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好久不見!Jamie 沒有更文的這兩周,其實是在求職路上,輾轉(zhuǎn)了深圳、上海、杭州、珠海幾個城市,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回家了。這篇隨性的雜文就和大家聊聊 “城市”吧。
01
在魔都短暫停留的幾天,雨從來沒有停過,路上行人匆匆,各自奔忙,說人情味淡薄了點?也好,沒人那么關心你是不是單著、年紀多大、做什么工作,一個包容的城市能給人更多的空間和隱私。
我定的青旅在中山公園附近,它和我以前去過的都不太一樣,里面的旅行者很少,多是短租的求職者、打工族,年紀從二十多到四十多都有,常住人口有七八口,算上像我這種流動的,十幾人就擠在50平的小空間,共用一個洗手間。盡管如此,這里交通便利,就在地鐵口上,青旅少有空的床位。就算租長點,8人間的床位還是要1500元/月,這能在廣州輕松找個合租小單間了。
所以上海給我的第一印象,在一個有姿態(tài)的城市里,生活多不容易。
畢竟一說到“住”,我還是挺講究的。旅行的時候住過不少陌生人的家、各地的青旅,感受到一個住處有多影響人的能量和氣場。所以我希望自己的的小窩盡可能舒適又私密,采光又通風。在印度間隔年時,我把一半有多的實習工資都拿去租房了,估計我真要到上海工作了,房租又是一大開銷。可不同的在于,在印度我還能拿著剩下一半的工資,請女傭、打的通勤、周末旅行;哈哈,在上海我就看著辦吧。
時隔六年,重回上海,說不上有強烈的好感,但最打動我的還是一搜豆瓣,就發(fā)現(xiàn)這里有如此多的展覽、沙龍,新鮮事物從這里發(fā)酵,人才也高度聚集,毫無疑問,還是一個釋放年輕荷爾蒙的好地方。
說回那家青旅,擁擠卻也少不了姐妹間的噓寒問暖,因為大家理解彼此的不易。
臨走的時候,一個當媽的姐姐跟我說,“上海的雨都下了有一個月,但好在你特別陽光,我看到你的第一眼就這么覺得。”
自帶小太陽,下雨都不怕。
魔都啊魔都,有緣再見。
上海和杭州,只是一個小時高鐵的距離。
剛下公交,我瞬間為杭州的空氣所傾倒,那么濕潤清新,道路兩旁是整齊的行道樹,到了秋天,居然還葉如春色,嫩得能滴出水來。車站離青旅有1.5公里,我沒有像往常一樣騎單車,而是忍不住走路,穿梭在老街區(qū)中,東看看房子,西看看小攤。
幸運的是,我沒見著杭州堵的一面,基本行車暢通,最讓我感動的是,這里的司機真的會減速慢行、禮讓行人誒!
因為面試的緣故,我沒有時間多去逛逛這個城市。但和一個讀者面基啦, Olivia 氣質(zhì)溫婉,正滿足了我對江南女子的想象哈!她的間隔年正要開始,祝她一切都好。寫到這里,還挺慶幸自己當初決定了要去寫作,那些天南地北、同頻的人,也就此相遇。
因為行程匆忙,我連西湖都來不及多看幾眼,還好這里也并非游人如織,完全可以找到一個不被打擾的角落靜坐或者散步。閑適的西湖,也讓來者的心中也多了一分寧靜。
來到的時候,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杭州公交的支付也許是全國最便捷的,支付寶、微信、銀聯(lián)閃付、Apple Pay 樣樣通。托阿里的福,移動支付已無處不在,出門踹個手機就行了。再看杭州的互聯(lián)網(wǎng)生態(tài)圈,在全國也是越來越有競爭力了,說它是未來的“新一線城市”,也是有道理的。
幾家面試結(jié)束后,我便返程了,因為上海飛珠海的機票價格是飛廣州的一半,我果斷來到珠海,騎車晃悠。之前來了珠海幾次,但卻是頭一次發(fā)現(xiàn)它如此浪漫。一條情侶路,沿海而建,曲折蜿蜒,聽說在珠海情人心中,它是沒有盡頭的, 海岸線有多長,它就有多長,可以從日出走到日落,從紅顏愛到白發(fā)。
同時我也不禁感嘆,珠海的單車道好開?闊啊,足足有三米寬了吧,這就是在一線城市也買不到的奢華配置了。入夜時分,有人跑步,有人騎車,不緊不慢,生活節(jié)奏正好舒適。
夜晚海風勁吹,騎車行至珠海大劇院,它就像兩顆碩大的貝殼,屹立在海邊,大放異彩,它的名字很好聽,叫“日月貝”。
我住的青旅在小漁村邊上,晚上伴著海浪入睡,尤其安眠。
以前就聽珠海校區(qū)的同學說這里很適合養(yǎng)老,我想此話不假。
02
關于到底要去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工作?這個話題爭議已久。這次我在路上剛好在知乎上讀到一個高贊答案,它是這么用經(jīng)濟學的“效用”概念來解釋的:
正如大家所說,大城市的好處是機會多、工資高、見識廣、開放、人情世故相對沒那么嚴重,但不好的地方是房價高、生活壓力大、堵車。小城市則生活安逸、房價低,但可能會消磨年輕人向上的動力。
我們可以把這些因素都量化一下,不過首先你要清楚自己關注的影響因素都有什么,比如我列出一個模型:
U = ?1(房價收入比) + ?2(個人工資水平 - 平均工資水平) + ?3(相關企業(yè)數(shù)量) + ?4(親人數(shù)量) + ?5(朋友數(shù)量) + ?6(女朋友在這里) + ?7* (博物館數(shù)量) + ε
解釋一下:
U (Utility):是你的個人效用,這里不是說給你帶來多少錢,而是一種虛擬的滿足感。功效是主觀的,因為每人的偏好都不同。
房價收入比:等于房價除以個人年收入,可以衡量一座城市的房價給你帶來的壓力,?1 應該是一個負值,因為房價越高你肯定會覺得越不爽。如果你買房的意愿很強烈,那么?1 的絕對值應該很大,房價越高你越不開心。如果你不是那么著急買房,甚至不打算買房,那么?1 的絕對值會很小,甚至可以是 0,也就是說房價再高也不會影響到你的心情。
(個人工資水平 - 全市平均工資水平):可以衡量你在這個城市承受的壓力有多大,?2 是正值,你的收入水平越高、超出平均工資越多,你會覺得越開心。這里雖然沒有加入全市的物價水平,但全市工資水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物價水平,而且這個差值避免了“大城市工資高、小城市工資低”帶來的干擾。如果你比較看中收入水平,那么你的?2 值會比較高。
…...
對于每個人來說,這些影響因素都不相同,對個人的影響程度也都不同。而且影響因素和影響程度也都在不斷變化。但寫這個式子只是為了舉例子,方便論述,計算出的效用值僅作參考。目的是提供一種思路,希望大家在選擇城市的時候能夠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并嘗試給每個因素一個權(quán)重,看看這些因素對你的重要程度有多少。因為選擇大小城市永遠是一個很個人的事情,如果只是簡單地給出一個留在大城市或小城市的答案,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摘自《知乎日報:留大城市還是回小城市 能夠從經(jīng)濟學角度分析嗎?》
03?
所以選擇哪一座城,無非是問自己 “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我想要怎樣的生活?”。
去年我花了兩個小時頭腦風暴思考人生的意義,讓自己寫啊寫,直到淚流,去接近那個內(nèi)心深處的答案。那個答案還貼在我的書桌前:
讓我哭出來的關鍵詞是"Reborn"(新生)。我整理后用三句話說就是:“Reborn every day. Grow up like a baby. Dream big and taste the beauty of different possiblities.”?
我希望自己可以每天新生,無論我是20歲還是80歲,都能像嬰兒般向上成長。我能不設限,嘗試不同的可能,最好一輩子可以活出幾份人生。
之所以覺得自己必須跟一個嬰兒學習,是因為她每天好奇地睜開眼睛,牙牙學語,她不去思考這個東西難不難、自己能不能,她就是簡單地去學;她大哭大笑,無拘無束,摔倒了就爬起來唄,反正寶寶的傷口好得快。
所以,對于我這么一個極度渴望認識新事物、探索未知的雙子座,還是離不開大城市,盡管生活骨感,要去忍受交通、污染、物價,但某種“可能性”仍像夜空中的星,那么動人。
向上的可能,做喜歡的事情的可能。
擁抱 maybe 所蘊含的希望,也要去接受 maybe not 的殘酷,畢竟如果連“可能”都沒有了,那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