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一種習慣,聽課整理筆記已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一天兩小時的學習,知識積累的過程,使我自己的思維、視野逐漸打開,快樂充實的享受每一次的課程學習!
以下是李哲老師講解的《解剖列車》課上答疑問題的筆記整理,結合課上內容,此部分是課上內容的延伸,我整理岀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解剖列車第1講答疑總結:
1.姿勢分兩種:(1)放松狀態下維持的姿勢(2)緊繃時維持的姿勢。站姿,坐姿,臥姿。
2.四足著地,先練習提髖,后動作。
3 肌耐力訓練是后表線中非常重要得方式。
4.肌肉筋膜不分家,附著在肌肉表面的是深筋膜。
5.膝關節鎖定機制:(1)結構鎖定:靠韌帶,沒肌肉,關節韌帶保留如十字交叉韌帶(2)功能鎖定:靠肌肉,附著在周邊的肌肉如大腿后群肌,小腿后群肌。膝關節鎖定的功能就是穩定,屈膝是解鎖的狀態,伸膝就是典型的鎖膝。
6.偏癱患者練習翻身,從上到下練習好嗎???
站在患者頭部,讓其仰臥,從患者頸部下方,用手幫助其用力,依次順序為軀干,骨盆,下肢。
7.后表線不對稱有脊柱側彎的可能。
8.如何鍛煉腘繩肌?
尤其白領,坐辦公室人群要先拉伸,輕柔的,循序漸進;而健身老師,腘繩肌大多僵緊,要先降低負重力量。
9.怎樣練后表線的耐力?
趴下來,先做一個頸部的抬起。以前堅持5分鐘,現在能做6分鐘,多岀來那1分鐘就是耐力訓練。日后再做上背部的抬起,或伸懶腰的時間。耐力是靠時間練岀來的,靠靜態練習,逐漸負重。
10.老師請問豎脊肌明顯高于另一側,站起來時,肩明顯向后(高的那一側),這是什么原因?
當自然拱背、前屈情況下,岀現右側高,就是脊柱發生了向右側旋轉。后表線主要是負責前屈,后伸。當脊柱發生旋轉時,更多的和后表鏈沒關系,更多的是深層上肢筋膜鏈的問題。
11.如果判斷不岀這個人哪里不穩定,先訓練骨盆的穩定,后從上往下慢慢走。
12 體式中,腘繩肌縮短的人,不可盲目拉伸。注意事項:(1)循序漸進.(2)腘繩肌,有時骨盆穩定了,重心控制了,腘繩肌自然就變得那僵緊了,這是因為腘繩肌發生了代償,它不是穩定骨盆的肌肉,而是懸吊骨盆的肌肉!
13 腘繩肌拉伸會引起骶髂關節問題的產生,應該怎樣做些力量的建立?
要先建立臀大肌,背闊肌。
14.腘繩肌縮短會引發骨盆后傾嗎?
會引發,縮很短才會引發。骨盆穩定會讓腘繩肌自動松開,更多時,它是病理性代償。
15.小腦的預想功能是什么?
站起來想去拿書架上的書,為什么沒摔倒,其實在拿書前,足底肌肉,小腿后側,大腿后側,臀部,背部的肌肉已經全部都在收縮了,而這種無意識的狀態,完全感覺不到,它是人的本體能力。
16.久坐不動導致腰痛的原因?
久坐不動,肌肉處于沒運動狀態,如葛優躺,豎脊肌的肌電活動是極少的,直接導致腰椎的不穩定——腰痛。
17.假如腰痛通過足底調整,力是怎么傳導的?通過怎樣的方式起作用?
關節與關節之間是結構傳導,調整足底筋膜時,更多的是軟組織傳導,是屬于功能傳導。肌肉之間的鏈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通過韌帶,肌腱它們建立起了聯系。當刺激整個界底時,從發育學講,大腿的肌肉基本都是腰椎的神經分支岀來的,雖然處理足底,腰痛緩解了,實質是刺激著同一個神經,是同一個神經支配著不同的肌肉,激活了整個神經傳導的能力。這樣對肌肉的傳導和支配就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就是為什么處理一個地方,另一個地方能改善。筋膜特點:治療不痛區域,改善有痛區域。
18.腘繩肌力量不足會導致跑步膝膝蓋痛嗎?
會。跑時,要更多的關注臀大肌,闊筋膜張肌。這兩個也是導致跑步膝的關鍵。髖是影響膝得。
19.提髖運動的目的是什么?
(1)鍛煉腰方肌的彈力,很多腰方肌痛可以做這個動作。
(2)走路膝蓋能變輕,腳踝變輕。走路由髖發力!如果骨盆不穩定,上部不穩定,只能靠增加腿部的肌纖維!
20.腘繩肌縮短是不會引發骨盆前傾的!
21.屈膝大腿內側疼痛是大腿內收肌的力量不足。膝內側壓力是外側壓力的3倍(屈膝時),當內收肌力量不足,鵝足肌腱不足,下蹲時沒有更多力量承擔,就產生疼痛。半月板,韌帶也可引發疼痛。
如果是肌肉問題,先強化髖內旋訓練。每天100個。質量>數量>速度。再屈膝試試。
22.腘繩肌拉伸循序漸進,不會影響骶髂關節。
23.后表鏈的耐力訓練是什么動作?
提動作進入誤區。思路:俯臥,抬頸開始——抬上背部——后伸腰部,腹部需墊東西。
骨盆穩定是先訓練臀中肌。
后表鏈的肌肉收縮就可以訓練耐力。
24.大腿根部到膝關節——痛——坐骨神經
產后,坐時——麻——坐骨神經。
髖過度外旋——髖內旋訓練——臀中肌訓練——穩定腰和骨盆
25.髖,撞擊綜合征:臀中肌訓練,穩定髖關節
26 髖內旋訓練:躺下,做內八字
27.臀中肌如何訓練?外展的訓練
解剖列車第2講答疑總結
1.很多人腳趾不能分開是不是足底筋膜緊?
不一定
2.針對人類足部退化問題選擇什么樣的鞋會更好?
從厚的運動鞋過渡到薄的。上來就穿薄的,容易引發足底筋膜炎。
3.骨盆前移和骨盆前傾是一回事嗎?
不是。前移是整個骨盆往前面走了,而后傾更多的是翹屁股,骨盆并沒有往前走。
4. 肌筋膜與肌張力的關系?以及肌筋膜與神經控制的關系?
當肌肉越大,肌筋膜上面就越緊張,如果張力越大,肌肉越大時,就引發疼痛。
肌筋膜炎,其實筋膜發炎肌肉也肯定不好。
肌肉和筋膜控制都是有脊神經控制。脊神經可以用意識支配的。
5.足底側束指的是不是外側筋膜?
兩個側束:內側束,外側束。
6 骨刺不能調整
7.處理骨刺,分拉趾運動做做看,效果不好去醫院
8.足跟痛怎么調整?
足跟痛分(1)骨刺(2)足底筋膜,小腿三頭肌過度緊張(3)生物力線原因,如骨盆前傾或前移!
9.跑步時,足內側有痛感,是什么問題?
(1)整個足底筋膜系統進步牽拉!
(2)跑步狀態改成走。糾正步態,足底落地時,用足的外側先落地然后再過渡到5個腳趾。
10.骨盆前傾后傾可以通過足底來治療嗎?
足底放松更多的是放松腘繩肌,可以調,但這只是一個策略。放松完,力量不建立,問題仍然解決不了。
11.急性損傷怎么做手法?
冰敷為主。因為皮下有很多毛細血管撕心裂肺,如果做手機存在一些問題,除了錯位,建議24小時內冰敷。
12.足內翻:兩個腳心相對叫足內翻。
足外翻:兩個腳心向外叫足外翻。
13.腓骨長短肌及脛骨后肌具體位置,怎么訓練?
腓骨長短肌位于小腿的外側,幫助我們足外翻。多做一些足內翻和足外翻可以很好的鍛煉腓骨長短肌,但需在足和小腿呈90度時做,從被動開始,到主動。
14.足底筋膜的放松可以每天進行嗎?對
15.前屈時覺得臀肌特別緊,是臀肌本身的原因,還是其他原因?
如果臀肌緊可以進行單純的拉伸,也可以試一下本次課講的四個暖場動作,如果感覺不緊了,還是整個足底緊引發的,不僅是臀大肌,還是腘繩肌和其他的問題。
16.跟腱早起痛?處理?
腳后跟相當于‘髕骨’,放松足底,放松小腿三頭肌!
17.踝關節旋后時(有時旋前也可觸發疼痛),屈曲大腳趾指的跖趾關節,內側足弓很痛,很多人都這樣,老師這是什么原因?
首先,先拉伸足底筋膜。由于行走問題可能引發了足底不平衡,所以先進行分趾拉伸法。
18.請問老師,用網球按腳底,有方向嗎?比如先按足跟處,然后向腳趾方向可以嗎?
沒什么方向,能按的地方都能按到,本次課講的幾個重點地方按壓。
19.瑜珈臀橋式,頸部墊一個毛巾,因為C4與地面為6cm距離!
20.下山膝蓋外側刺痛,是和足部有關嗎?
膝蓋外側是髂脛束,而髂脛束最相關的是闊筋膜張肌和臀大肌,稱髖部的三角肌
21.大腿股直肌發達和膝關節超伸有關系嗎?
有。沒有制約就不會有平衡。當大腿股四頭肌很發達時,注意大腿后面的腘繩肌是否太弱!
22.骨盆前傾哪些肌肉緊張?骨盆后傾哪些肌肉緊張?
骨盆懸吊的肌肉有豎脊肌,腹直肌,股直肌,腘繩肌
骨盆前傾緊張的肌肉:豎脊肌緊張,股直肌緊張。
骨盆后傾:腘繩肌縮短性緊張為主,和腹直肌縮短性緊張
23.骨盆前傾女性15度,怎么測量?
要會摸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
24.為什么要建立本體感覺?
康復醫學中,首先要建立本體感覺。因為先激活本體感覺,只有達到知覺,肌肉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被激活,建立彈性。如果沒有建立本體感覺,后續訓練會非常麻煩,效果也會很差。
25.前傾和前移矯正是否一樣?
不一樣。前傾更多的是關注骨盆的穩定。先不管骨盆前傾后傾,先看骨盆是否穩定,不穩定,糾正前傾也白搭,因為骨盆穩定是臀中肌和大腿內收肌,把這兩個肌肉訓練完才能真正去看骨盆有無問題。有時,骨盆穩定以后,其他問題也解決了,自動回到中立位。
26.足內翻:旋后;足外翻:旋前
27.怎么知道肌肉是放松還是收緊?
如腦門:硬,肌肉收縮
如下巴:軟,肌肉放松
如鼻子:說明肌肉是有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