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列車】筆記的整理來自李哲老師。老師更多的是解讀本書,我則是還原老師的課堂口述。
?本節(jié)看點——快速查看關鍵點——
1.足跟作箭頭的相關身體評估:腿前傾、骨盆前移
2.如何放松足底筋膜:足底?足跟?小腿淺層筋膜
3.小腿三頭肌、腘繩肌
4.腘繩肌的作用
5.腘繩肌牽涉痛:先解決痛點,再拉伸
以足跟作箭頭 89頁,段2
把后表線下端部分——足底筋膜和跟腱相關筋膜想象成弓弦,足跟就是箭頭。由于后表線長期過度緊張(常見于那些腿前傾,即骨盆前移的人。)
骨盆是被動運動的結構,靠下肢/靠脊柱帶動運動。骨盆出現前移時,可能不是骨盆引發(fā)的,可能是由其他地方帶動引發(fā)的。在調整骨盆的策略中,要么采取下肢策略,要么采取脊柱策略。
后表線長期過度緊張,骨盆前移,就像伸懶腰,會伸懶腰,就會做出骨盆前移的姿勢,腿前傾時,骨盆就產生了前移。
如下圖綠色的線為重力線。
整條腿在重力線的前方,所以腿前移,骨盆一定前移,下肢會帶著骨盆來運動。
圖90頁,——評估——
后足和前足之間1:4或1:3的比例提供有效的支撐,1:5或更多,表示對身體背側的支撐度不足,這種模式不僅導致后表線緊張,也帶來更多的肌緊張,還往往伴隨著膝蓋或骨盆的前移,是更多的重量轉移到前腳,使得后表線更加繃緊。
——前足、中足、后足見文末拓展——
如果身體后側缺乏支撐,上半身就會前傾,會加重腰椎承重的負擔。
正常情況下身體重心在腰椎的上方或稍前一點點。如果身體前傾,重心不在腰椎上而會在腰椎的更前方,腰椎會有壓力,從側面看,身體就是往前傾的。
除了后表線的肌肉緊張之外,還會帶來其他肌肉的緊張,如會帶來深層梨狀肌、髖外旋肌緊張、深層腹肌緊張。
【例子】更多的重量來到前腳掌?很多小朋友愛用前腳掌來走路。走路的習慣和模式是錯誤的。
身體發(fā)生前移or前傾,身體的后表線都是非常緊張的。
【例子】如站起來拿書,為什么沒有摔倒?
小腦的預想功能,在沒有意識的狀態(tài)下,讓小腿三頭肌、大腿后側、脊柱后群肌肉發(fā)生緊張。以至于站起來拿書不至于摔倒。后面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拉著,就是后表線在拉著。
【例子】如短跑運動員跑步時身體都挺的很直,只有沖刺時才會弓背向前沖。前表線和后表線要保持平衡。身體的穩(wěn)定性非常棒。
在這種狀況下,當你試圖在雙腳上方調整髖部,會使受試者沒有安全感。
如果一個人身體前傾時最好從下面來調,從髖和骨盆來調整會沒有安全感。這是一種社會心理學行為模式。
【例子】抽骨髓,更多的是從后面的骨盆來抽。而不是在胸骨和肋骨上。
1.順著足跟方向放松足底筋膜(包括外側筋膜)
2.向下朝著足跟放松小腿后側淺層筋膜(包括比目魚肌和腓腸肌)
工具:滾軸式按摩棒,帶把手的。從一個方向按。NO來回按。
從頸后向下滾,一直到小腿上。從足跟放松足底筋膜,從腳趾?足跟?小腿。
對于駝背的人,用理療按摩棒
3.一手固定在跗骨的前面,同時使足跟,在握成杯狀的手形里做內翻與外翻的動作,來松動足跟。
手腕腕骨8塊,跗骨7塊(跗骨相當于手腕,腳踝前方的下面)。
足由28塊骨頭+33個關節(jié)+112組韌帶構成。
按摩筋膜鏈的方法:手放在足的中央靠后一點,做足內翻/外翻運動,在小腿與足底呈90度時做。(腳心相對叫內翻,腳心向外叫外翻。)
“特快列車”和“普通列車”
特快列車——淺層肌肉?多個關節(jié)(如肱二頭肌、腘繩肌、股直肌、縫匠肌)
普通列車——深層肌肉、一個關節(jié)(如比目魚肌)
p91段3。腓腸肌-淺層-特快列車-控制踝&膝關節(jié)(多個動作)。比目魚肌-深層-普通列車-控制踝關節(jié)(單個動作)。
——教材更正p91。右邊第四行。——
腓腸肌(特快列車)能參與跖屈和屈膝,而兩列普通車只能各自做一個動作。
腘繩肌的組成:外側?股二頭肌,內側?半腱肌、半膜肌。
小腿三頭肌:上方?腓腸肌內側頭,腓腸肌外側頭,下面?比目魚肌。
半腱肌上方的附著點全都在坐骨結節(jié),而下方的附著點則不一樣。
腘繩肌的附著點,主要在整個脛骨粗隆的下端的內側和外側。
腱膜和肌腱的組成成分一樣,形成條索的叫肌腱,扁平的叫腱膜。
脫軌
p91段3。
遠端、近端針對四肢來講,是專業(yè)方位術語描述。如腓腸肌靠近膝蓋的地方叫腓腸肌的近端。
足底筋膜與小腿三頭肌肉有著非常重要的聯(lián)系,要想讓小腿三頭肌放松,必須先對足底筋膜放松。足底筋膜放松的步驟是:要從腳趾到足跟,從足跟到小腿三頭肌。
下圖左?腓腸肌,圖右?去掉腓腸肌之后露出的比目魚肌。
圖9,p92,段2。膝蓋的輕微彎曲,就足以讓脊椎和髖部明顯增加前驅幅度。
連續(xù)的后表線不容易前彎;不連續(xù)的后表線則較容易前彎。
如上圖,壓到粉色?這兩個點時,讓客戶做伸膝-屈膝的動作。20-50次。很多人會感到脛骨向前移動了?來到股骨的前方(因為緊,所以跑到后面去了)。
從膝到髖? p93解釋有錯誤,略過。
腘繩肌分離運動? p93
如圖,3個粉色箭頭,用按摩油+手推開。順著腘窩上角慢慢往里探,因為比較深。
腘繩肌的作用
腘繩肌作用:可以幫助屈膝,完成膝關節(jié)旋內、旋外。
如圖11。有很多痛點,會引發(fā)很多牽涉痛。一味的拉升不是良策,很多人大腿后出現的激痛點,會使整個腘繩肌群持續(xù)縮短,痛點越多,縮短越厲害。
不要先拉伸,過度拉伸會直接導致骶髂關節(jié)出問題。要先消除疼痛點的存在,在保證腘繩肌很好地被拉伸時痛點的解除是重中之重。
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的功能是屈膝,讓大腿后伸,在旋轉膝關節(jié)時互相拮抗。
前提是在屈膝情況下:①半腱肌半膜肌:旋內(內八)。②股二頭肌:旋外(外八)。
后表線為什么重要?人在行走時,腘繩肌這些肌肉漸漸發(fā)生作用,保持軀干直立,軀干的直立直接抑制體重引起髖部屈曲的趨勢。
腘繩肌的存在使人在行走時不會讓骨盆過度前傾——腘繩肌無力導致骨盆前傾。
肩關節(jié)難受時要看步態(tài)?擺動的幅度大并且快。腘繩肌與肩的關系在人體往前走的過程中,腘繩肌起到了一個髖部防止他屈曲的讓末端肢體得到很好的減速,所以腘繩肌在膝關節(jié)處于屈曲時,幾乎都處于縮短狀態(tài)。
腘繩肌要分別處理:半腱肌半膜肌一起處理;股二頭肌單獨處理。不要當做一個肌群統(tǒng)一的處理。
向前彎時先啟動?腘繩肌-臀大肌-豎脊肌。
很多腘繩肌的僵緊并非真的僵緊,而是一種假性僵緊,要學會區(qū)分真/假性緊。很多在激活臀中肌、鍛煉完大腿內收肌之后(穩(wěn)定骨盆),腘繩肌會自動松解開。
腘繩肌緊,拉伸不是第一步,如果拉傷會影響步態(tài)、肩膀、骨盆、膝蓋。
在腳趾離地時,股二頭肌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最后一個腳趾離地時覺得無力時,去處理腘繩肌的股二頭肌短頭。
處理后表線:足底?是核心;小腿三頭肌中?比目魚肌是保踝的肌肉。腘繩肌是全身前屈的主要肌肉。
旋轉膝關節(jié) p94
半腱肌半膜肌旋內,股二頭肌旋外。
足踝解剖學的相關書籍,非常專業(yè)的書?【足踝運動醫(yī)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前足中足后足
相關鏈接1?點擊查看
相關鏈接2?點擊查看
簡單記憶:兩種闡述(其實意思一樣):
①踝跖屈時足內側緣抬高,外側緣降低,足尖朝內稱為旋后。踝背伸時足外側緣抬高,內側緣降低,足尖朝外稱為旋前。
②旋前:外翻與外展同時存在。旋后:內翻與內收同時存在。所以足的旋前和旋后運動是踝關節(jié)、距下關節(jié)、前足的聯(lián)合運動。
小腿后群肌肉拉伸?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