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拍的概念可能起源于自畫像,比如100多年前,大藝術家梵高就為自己創作了30多張自畫像。2002年,“自拍”這個詞正式出現,專指用數碼相機、智能手機的前置攝像頭自己給自己拍照。
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賬號上發布好看的自拍照,被認為是很多年輕人和虛榮心強的人暗暗較勁的一件事。
因此,自拍也逐漸背上了“自戀”的壞名聲,尤其針對那種一大早起來,梳洗打扮,然后自拍幾十張照片,精心修圖后再挑選幾張發布的行為。
02
為什么自拍會讓人聯想到自戀?根源在于人的思維中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認為:自拍就是自己拍自己,眼里只有自己沒有別人。
自戀是什么意思?自戀是極度自我為中心、浮夸、好大喜功。自戀者極度渴望被他人稱贊和重視,自戀者的內心獨白是:我比大多數人都好看。因此會抓住任何機會展示和炫耀自己。
在一項研究自拍和自戀人格關系的心理研究中,研究人員對1000名年齡在18歲至40歲的男士做了人格問卷調查。此外,被試者們還被問及上周拍了多少張自拍、發布了多少張自拍、拍了多少張非自拍照片、發布了多少張非自拍照片、自拍和非自拍各用了多少時間、使用修圖軟件的頻率和時間等問題。
研究結果表明,人格問卷顯示為自戀型人格的被試者普遍會投入較多的時間在自拍和修圖上。也就是說,自戀者更傾向于用自拍的方式來展示自我,并用修圖的手段使自拍效果更完美。有意思的一點是,人格問卷顯示精神病態人格的被試者也喜歡自拍,但是卻不修圖,直接發布。
03
自拍的程度有健康和病態之分,雖然兩者之間沒有特別明確的界限,但是還是可以從自拍頻率、自拍內容、自拍意圖三個層面加以區分。
首先是自拍頻率:就是隔幾個星期或幾個月發一次自拍,和隔幾個小時或幾天發一次自拍的區別。
其次是自拍內容:健康的自拍除了拍自己,還會讓其他人、寵物、興趣愛好和自己同框,而病態的自拍照中只有自己的臉或全身。
最后是自拍意圖:健康的自拍是有特定意圖的,比如一個商人自拍是為了推廣商品、宣揚自己積極向上的商務型人設。
04
雖然自拍并發布是一種個人行為和選擇,但自拍暗藏著一組矛盾:自拍者的初衷是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可獲得的效果往往是背道而馳的。也就是說,自拍有很多不利影響:
其一,自拍會上癮。發布的自拍總能獲得一些點贊,而自拍者很容易將這一個個贊看作是對自我價值的一種認可。所以,每獲得一個新的贊,就像是對自拍者增加的一點興奮劑,使其渴望獲得更多關注。
其二,自拍會危害人際關系。自拍會使自拍者越來越不像真實的自己,越來越裝、不討喜,尤其是對于自拍者的家人和朋友來說,自拍呈現的形象和自拍者的真實形象是判若兩人的,這種巨大的落差會影響原有人際關系的維系。
其三,自拍會破壞工作預期。自拍很可能使潛在的雇主、合作伙伴質疑自拍者的工作能力,因為自拍會呈現出一種不專業、不成熟、不負責任、自我為中心的特質,從而使自拍者失去潛在工作和晉升的機會。
結語:
常言道:少即是多,物以稀為貴。這個道理對于自拍同樣適用。適度、低頻率、不張揚地發布自拍,可能要比每幾個小時、每天、每幾天發一次自拍收獲更多的欣賞和關注。所以,當有自拍和發布自拍的沖動時,請三思和克制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