是幾乎沒有,還是絕大時間都有等等。
第一是覺得比平常更容易緊張或者著急,第二是無故地感到害怕,沒有原因地感到害怕,在這黑暗中走路的時候,老覺得有人跟著你。第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無故地感到害怕,容易心里煩亂或覺得驚恐。
第四是覺得自己可能要發瘋了。第五,覺得一切都很壞,要發生什么不幸似的。第六,手腳發抖打顫!第七,頭疼,脖子疼,后背疼,為此非常的苦惱,第八,容易覺得衰弱或者疲乏,動不動就沒勁了,覺得自己得歇會,沒勁。一方面他非常的擔心,比如你說咱們就干點什么事,他說沒勁干,讓他躺會他又擔心睡不著覺,他還擔心會讓他沒勁做別的事,這是一個衰弱的狀態。
第九,覺得心境很亂,心煩意亂,不容易安靜地坐下來,然后經常踱步,有的就是來回地走,還有手敲桌子,然后雙手不停摩擦,還有抓耳撓腮的。那么小朋友會怎么樣?吃手。如果你發現孩子吃手嗑指甲、揪頭發,然后抓,是焦慮的表現。
假如他在兩歲半之后依然在吃手,嗑指甲,然后還有的還會吃腳,還有吃領子,然后吃自己的衣服角,這些都屬于焦慮的表現。那么成人它就會出現什么?不停的抽煙,女士就是不停地嘮叨,這些都是焦慮的表現。
第十是覺得心跳得很快,心慌、心悸,懷疑自己是不是心臟病,但是每次到醫院去檢查都沒事。所以這時候我們要注意,如果你到醫院檢查心臟沒事,可是你經常覺得心慌、心悸,這是焦慮的結果,焦慮的癥狀。
還有因為一陣陣的頭暈而苦惱,如果你到醫院檢查沒有什么頸椎病,血壓也不高,但是你一陣一陣地會頭暈,你會發現血脂血壓其實都不高,頸椎也沒毛病,沒有暈到那個程度。也許會有一點小小的毛病,但你可能只是需要戶外運動。
我自己有時候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有一個禮拜沒有戶外運動,然后總是伏案工作,這時候會出現頭暈,那我就到外面走一圈,走半小時以后就好多了。所以這個方法非常簡便。還有人是有暈倒發作,然后覺得自己馬上或者是再次會暈倒。
我見過有一個醫生來心理咨詢的時候,他說曾經感冒以后就吃了退燒藥,可能是白加黑那一類的。因為有的人非常敏感,他吃了退燒藥以后會頭暈一段時間,但是他不知道,他不知道自己是敏感體質,他從西醫的角度覺得自己病好了應該就不暈了,或者停藥以后就不暈了,結果他還暈了一段時間。
然后這時候他就開始緊張,然后緊張得產生了焦慮,產生了頭暈,頭暈又產生新的緊張,新的緊張又產生新的焦慮,然后就惡性循環。這些情況持續多少時間?一年。他用一年的時間一直在擔心自己是不是要暈倒,是不是會隨時暈倒,所以就請他愛人老跟著他。
后來那天來咨詢的時候,他愛人就陪著他。這一年簡直是痛苦萬分,后來我對他說,你要改變你的做法,我當時用的是森田療法,告訴他你越是緊張,越是抗拒這個癥狀,它就會越強烈的出現。所以你要接受。告訴自己,來吧,喝著去了,我沒問題,然后這時候你的心態是,讓它暈,該走路該怎么樣就怎么樣,你會發現緊張的感覺5分鐘就消失了。
緊張的感覺像潮水一樣,你越堵它會越高,當你接受它,然后為所當為的時候,它就消失了,我們一會兒會詳細地講這個方法。
剛才是第十二,有暈倒發作,覺得要暈倒似的。第十三,呼氣和吸氣都感到有點憋氣,覺得胸悶然后堵塞。有的人來咨詢,說覺得自己胸口好像有一個球,其實是他是師范畢業,但不愿意當老師,可是又知道應該當老師,然后這時候就出現心理矛盾沖突,當一人內心強烈的矛盾沖突,就會導致焦慮,然后就會出現這樣的軀體的癥狀。
當然,這個病最后是癔病,可是他在癔病之前應該首先是焦慮發作,所以當你發現自己有真的有軀體癥狀,如真的咽不下去,真的覺得堵得很。比如我見過一個人說的他胃里真的有東西,然后還經常地打嗝出氣,但到醫院做胃鏡,什么都沒有,還看了半年的病,其實是因為什么?他在家里特別生氣,生氣了以后又沒法發作,于是產生了矛盾心態,然后出現了焦慮,后來當他們把夫妻矛盾解決了以后,他覺得胃里有東西的感覺就沒了。
剛才我們說的是覺得憋氣。十四,是手腳麻木和刺痛,有的人早上起來的時候,會手腳麻木,然后他的手腳麻木不是單側的,不是說右側的胳膊和右側的腿,而且他到醫院檢查,有時候可能是雙側,兩個胳膊都會麻木或兩只手都會麻木,或者是有時候腳麻木,而且還變換,并且到醫院檢查,沒有高血脂,也沒有高血壓,然后也沒有什么腦梗的出現,這個麻木是焦慮的癥狀。
還有因為胃痛,或消化不良。比方說食欲不振,吃不下去,或者是老覺得餓,老想吃東西,然后你發現有的人一到哪都想吃瓜子,尤其女同志,然后一會兒兩斤沒了,然后吃飯就吃不下了,后來過會兒等到飯點過了以后了就說想吃牛肉干。其實她的癥狀是不停地想吃東西,不斷地要去滿足自己,自我安慰,這是焦慮發作。男的則是抽煙,不停地抽煙,運動員緊張的時候嚼口香糖,不停的咬,其實也是在自我安慰。
剛才我們說的是第十五,因為胃痛或者消化不良而苦惱。第十六是尿頻,老要上廁所,有的學生(尤其是中學生),他在高考之前或者平時緊張的考試之前,老去上廁所,越是面臨考試了,他越是頻繁地上廁所,你看讓他寫作業,他就上廁所,越是頻繁的上廁所,有時候咱們家長就不太愿意,以為他是故意的,其實不是,孩子可能緊張了,那么這時候要怎么樣?
他在寫作業之前或者考試之前要加大運動量,一放學先跳繩,先拍球、拖地板、扔沙包,然后再寫作業,這樣就好多了。如果說沒有做這些運動,這一天的學習都坐在教室里頭,已經很累了,回家以后還要寫作業,而且家長都是那種兇神惡煞的態度,給孩子壓力非常大,有時候就連孩子吃飯吃都是那種催促的態度,所以孩子會怎么樣?他就會本能地出現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就是要去上廁所,它轉化為軀體的一個方式,所以常常要小便,那么還有小孩會腹瀉,不停地去大便,然后他好像沒完沒了,在廁所一坐就是半天,尤其中學生喜歡看手機,他上廁所的時間越長,越要注意他其實是心理上出現問題了,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第十七是手腳常常潮濕而冰冷,你跟他一握手,發現他手心是濕的,然后你要注意,如果它是干燥而冰冷,是偏抑郁;潮濕而冰冷,就是偏焦慮,所以你握手就知道了,假如你和他握手,他死死地握著三分之二,然后攥著不放,而且特別有力,這是偏焦慮。然后他就給你一點點,而且是冰冷的干燥的,他不想和你建立密切的聯系,這是偏抑郁,然后手是濕乎乎的、黏呼呼的,偏焦慮。還有臉紅,發熱,容易入睡,但是經常的做噩夢。
最后一點就是容易做噩夢,那么這些屬于焦慮癥的一些癥狀,假如你的得分有一半,比如將近20道題,你有10個題都符合的話,要注意你確實是進入到焦慮的狀態了。那么我們要注意,還有我們在生活中,你自己也可以不用像剛才那樣量化那么多,20道題,可以用簡單的一些方法,你是不是因為一點小的憂慮和擔心就會難以入睡?
甚至有的人會徹夜不眠,睡不著覺,睡眠特別輕,因為心里不能有一點事兒。還有別人盯著你、關注你,然后特別仔細地聆聽你說話的時候,你會不會反而覺得怯場,說不出話來?如果越有人盯著你,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你會覺得緊緊張,這也是一個焦慮的表現。還有的人不喜歡坐飛機,然后不愿意在密封的、封閉的環境里,比方說不敢坐電梯,我見過有人就不能坐電梯,還不能一個人睡覺,他一定要跟家人一起,如果他愛人出差了,他就把他媽接來,都已經40多歲了,還要跟媽媽睡覺,然后還有人不能坐火車,我見過不能坐飛機的,卻沒見過不能坐火車,但他就說這火車如果是封閉的,然后窗戶不能打開,他就會非常緊張。
還有的人不能忍受動物,比方說怕狗,他碰上昆蟲后,比如蜘蛛,就特別緊張,還有人無論走哪都不能有絲,比如在叢林散步的時候,有的時候會飄蜘蛛網,有的小孩就特別怕,他覺得有一個東西從臉上飄過,其實是長頭發,或者是小樹葉子,就瘋了,后來我們就治怕蜘蛛網,他可能是在小的時候,偶然可能是被一個蜘蛛網突然襲擊了,孩子不知道沒什么危險,他第一次經歷就會特別緊張,這時候家長也大驚小怪的,從那長大以后他就非常地害怕蜘蛛網,同時然后他恐懼的心情會彌漫。從小的時候可能是蜘蛛網蒙了一次,長大以后就連蜘蛛也不能看了,然后小飛蛾、小飛蟲、小蚊子、小蜜蜂都不行了,野外的任何小動物就更沒戲了,包括蛇之類的。所以我看有的人會特別害怕動物,如果你不能忍受某些動物的時候,你要注意你也是一個容易焦慮的人。
那么,還有的人是不能被困住,比方說交通堵塞的時候,他就煩躁不安,還有就是說商場里人烏泱泱的他也受不了,感到好像就要窒息了,這個也是容易焦慮的。
還有的人就是特別潔癖,反復地洗手,協和曾經有一個護士長,現在退休了。他們家幾乎是任何小東西都是熟的,怎么解釋?比如他的脫鞋,他們家的牙刷,他們家的筷子,他們家的勺子拿去煮能理解,但他們家拖鞋也煮一煮,他們家衣服什么的經常要煮,所以我開玩笑說他們家東西都是熟的,那么這種過于經常地洗手,反復地檢查門窗,然后還有非常地迷信。
比方說今天考試了,他一定要帶三支筆,因為他有個幸運數字就是3,然后穿三層衣服,跟你握手,一定要握三回,我見過有的人走路的時候一定是走三格,停一停三格,我們都以為他是瘸子,其實他是出現了強迫,強迫的行為之前是焦慮,我們怎么來理解焦慮的出現?
首先過去我們不怎么分,現在分的特別細了,現在對神經官能癥有好多專業的分類,但是老百姓不太容易理解,特別多,好幾十種,所以我還是特別欣賞以前特別簡單的五朵金花那樣的分類:恐怖癥、焦慮癥、強迫癥、抑郁癥、癔病,這是神經官能癥的5大癥狀,最常見的5大癥狀。當你平時感到敏感的時候,我們平時經常會容易敏感,比如說狗來了,恐高了,或者說是大家都跑起來了,這時候我們就非常敏感,多了以后就會出現緊張,再多就會出現恐怖,如果你只是恐怖一件事,就是恐怖癥。
假如你恐怖很多件事,比方說你不僅是怕飛蛾,羽毛你也害怕,羽絨服不能穿了,雞毛撣子也不能出現了,這個就是我們就說彌漫了擴散了,他不是害怕一件事,如果他只害怕一件事的,它是恐怖癥。如果他是害怕很多件事兒,然后就是焦慮癥,所以恐怖癥加重了,就出現焦慮癥,這時候人就想拼命地祛除焦慮,就會怎么樣?采取一些行動,怕臟就反復洗手,然后怕漏掉什么東西,就反復的數數,然后反復地思慮等等,這就出現了強迫癥。
所以強迫癥是在焦慮癥的基礎上產生的,所以我們在治強迫癥的時候就要先去治他的焦慮癥,我們要治焦慮癥,要治他的恐怖癥,我要治他的恐怖癥,要先治她的緊張,要治他緊張,就要治他的敏感,要治他敏感,就要讓他放松。大家理解了,所以我們在治哪個的時候,我們可能都是要先找到最基本的元素或者原因。
好,那么強迫癥多了以后會就消耗掉你的能量,你想每天都要洗手,反復地洗手,我見過一個人是一天要洗8小時,有一次一個人要咨詢,但每次約完了都不來,我就打電話問他,你為什么約完了每次都不來,然后他說我有一個問題,我是想咨詢你的,但我每次約完了以后,出門之前我都要洗澡。我說你可以洗澡,他說我要洗很長時間,我說多長時間,他說8個小時,我一聽蒙了,所以等他洗完了時間也過去了,第2天再約又開始洗澡,這個就太消耗你的能量了,他最后精疲力竭,只好躺著,就不出門了,在床躺,為什么累了,你想洗8小時得累成什么樣!
這時候就會出現心理枯竭,然后這時候會覺得痛不欲生,然后會出現實在是活不下去了,然后就會出現抑郁、情緒低落、抑郁,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各種的低落就來了,然后有的人還會出現軀體的癥狀,比方躺那以后,他就會就出現嗓子堵洞,或者感覺癱瘓了,感覺心臟長了個東西,有人特別奇怪,他去騎馬,然后摔個跟頭,然后從此他就認為自己癱瘓了。
他從馬上摔下來了,確實當時是扭了一下腰,那我們怎么知道他沒癱瘓呢?他打人,他愛人如果沒有照顧好,或者態度有點不好,他就開始扔東西,然后這時候腰也能動了,然后胳膊能動了,他原來是不動,說自己高位截癱,他說從這以下不能動,但打人的時候就開始扔杯子扔東西,但假如你說他現在怎么能動,我又說自己癱瘓了?這個其實是我們說的高度的緊張和高度的自我關注,才導致的軀體癥狀,他把心里的矛盾轉化為軀體的方式。
好,我們今天要說的是焦慮,因為焦慮癥里最常見的一個病癥是老懷疑自己生病,因為焦慮的核心是怕死,基于怕死,就害怕一切東西。怕臟、怕得病、怕高、怕危險等等,所以你看最近專家剛說雙黃連有點什么效果,立馬就開始吃喝了,就開始買了,搶購了,明明沒事也開始喝,有病你喝點沒事,沒病就沒有必要喝了!然后另外一個研究又來了,說如果你連續喝一禮拜,你身體某些部位就會縮小40%,然后走到極端了,這時候你就開始恐懼,喝了怎么辦,我要不育了,這兩個極端都是焦慮了,所以要注意,首先沒病不要吃藥,然后預防,最好的預防是你的免疫力,最提高免疫力最好的方式是你的運動和勞動,所以不要用藥物來提高你的免疫力。
那么什么是焦慮呢?就是對將要來臨的危險和問題的有意識的等待,自己在期待著,然后它果真就來了。我見過有的人特別怕飛機顛簸,飛機上去以后才會平穩地飛,然后他就等著怎么還沒抖,他剛這么想就開始抖起來了,這時候他就開始特別緊張,然后過會兒就開始就又平穩了,他又開始期待怎么還沒抖,最逗的是我一個好朋友,他我們一塊坐師傅的越野車,我們就穿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然后這時候他就會說,那個車會陷嗎?師傅正忙著控制方向盤,就沒理他,過會果然就陷那了,下來以后我們就幫著把車子給推出來,他上車以后又接著問,師傅,咱們會再次陷嗎,師傅氣壞了,師傅說給我下去抽根煙,我先緩緩,然后說咱能換個人嗎?讓女士坐另外一個師傅的車,我實在受不了這烏鴉嘴,他不停的在那提醒我在這會陷車嗎?其實我們要記得,無人區要穿越的沙漠,一天我們大約平均要陷25次,但是每次因為它會有個牽引車,肯定能拉出來,沒必要去提醒師傅會再陷下,肯定會再次陷,不用提醒。
他換了一個車,等我們進沙漠之前,越來越荒涼了,一開始我們要拍這個照片,然后又出現很多電線桿子,他說太討厭了,這么多電線桿子,沒法拍照片等等。過會越來越荒涼,沒有電線干了,他就抱怨真落后,連竿子都沒有,他永遠在抱怨,我們就說他也是一個焦慮的表現,他會患得患失,有電線竿子的時候,他嫌礙眼眼,沒有電線竿子之后他就嫌落后,然后當車陷的時候,他就擔心陷完以后會不會再陷,所以這個就是對將要來臨的可能發生的危險或者問題有意識的期待。
有一個研究說,當一個人經常祈禱的時候,比如說磕長頭,或者祈禱或者是念經,能夠解決2/3的焦慮,因為人在祈禱的時候,他說的事都是好事。
期待一個美好的愿望的實現,這個對我們是一個積極的暗示,但是焦慮正好相反,焦慮是對危險的期待?我見過有人跟我說,老師我回不去了,出去以后回不來,我說你能不能說點好的,還有我帶孩子們去黃山,我們是徒步。當時來了導游,導游就說朋友小朋友們都坐好,千萬不要滾下去,滾下去以后怎么樣。我對他說,你說前一句就行了,你說坐好,然后注意安全就完了,后面全部都去掉,不要再說了。
因為他每一句話全部都有多余的尾巴,比如小朋友吃餅干別噎著,走路別崴腳。他一定會說一個危險事物。我說你閉嘴,你只說第一句,只說吃餅干的時候小心喝點水就行了,別說你會噎著的,然后你別說你會后滾翻下去,誰沒事會后滾翻下去,當然有可能寶寶會淘氣,但是別把你的緊張轉化成你的實際的行動。
比方說我們坐在石頭上吃飯的時候,我們不要坐在懸崖邊,我們坐在石頭的里面?我們后背靠著大石頭好不好?對吧?你別坐在一個特別高特別陡的懸崖邊,然后這時候我們開始吃喝什么的,不要讓自己在危險之下等等,所以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今天我看到的信息說一個老伴在噴酒精,然后老太太在廚房做飯,一點火就著了,這就是沒有對危險有預期,酒精在那怎么能點火?所以這是沒有預期,也就是說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焦慮為什么幾千年來還存在呢,因為它也是有好處的,它的好處就是讓我們特別的小心,讓我們特別的謹慎,我建議把小心謹慎轉化成你的行動,你的防范的行動,比方說最近出門戴口罩,然后家里必備的藥品要準備好,什么退燒藥,消炎藥等等就可以了,適當的有一些中藥就可以了,還有你自己容易產生的病癥的藥,比方說你要容易哮喘的話,就準備好抗哮喘的藥,所以當你緊張的時候,這些藥在你手邊就方便了,這時我們不要粗心大意,一點都不尊重科學規律,也不要不停緊張得什么都干不下去,沒法做事情了,比如都沒法做飯,沒法拖地板了。
所以說,這兩個極端都要注意,焦慮是有一定的益處的,它提醒我們對危險有一定的預期,這樣就有一定的益處。那么焦慮如果太多的話,就會讓你精疲力竭,會約束你的行動。比方說有人要問我,老師,北京現夏天時候特別熱怎么辦?我說咱們就去草原吧。那蚊子特別多怎么辦?我說咱們去爬山。那我膝蓋不好怎么辦?然后我說游泳。泳池不衛生怎么辦?我說那你待北京吧。所以這樣焦慮的思維方式會約束他的行動,他又不能去爬山,又不能去草原徒步,也不能去游泳,在家呆著還難受。所以這樣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會導致他裹步不前,并且精疲力竭,特別累。經常會有人說他沒勁了,精疲力竭,因為什么?你想太多了。
比方說有人跟我說,他每次打車都能約到同一個師傅,他連續三次約了同一師傅,別人就說那是緣分,他又說可惜他太老了,其實說完緣分就完了是吧?他就會想到他太老了。我說你想太多了,不要想那么多,因為過于敏感和過于多慮會消耗你的精力,所以打住就行了,一笑就行了,用幽默來結束,別沒完沒了。
那么焦慮者會有哪些特征?
他總是擔心可怕的后果,然后發生什么。比如有人說他要創業,問我,楊老師什么行業特別容易發財的,我說好像有一個研究,說能夠容易讓你獲得市場的,比方說兒童的、婦女的,然后什么的,包括動物。比方有一個說他是農大畢業的,我說其實對寵物的一些服務保證有市場,然后他就會擔心自己不會怎么辦,我說你就學,然后就跟有人說,楊老師我想跟你爬山,我要帶什么,我沒有怎么辦?買就行了,多簡單的事,但他就會想很多可怕的事,但其實并不可怕。
你就去學,學了以后,你就嘗試從小事做起,一點點做起,然后你們就做成了。當大家都不做的時候,就你做這一件事兒,你就做成了。哪怕你是一個掃地的,別人都不掃,就你掃,那你最后就成勞模了,你只要認真干好一件事你都能成功。
但是有的人干之前會總是擔心后果,然后就不干了。所以他就會覺得太浪費時間,太累了,掙點錢太難了。我是26年的心理咨詢經驗,26年前我做心理咨詢的時候,一小時就5塊錢,然后他會說,才掙5塊錢,你還搞咨詢,但他又羨慕我怎么今天會變成專家,這不是從5塊錢開始干起的嗎。
所以如果你特別擔心可怕的后果,覺得5塊錢得干到什么時候,你可能就會非常的沮喪,然后也容易放棄。
第二就焦慮者總是會想到最壞的結果。比方說野外要生火,他會想發生大火怎么辦?然后還有的人可能會想,去野外沒吃的怎么辦?等等。他不是把焦慮轉化成實際行動,比如出去的時候就帶上備用物品,而是把焦慮變成了自己的擔心和恐懼。
第三,有的人會最大限度地采取可能的措施來防止他們想到的困難。比方說有一次我們要去新疆帶孩子徒步,我發現一個家長行李特別大,我們已經提醒了行李要中型的、中小型的箱子,因為徒步的話就是拿馬馱,或者車馱,行李太大的話,根本就裝不下,車要坐4個人,怎么能裝那么多的箱子?后來我說行李要盡量的小、盡量的少。結果他帶了一個巨大的箱子,還帶了真絲睡衣,我說為什么?他說野外睡覺如果不穿自己熟悉的睡衣,睡不著怎么辦?
他根本就不知道那一天馱那么多行李會很累,不脫衣服都能睡著。然后他還掏出個馬桶套,說在野外可能會不干凈,他根本就不知道在野外,沒有馬桶,沒有廁所,都是旱廁,挖一坑就不錯了,然后他到了野外才知道,根本就用不著。
相反,有的該帶的沒帶,比方說漱口的杯子,然后他就帶了牙具,帶了毛巾,但是兩套牙具拿什么刷牙?于是他就愣了,因為他原來在賓館的時候都有現成的杯子,在野外必須拿杯子裝水,我們要用大桶往外接水,然后將水倒入杯子里頭才能刷牙。
兩套洗漱用品,真絲睡衣、馬桶套,然后一堆的一次性用品,根本用不著。因為沒有馬桶,行里那么大,還一大堆衣服,其實根本都用不著!比方沖鋒衣,萬能的,有這套就行了。
第四,焦慮者的特征是,最后往往是精疲力竭,事情完成不了,他的事兒根本做不完。那么是什么讓焦慮者特別的擔心呢?他自己會夸大事實,比方說他的孩子學習不好,他就會擔心將來會不會失業,他會不會犯罪?他現在這么小就撒謊了怎么辦?他忘了寶寶是會成長的,小的時候,比方說9歲之前,是很正常的事情。他會胡說八道,比方說,寶寶會說老師打得我遍體鱗傷,家長就緊張了。
然后我一般都說,寶寶傷在哪呢?皮膚好好的,沒有一個紅印。然后我問寶寶,你為什么說老師或者同學打得你遍體鱗傷呢?他說我夸張的,我逗你玩,我嚇唬你,所以家長可能會想非常的多。
所以,第一我們要注意的就是,一件事如果讓焦慮者擔心的話,他自己會夸大事實。再一個就是所有模糊的、不確定的事會讓他非常擔心。比如說我們要去野外徒步,也不知道是否會遇到風雨,大概可能是多云,可能會有點風沙,可能會有點小雨,但有的人就覺得這不行,受不了,然后擔心吃飯的地方。野外可能是野餐,也可能會遇到一間飯館,也可能是農家樂,無法確定?
有的人就覺得,這不行,受不了。然后還有幾點回?大概是五六點鐘,但有一次我們就爬到晚上11:30才到家,他又不行、受不了。凡事模糊的不確定的事兒,他都受不了,他一點都不能去嘗試變化、挑戰。
但是這里都是小朋友,跟我們大人不一樣,小朋友特別開心,有一次我們去爬山的時候下雪了,然后家長說回去,受不了了。孩子們說不行,要爬冰雪長城,結果我們就開始爬了,到那山頂上以后,家長說趕緊下車,寶寶說的再爬一會兒。就那次可能耗的時間長了,我問了向導,他說安全是沒有問題的,可能會稍費一點時間,因為有點滑。
后來我一看非常安全,而孩子又很堅持,我們就把它爬完,結果回來以后,第2天家長們都跟我反映,對孩子的作用特別的大,孩子特別安靜,注意力特別集中,而且耐力大大的增強了。
原來那么多作業,要寫那么長時間,那么難的題,好幾篇,爬山以后安靜地寫好幾小時都沒事,而且時間還縮短了。比方說兩小時寫的作文半小時寫完了,經歷的那些驚心動魄的體驗,多生動,多好寫,所以家長要注意,我們有時候不如一個孩子,我們長大了以后,可能后來的教育環境和我們經歷的東西反而讓我們越來越緊張,越來越過敏了。
那么過度的緊張會帶來哪些癥狀?
過度的緊張會帶來持續的擔心,怎么辦?尤其是最近有的人每天去看疫情的數據,最近是大爆發,肯定多。尤其是出現哪兒停飛了的情況,非常正常,就算它不停飛你也出不去,根本就沒有旅行團了。都不讓你出行了,你本來就在家呆著,所以最近這半個月到一個月估計也沒什么可去了,因為沒法預定了,也不會怎么樣,所以你就把它先變成一個定心丸。因為新聞喜歡說突發,標題非常聳人聽聞,然后哪兒停飛了,哪兒不讓入境了,其實是很正常的。
所以不必擔心,因為就是通行了我們也去不了。所以持續擔心,過度聯想,比方說社會組織把我們疫情定為突發事件,其實世界范圍內各種病毒都有,有的人就聯想,完了,我們要倒退20年。這一年剛開始,疫情出現也就過了半個月,倆禮拜還不到,大家在家里只呆了一個多禮拜,所以不要過度聯想,我們中國人憑著我們的智慧勤奮,還有堅忍,一定會戰勝困難的,我們后半段肯定會加速的,不要過度聯想,還有的人會夸大不良的后果,比如會怎么樣。
我覺得這個經驗可以參照非典,非典當時后果多可怕,我們也過來了不是嗎?所以雖然這次人數多,但是它的嚴重程度和后遺癥比非典要差多了,當時用了大量激素,(可能導致)股骨頭壞死。
那么過度焦慮以后還會產生軀體的反應,比方說失眠,肌肉緊張和疼痛,老是頭疼,老覺得好像戴帽子似的,或者后脖頸子特別疼,頭暈,有的時候還會想吐,還有會出現結腸炎,肚子不舒服。然后胃痛,還會出現過敏,比方說蕁麻疹出現了,濕疹加重了,神經性皮炎。比如老師,有神經性皮炎,他平時不癢,每當校長聽課的時候,然后他就不舒服,我們給它定義為校長性皮炎,就是緊張,所以焦慮還有緊張會導致你的皮炎和濕疹,然后就會以為是不是濕氣太重,會覺得這是中醫的說法,西醫沒有什么辦法。
當然印度的吠陀療法會認為是你吃的糖太多了,心理的解釋就是你太焦慮了,你要學會放松。同時因為人緊張時候會傾向于多吃糖,人一緊張,然后就想自我安慰,就想吃巧克力,吃點冰激凌,吃點香蕉,這是甜的。甜的吃多了以后就導致什么?你要注意,會使你的濕疹加重,再長時間就會有糖尿病,更長時間還要注意癌細胞。所以我們其實有時候愛吃糖是因為太緊張了,如果要預防癌癥,預防糖尿病,預防濕疹,該怎么辦呢?
要減少你對糖的需要,減少你的緊張度,因為緊張度提高了以后,你就迫切地需要糖來自我安慰,所以它是這樣一個關系。另外心慌、易怒,特別暴躁,所以當飛機延誤了,很顧客說話都是嗷嗷的,因為什么?他焦慮了,他擔心、焦慮,擔心趕不上會怎么辦?晚上到不了家怎么辦?其實地球缺誰都照轉,就算你晚一點,依然可以回去再補開一個會,或者采取其他的彌補措施,聽天由命,因為天氣不好,飛機飛不了,能怎么辦?打人也沒用。所以焦慮的一定要注意,不要用憤怒來減輕你的焦慮。
我們再次播報一遍,我們今天晚上8:00的直播課堂是連續7天的一個直播課堂,面對疫情如何做好心理防疫?今天的話題是如何戰勝焦慮?
焦慮是很多人經常會面對的,尤其是比較敏感的人、神經質的人,還有過度焦慮的后果,第三就是神經衰弱,神經衰弱就會出現,比方說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神經恍惚。然后有的中學生跟我說,他現在字都認識,就是意思不知道,黑板上老師寫的字都認識,但不知道什么意思,尤其應用題和閱讀理解,不知道什么意思了,怎么辦?
他要注意的就是他太焦慮了,然后因為人的大腦像海綿一樣,如果往里裝的水太多了,沒有勞逸結合,沒有讓它平衡,讓它一直學,從來沒有鍛煉,很少有時間去戶外運動,也沒有勞動,就出現了神經衰弱的狀態,這時候他就會發現自己再也學不動了,然后突然就會覺得自己傻了,什么都忘了。
有一個人在高考之前一天給我打電話說,老師我全忘了,我說你現在把你的課本先放下,明天就高考了還背什么,該裝的已經裝完了,就像游泳和騎自行車,你一旦學會以后你就會騎的,也會游的,我給你扔水里,你就會游的。你現在放下課本出去跳繩、拍球各500下,拋接球100下,然后去慢跑半個小時,然后回家洗澡睡覺,睡覺的時候對自己說,想什么都沒關系,豁出去了,不打算睡著了,然后你發現緊張就過去了!
這是真實的例子!孩子后來考上了中山大學,后來碩士去了香港大學,現在已經回國工作了,所以我們要注意孩子或者我們本人,出現神經衰弱癥狀的時候,會覺得我是不是徹底完了?不會,你會恢復的。
我見過一個中年男性,他說楊老師我完了,我當時看到覺得他52歲,其實他才30,因為他的臉完全就是耷拉下來了,他失眠,然后多慮,最后變得就是頹廢,變得特別疲憊,導致肉都耷拉著,顯得特別的衰老,然后一晚上頭發就白了。他說老師我完了,我不想吃飯,對我愛人也沒興趣,對掙錢也沒興趣了,現在渾身沒勁,我是不是永遠就完了?
我當時問他,你高壽,他說我才32,我就已經沒有任何欲望了。我說從現在開始,每天早起去爬山,下午回來以后游泳、拖地、打球、鍛煉。另外你的三餐先吃素,吃糠咽菜,吃點粗糧,還有就是少上網,少看書,多運動、多勞動,大約一個月到三個月左右就恢復,結果剛剛過了一個禮拜,他兩眼暴著綠光來,對我說,老師好極了,現在看什么都想吃,對什么都有欲望。我說你再堅持鍛煉一禮拜,以后每當出現癥狀的時候,注意自己實際上出現的是神經衰弱,并不是精力一去不復返了,欲望從此就沒了,其實很快就恢復了,所以要注意。
第四,我們要注意,人過度焦慮之后,會出現欲速則不達。比方說我今天一定要睡好覺,大家還記得嗎,我說過在20多年前心理咨詢師的咨詢費是5塊錢,有些咨詢完了以后給我4塊錢,我說你為什么還少一塊錢?他說因為你中間上廁所,所以我不能給你5塊錢,我得扣你一塊錢,我要是批評他的話,他不是又犯毛病嗎?我就祝福他,我說祝你永遠健康,永遠幸福,祝你永遠睡個好覺,結果過了禮拜他又找我,說他一禮拜都沒睡好覺,想來想去欠我一塊錢,你知道為什么?
因為我當時沒法說,我只能說祝你永遠睡個好覺,結果這個暗示就讓他產生了一種意念。這一念就是,我馬上就治好了,我一定要睡好覺,我一定要快樂,我一定要怎么樣,但是人的意念是欲速則不達的。越提醒自己別緊張,就會越緊張,越提醒自己今天一定要睡個好覺,就反而會睡不好覺。所以應該怎么辦?我們一會兒會講到森田療法,你先接受自己,然后當你失眠的時候,緊張的時候,恐懼的時候,焦慮的時候,你先接受,對自己說,正常的,我就是這樣的人,我就是敏感的人,然后你就該干嘛干嘛。
該講課就講課、該說話就說話,該出去就出去,該干活就干活,然后5分鐘緊張感就消失了。假如你現在要考試了,比如有的小朋友,有同學們就要面臨中考、高考等等,他說考前就會嘔吐,考前會發燒,然后會哆嗦,會大腦一片空白,為什么一片空白?當你在拼命克制情緒的時候,拼命克制想法的時候,你的大腦是一片空白,所以你別克制,你要接受。
所以你可以帶一個橡皮筋,然后每當你胡思亂想的時候,你就嘣自己一下,這叫什么?這叫拉回現實,這個是行為療法的一種,哪怕會疼,疼了以后馬上就會回到現實,如果想很多,考不好怎么辦?腦子一片空白了,你趕緊崩一下,過去佛教管這叫棒喝。
有個小和尚每天胡思亂想,比如師傅讓他問問題,可他沒有問題,可如果沒有問題是不是就沒有長進?然后他問問題,問師傅,佛祖為什么從西邊來,然后老和尚給他一棒子,說佛祖從西邊來跟你有什么關系。然后第2天他還問問題,感覺不問問題就沒長進,他又問師傅,佛祖為什么從西邊來,師傅又棒喝了他一下。
第3天他實在受不了,太疼了,就問師傅你為什么打我啊,師傅就不打他了,因為他終于問到和自己有關的問題了,所以請你做好和你有關的事兒,別去想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因為焦慮者會想還沒發生的事情,跟他沒關的,也不一定出現的,但他偏要去想,所以我們要注意。
包括有人覺得自己一定要怎么樣,比方一定要睡好覺,但睡覺和食欲不是由你來控制,或者一定要吃三大碗,問題上不餓能吃三大碗嗎?
焦慮的情緒,緊張的情緒,包括人的睡眠、人的情緒、人的想法、人的一些生理的規律,都不是由你強迫的。
你不能說今天要大吃一頓,你得確實餓了才行,所以如果你想讓你的寶寶好好吃飯,你首先得讓他好好運動。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不愛吃肉,老是吃不用嚼的,我說交給我來,他寶寶那時候三歲,一點肉不吃,個子不長,因為缺鈣,不吃肉,他就光喝稀粥,然后吃個雞蛋羹,這兩種飯。
后來我就讓他來了,先是踢球,踢了半小時,然后我們又出去扔沙包、投籃,然后推推小車,完了之后倒垃圾等等,到了下午1點他就餓暈了,我們就開始上餃子,全干掉了,本來他從來不吃,在家里凡是含肉的菜他都吐掉。所以你不要強迫他一定要吃那么多,一定要吃肉,而是要給他創造條件。
比如,你說自己一定要快樂,快樂來自于哪呢?你得過的有意思。意思來自哪?你得過得有意義,意義在哪?你得為大家奉獻,你的奉獻你的服務,你和他人的關系,助人為樂,才能使你產生快樂,假如你就不愿意幫助別人,就只考慮自己,你就會難受,因為痛苦是來自于自私自利。所以如果你經常痛苦,你要反思自己是不是為自己想的太多了。
焦慮的來源是什么呢?
它是進化產生的結果,在古人類的時候,我們還是類人猿的時候就出現了,如果你不警覺,大大咧咧,來老虎了還在那逗他玩,它就把你吃掉了,所以那些不焦慮的人早就被吃掉了,剩下的都是焦慮的,都是會緊張的,所以緊張焦慮是遺傳的、進化的結果,不要去排除他。有的人會想,我這么焦慮,該怎么克服?很難克服,因為那是進化的一部分,焦慮是遺傳的。
然后你要注意你的爸爸媽媽有沒有敏感,有沒有容易緊張、容易失眠、容易嘮叨,因為女的焦慮以后就會特別嘮叨,男的焦慮的時候容易愛抽煙,所以你媽媽愛嘮叨,你爸爸愛抽煙時你肯定也會焦慮,但是你怎么辦?你就增加自己的戶外運動,假如你發現自己從遺傳的角度來講是會出現敏感的神經質的類型,你就增加戶外運動。
還有的寶寶,比方說早產的、剖腹產的、難產的、小時候沒爬過的、被保護過度的,這些寶寶也容易敏感,因為他的出生的方式導致了他有一些功能,比方說他的運動功能、協調性、平衡功能、本體感、觸覺功能,會比順產的寶寶差一些。如果順產的寶寶限制太多、爬行不足、老人帶大,也會導致他容易缺乏自信心、協調性、安全感。
所以焦慮的來源,第一是進化的結果,第二是遺傳的結果,第三是后天的教育環境。如果說有個小朋友剛準備摸摸貓咪,然后老人就說別摸,貓會咬你,那寶寶長大后肯定得恐怖癥,所以寶寶小的時候,如果我們過多地去提醒他,太多地去限制他,保護他,給他的嬌慣太多,無微不至地給他照顧,也會導致寶寶自己的獨自生存能力降低,他就會出現特別的緊張。
我們注意到,有人來咨詢孩子,如果他的家長是一個老師的話,因為老師經常會道德說教,說這是不對的,這是不應該的,反而會導致寶寶容易內疚和自責,他就會委屈,會覺得自己這是不對的,這是不應該的,當他在內疚自責的時候,其實他那個行為就失控了。
你比方說孩子一上車的時候,家長說不能去挨別人,不應該挨那么近。所以我們有時候對他要求太多以后,反而欲速則不達,還有就是醫生的孩子,寶寶容易出現潔癖,神經質。還有會計的寶寶,會計讓孩子反復檢查,就成了強迫癥了。
所以說它會有一個后天教育的傾向,有人說楊老師你又是老師,你又是醫生,那你們家寶寶太緊張了。所以我們就注意,我們后天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到孩子,使他容易出現焦慮的情緒,那么我們就要有意識地克制,有意識地后退,不要說那么多。
我見過有家長,說他們家孩子很逆反,比方說不愛學習等等,我說之所以不愛學習,是因為你說太多了,他說沒說那么多,我說是因為你追求完美,他說我孩子本身就很完美。
我說我一會給你抓一現行,吃飯的時候,他老婆說快去,然后寶寶就在那吃飯,又催寶寶慢點噎著,結果又嫌太慢了,然后催孩子吃菜,又說不能光吃菜還要吃饅頭。寶寶說我不吃了,所以他們家小孩吃飯特別費勁,一到吃飯就說不餓,不想吃,其實他不在家時他們家寶寶吃得很好,只是家長自己意識不到的教育方法!
第4個就是社會環境,如果你生活在一個動蕩的環境下,小的時候當然就會緊張。我認識的一個患者,他說不能看見現金從自己手里出去,他只能刷卡,因為他小的時候問他媽媽要5分錢去做什么事情的時候,因為家里特別窮,他媽媽連5分錢也不愿意給他,就怕他可能買個冰棍,可能瞎花,浪費了,就不給他,所以他發現自己要5分錢,要一毛錢特別費勁。長大了以后就怕錢在手上花出去,這就是小的時候貧困的環境對他的影響。還有死亡恐懼、焦慮的核心的原因是死亡恐懼,所以我們要注意。
防止焦慮影響生活的措施包括。
第一肌肉放松,因為你的敏感、緊張,會加重你的焦慮。你要反思,確定嗎?嚴重嗎?應該怎么辦?然后你要看看別人是怎么應對的,比方說這次疫情我就參照了芬蘭的經驗,然后也參照德國的一些育兒的方式,日本的一些公共衛生管理的方式等等,你看看別人怎么應對?就像原來我們戰勝霧霾的時候,對照倫敦是怎么戰勝的,洛杉磯當時也是很嚴重,他又是怎么解決的,看了以后你會發現沒那么絕望,原來是可以解決的。
第四,要學會改變生活方式,原來你可能忙于生活,從來沒有停下來鍛煉,可能你的思維方式從來都是追求完美的,患得患失的,矛盾沖突的,比方說吃飯去食堂,有紅燒肉,有人會說真好吃,但是又怕胖。如果是窩頭,有人就會說今天能夠減肥,但是有點拉嗓子,總有那么多但是。
然后有的人就來找我,說自己焦慮了,我說你要多鍛煉,他說但是我膝蓋不好,我說你打坐,他又說但是我坐不住,總有一個但是,我們管這叫二維思維,無論你說什么,他總想到一個對立面,對立面導致他出現矛盾心態、內心沖突,患得患失,選擇困難綜合癥、拖延癥。所以要改變你的思維方式,改變你的生活方式,別但是,今天吃,出去鍛煉不就完了嗎?
有一個生理運動學家告訴我,他說楊老師吃塊排骨出去跑5公里就行,他就告訴你,吃沒事,也就是上街跑個5公里,吃兩塊就10公里。所以你要改變思維方式,要學會享受生活,活在當下,不要去考慮怎么辦,然后怎么辦,比方說沖淋浴的時候有人喜歡水從頭上刷出來的感覺,但他馬上就有焦慮,他會想太浪費水了,如果你叫他別沖,他又會想多臟啊。如果是這樣,那干脆腳底下弄一大盆,把沖完澡的水用來沖廁所,這樣不就一舉兩得了嗎?
所以你可以把自己的擔心和焦慮化作一個措施,而不是說不知所措了,這也不行也不行,要學會享受美好生活,因為美好生活的享受會讓你平靜,你才能夠注意力集中地去工作和學習,如果你老是處在一個慌慌張張的焦慮不安的狀態,你沒法去學習和工作,還有如果太嚴重了,就要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這是我們說的防止焦慮影響生活的一個措施,還有就是治療焦慮癥的方法,我自己的方案是用運動療法,行為療法,或者是森田療法,或者認知療法,或者意義療法,先去除它的癥狀。
他可能失眠了,坐立不安了,頭暈了,然后可能是手腳發麻了,我就讓多運動,如果特別嚴重了,我就要加一些抗焦慮的藥,先把他的癥狀先減輕,然后他就會覺得好多了,這時候我再來改變他的性格,他的行為方式。他習慣了的行為方式,比方說他習慣腦子里會冒出很多的想法,比方說今天去買黃瓜,買一個最好的黃瓜,還希望這黃瓜是最便宜的,哪有這樣的黃瓜?你要買最好的,就選最貴的,便宜的就不好。你選這個的時候,就按照這個方向去想,你不能說我又要這樣還要那樣,你就容易出現焦慮。
焦慮是因為你的內心出現矛盾沖突,昨天我們說過,當你內心沒有目標的時候,你會抑郁癥,當你的內心出現兩個以上的目標的時候,你會焦慮癥,所以你把你的目標簡化成在一個階段就一個目標。
比方說老師,如果你要教孩子,你就一個目標,如果你要讓學生進步,要讓學生成績要提高,讓孩子改變壞習慣,你就堅持這一個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你可能要讓他跳繩,可能要鼓勵他,可能要像媽媽一樣愛他,一心一意為他著想,如果方法不夠就學。
但有的人有兩個目標,一方面他得教學生,另一方面又說太累了,寶寶太笨了,這次的寶寶都太笨了,他腦子想法可多了,他希望這寶寶全都是準備好的,又聰明又聽話、又乖又懂事,如果這樣,還用他干嗎?寶寶都長完了是吧?
所以我們要注意,焦慮癥往往是腦子里頭有很多的目標,兩個以上,我們把這叫二境界,就是他有矛盾沖突的兩個想法,我又要怎么樣,又要怎么樣。比如我想少干活,又想多掙錢,然后我不想跟同事們買禮物,請他們吃飯,還希望他們還得認可我,擁護我,對我好。
所以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希望少付出多獲得。這都屬于焦慮心態,容易產生焦慮心態,當然可能是自私自利,同時會產生焦慮心態,會痛苦。也不用擔心吃抗焦慮的藥,有的人會覺得吃藥會過分依賴藥物,其實抗焦慮藥是產生依賴的,所以我們用行為療法、運動療法,甚至是人際關系療法,還有一些適當的藥物療法來減輕癥狀。
然后我們調整他的性格,就是他的心態和習慣,假如他習慣這樣想問題,習慣腦子里有很多的念頭,請就讓他砍掉這些念頭,讓他只有一個目標,一個方向,就沿這個方向。
比方說我們說爬山,然后有人就問毀膝蓋怎么辦?我說爬山對心臟有好處,我說你是要心臟還是要膝蓋?你心臟都不跳了,你膝蓋那么好干嘛?你先保證心臟好嗎?對吧?你的膝蓋可以練肌肉,如果一個人爬山影響你的膝蓋,你就練你的大腿肌肉,大腿肌肉是膝蓋的減震器,這時候你可以先從坡做起,練健身,練肌肉,然后保護好膝蓋,這時候就開始去練爬山了,每次爬完以后開始練肌肉,然后再練爬山,這樣膝蓋又好心臟又好。
所以我們要改變方式,還有用森田療法來解決你的認知的方式、思維的方式,因為我們有的時候經常會怎么樣?森田療法來自于日本的一個心理學家叫森田正馬,他發現有一些敏感的人叫神經質的人,特別敏感的人容易出現一些神經官能癥,叫神經質癥。這些神經質癥有個特別點,第一是怕死,不愿意生病,不想死,想長壽,這根本沒法實現!
第二,想更好地活著,不想被人輕視,希望被人承認。第三,想有知識,想學習,想成為一個偉人,想幸福,想法特別多。第四,想向上發展,上進心特別強,他發現敏感的人是一個上進心特別強的人,同時還怕死。他發現這種人對自己驅使過度,一定要成功,一定要健康,一定要承受,一定不能死,這種想法反而導致他出現了種種的神經癥的癥狀。
比方說過于敏感、過于緊張、焦慮、恐怖等等。他的治療方案就是八字方針,順其自然,為所當為,順其自然,指的是對你的思想和情緒順其自然,比方說你見到領導有點緊張,昨天他剛批評你,這時干脆讓它緊張。再比如見面有點尷尬,也隨它,然后所當為??梢岳^續打招呼,你好,你今天吃了嗎?這叫所當為。有的人說這太虛偽了,心里頭那么尷尬,還打招呼?然后他可能就會為所欲為,我們傳統的方式是,假如他昨天剛批評我,把我罵得狗血淋頭,今天就躲著他溜走,但是溜達了以后會舒服嗎?你會譴責自己,我真沒用,然后你會越來越不能見他。
有的人為什么會越來越不能見陌生人了,或者不能見熟人了,或者有一個坎,然后他今天這坎明天那坎,以后就自己就給禁錮住了,哪都去不了了,是因為什么?他在為所欲為。比方說有人跟我說,老師我跟你爬山,我說行,那你就在哪集合,然后他又告訴我爬不起來,下禮拜又爬不起來,每次都爬不起來,因為什么?因為他想睡覺,他一直在做他想做的。
但是我認為如果你要改變自己,你要做你應當做的。我問你能不能爬起來?你說不能,但假如這時候著火了,你噌地一下就出去了是吧?我說你出去徒步,你說走不動,走不動是吧?我派個大狼狗去,我派藏獒去,這下你走得動嗎?所以不是走不動,是不想走,或者你認為你應該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做應當做的事。
注意克服焦慮的方式,請對你的思想和情緒順其自然,我有一次咨詢一個病人,他拿著電話講老師我應該出去走一走,但是我現在出不去,我說邁右腿,然后說他說邁完了,我說邁左腿,他說左腿也邁完了,左右左右,后來就出去了,我說走完5公里給我發照片。然后有的時候病人說你太厲害了,當時呵斥我邁左腿右腿,我說因為當時叫棒喝,如果我沒有強迫你為所當為的話,你就永遠在家里躺著是吧?這是森田療法。
還有心理學家阿德勒,他認為人如果有缺陷,比方說殘疾,或者小的時候貧困,或者是小時候父母對他關愛不夠,就會產生一些自卑。因為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發展的動力是人的欲望,阿德勒就是弗洛伊德的學生,他第一次反對了精神分析療法,他認為人并非完全都是由欲望驅動的,也可以由自卑來驅使,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當他有不幸或者有挫折產生了自卑之后,自卑會成為他自己向上的一個動力,他就會發奮學習,他就會加倍地努力等等,所以,努力了以后,人就會產生下一個追求,因為自卑的人容易追求完美。
你看他會強調時間,他會強調計劃,它會強調一切準備,為什么?因為他不自信,不自信的話就害怕,怕萬一沒有準備怎么辦?出門帶好多東西,該帶的沒帶,不該帶帶一大堆,洗漱用品帶好一套,那么怎么辦?阿德勒認為人可以把他的追求完美轉化成追求卓越,比如要出人頭地,要通過努力去實現夢想等等。有的人實現夢想了,追求卓越了,可是還是很孤獨,為什么?
如果你實現的夢想只是對你自己有利的話,將毫無意義,比方說你發表了很多論文,但并沒有在實際工作中應用,這論文有用嗎?好像你得了名利,然而它并沒有用,所以這時候你要注意,除了發表論文,還要應用于實踐。阿德勒把這叫做社會興趣。你要對社會產生興趣,社會興趣使得我們產生對社會的奉獻,對社會的服務,像公益事業,義工等等,我們對社會的奉獻,是人戰勝自卑、獲得卓越和完美的最高境界。
所以阿德勒是人文主義的先驅,也是后來意義理論的一個基礎,意義理論就是弗蘭克爾后來提出的,認為人活著就要對社會有意義,有所奉獻,要創造價值,人的價值來源于創造價值。當你在創造價值的時候,你會怎么樣?你會忙于工作,當你忙于工作的時候,你會怎么樣?忘我,在你忘我的時候你會怎么樣?就沒有焦慮了,你就會快樂了,因為焦慮者他會容易過度地關注自己,然后過度地盯著自己身上的癥狀,比如身上在發抖,有人翹著二郎腿跟我說,老師你看我腿在抖,我說那是脈搏,誰不抖,嗝了就不抖了是吧?其實活著你就會抖的,而且你越關注它會越抖動,所以這個是非常正常的,大家要注意。
當然心理學家還有很多研究,也是一個弗洛伊德的學生,叫赫尼,他研究的是神經癥,他認為焦慮是和從小的經歷有關,比如和媽媽的關系,和家長的關系等等,不同的心理學家會有不同的研究,像赫尼的書就是研究神經癥和個人成長,曾經我給樊登老師推薦過,這本書叫《小焦慮大恐怖》,如果你是樊登讀書的會員的話,在第1年或者第2年的那批書里頭會有這樣的書,這是當時推薦的,我們剛才講的森田療法特別薄,一晚上就能讀一本。
這個一般用來去克服神經官能癥,尤其是恐怖癥、焦慮癥、強迫癥,效果比較好一些。當時森田療法的書出了三本書,三本一套。第3本叫《行動轉變性格》,我們知道性格決定命運,你怎么改變命運?你要改變性格,因為性格決定命運,你怎么改變你的性格,行動轉變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然后還有一些像阿德勒的書,可以幫助你化解內心沖突,因為你內心如果有沖突的話,你就會出現矛盾,就會出現糾結,之后會產生我們說的患得患失,然后出現一系列的焦慮的基礎,也就說你的焦慮會來源于你的性格,而性格會來源于你的遺傳加后天的生活方式,遺傳很難改變了,可是我們能改變后天的生活方式,你可以選擇采取不同的行為方式來改變你原有的缺陷,不良的傾向,這樣的話能夠讓你更加的愉快,更加的幸福,尤其是幸福會來源于你的最高境界,你要創造價值,你要奉獻。
我們今天的直播就到這里,我們是連續7天的直播,今天是第2天。這直播的這個話題是面對疫情,如何做好心理防疫,今天的話題是如何戰勝焦慮,明天為大家介紹如何戰勝抑郁,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