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營第三期 | 文學創作淺談·第八課

理事會讀寫營第三期 文學創作淺談

主講:江南鐵鷹


第八課 小說三要素之一的人物刻畫中的形象描寫

作業點評:
子晴讀書的作業《清風墨竹》

陽春三月,春雨綿綿,斜斜的雨絲打在竹葉上,像少女撫弄著琴弦;雨水滴落在茶葉上,晶瑩剔透,云霧繚繞的茶山宛如仙境。
綠油油的竹林,玉帶一樣的茶山,像一副煙霧迷蒙的水墨畫,呈現在人們眼前。
春雨過后,像劍一樣的竹筍,破土而出,茶葉也在云霧的滋養下抽出嫩葉。
竹山下邊有一條小河蜿蜒流過,河邊住著幾十戶人家,這就是竹林村。

這段環境描寫非常小說。

墨竹今年九歲,長著一雙會說話大眼睛,聰明伶俐,懂事乖巧,念小學二年級,爸爸在縣城打工,媽媽在家里料理家務,兩人一邊走一邊說話。

人物描寫

清風身高近180厘米,戴著一副眼鏡,眉目清秀,內向,不善言辭,對人謙卑有禮,看上去溫文爾雅。

還是人物描寫

春日和煦的陽光灑向竹林,順著竹桿,竹葉的縫隙間傾瀉下來,形成道道銀線,一陣風吹過,竹葉沙沙作響。
墨竹靜靜地說,清風,我就像山間的竹子,生于斯,長于斯,而你不同,你就像一股清風,會飄向很遠,很遠……

這個結尾很不錯,有韻味。

無論是短篇,還是中長篇小說,就小說三要素而言,第一重要還是人物。人物的刻畫是小說是否成功的最重要一環。一部小說,是否看可以獲得成功?就看其中人物刻畫是否成功。成功的小說人物,形象鮮明而生動,所謂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是立體的,有生命的。就讀者看的角度而言,“他”可以與你對話,交談,甚至做到思想上的溝通與交流。你可以與“他”,同呼吸、共命運,為“他”喜,為“他”憂,為“他”恨,為“他”仇。那么,從作者創作角度呢?當你成功刻畫出來這樣一個人物形象以后,“他”甚至可以引導你去繼續豐滿自己的形象,引導你一步的情節發展。“他”甚至不再按照你的想法去做,相反,你會在不知不覺中,讓這個具有靈魂的人物,來主導你的作品。

關于小說人物創作的許多理論中,都會提到要塑造典型形象、典型人物。這個人物不是任何人,包括不是你塑造人物所使用的所謂人物原型。“他”只能是唯一的那一個。這里強調的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鮮明個性,而且是不可替代,不會混淆的個性。比如我們讀水滸的時候,誰也不會把李逵和魯智深混淆。為什么,就因為他們盡管都有莽漢子的共性,卻更多是自己各自不同的鮮明個性。

那么,我們在寫小說,塑造人物的時候,一般會從哪些方面來創作一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呢?主要是以下幾點:肖像、語言、動作和心理刻畫。在中國小說,主要是前三個方面,而外國的優秀小說,則非常注重人物心理活動的刻畫。有些甚至可以通篇沒有一句對話和動作描寫,僅靠心理活動刻畫,讓人物照樣栩栩如生。我們主要一起研討前面三個方面。

塑造人物第一點:人物的形象刻畫。

一部好作品,一定非常注重人物肖像的刻畫。我們以著名的小說《紅樓夢》為例,來看看曹雪芹是怎樣塑造他的人物形象?

“……第一個肌膚微豐,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第二個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這是《紅樓夢》中第一次亮相的“三春”的形象刻畫,其中第一個“腮凝新荔,鼻膩鵝脂,”八個字的肖像描寫,寫的就是迎春。當然肖像的描述,往往是與形象描述結合在一起,甚至包括風采、眼神都是主要表現的地方。比如第二個探春的亮相:“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很明顯,曹雪芹在描述探春時的筆墨遠重于對迎春時所用。理由是不言而喻的,探春是曹大師筆下一個很重要人物,是僅次于寶黛云的人物。當然會加重筆墨。第三個更加簡潔,“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因為此時的惜春太小,同時因為惜春在全書中份量更輕。

曹大師對重點人物在這方面的刻畫,可謂重彩濃墨。

“只見一群媳婦丫鬟圍擁著一個人從后房門進來.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Ё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聞。”

這是王熙鳳的亮相,包括前面還有幾句話:

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納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

真是可謂先聲奪人!辣子鳳姐的形象耀然紙上。曹雪芹用大量筆墨描述了鳳姐的服侍衣著,最后是幾句肖像刻畫:“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聞”,該是有多么形象化?丹鳳三角眼,柳葉吊梢眉,苗條、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聞。美則美至極致,兇惡已是伏筆在前。

“進來了一位年輕的公子:頭上戴著束發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絳,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鍛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視而有情.項上金螭瓔珞,又有一根五色絲絳,系著一塊美玉.”

這是全書主人公寶玉出場了,當然也是重彩濃墨,從頭寫到腳,再加肖像描述,那簡直就是天下無雙的美男童。難怪我們這些后人實在找不到一個完美的演員來飾演他了。因為“他”只存活在曹大師的“紅樓夢”中。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視而有情.

如此俊美的肖像,有幾人不愛?

最后看看另一位主角的出場。

“細看形容,與眾各別:兩彎似蹙非蹙ズ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鬢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注意,所有文字幾乎都是肖像描述。這筆墨比誰都要多,要重了許多。林黛玉病西施的俏模樣,會有誰不對她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憐愛?

人物的肖像描寫是指關于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飾、姿態等方面的描寫。小說中的肖像描寫是塑造小說人物形象的常用手法之一。精當得體的肖像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揭示小說主題往往起著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們結合實例從三個方面談談肖像描寫在小說中對刻畫人物和揭示主題所起的作用:

1、小說中人物的肖像描寫有助于刻畫人物的性格。塑造出鮮活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小說成功的重要條件。要塑造出鮮活的人物,必須注重刻畫人物的性格。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之一,就是肖像描寫。成功的肖像描寫往往能表現出人物的性格。比如《祝福》中作者在寫祥林嫂第一次來魯四老爺家做短工時,借四嬸的眼睛這樣刻畫了她的肖像:但看她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著眼,不開一句口,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作者用筆簡潔,近乎白描,但就是這寥寥幾筆卻刻畫出了祥林嫂“ 勤勞,樸實,善良,溫順”的性格特點。又如,“他的臉也好像蒙著一個套子,因為他老是把臉藏在豎起的衣領里面。他戴黑眼鏡,穿絨衣,用棉花堵上耳朵。他一坐上出租馬車,總要叫馬車夫支起車篷來”。這是《套中人》中對別里科夫肖像的描寫,這些描寫揭示出別里科夫這個套子式的人物頑固維護舊制度、舊生活、極端恐懼和反對生活中任何發展變化的性格特點。

2、小說中人物的肖像描可以折射人物的經歷命運。現實中,人的經歷或遭遇往往“寫”在自己的臉上,小說中人物的經歷命運則常常被作者濃縮到人物的“臉”上。這一點《祝福》中的三次肖像描寫可看做典型的例子。作者在三次描寫中除了刻畫祥林嫂的眼睛,還特意刻畫了祥林嫂臉色的變化。祥林嫂臉色從“青黃”到“黃中帶黑”,從“兩頰卻還是紅的”到“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再到“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變成一個木偶人。這樣的描寫把祥林嫂近二十年間的悲慘經歷和苦難的命運,通過她臉色的巨大變化給我們折射出來,加深了我們對祥林嫂的認識。再如,《故鄉》中的閏土,少年時“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掏了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及至中年“先前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象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縮著……那手也不是我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作者描寫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正是這些變化從側面反映出閏土在舊社會不幸的人生經歷和遭遇。

3、小說中人物的肖像描寫可以暗示小說的主題。小說的主題一般通過人物形象來揭示,而肖像描寫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借助于這種手段,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時往往對小說的主題加以暗示。如《祝福》中,對祥林嫂肖像的三次描寫突出她肉體和精神上的巨大變化,而造成這些變化的原因也正是小說的主題所在。又如《孔乙己》中寫“孔乙己是一個站著喝酒而穿長衫唯一的人”,還寫他“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孔乙己雖穿長衫卻不能踱進店里坐喝,雖是以君子自居卻常干些偷竊之事。作者給我們塑造出這樣一個形象的同時,也讓我們想到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舊知識分子的精神毒害,看到了封建制度對人格的扭曲,使我們深刻領會了封建科舉制度無情毒害知識分子的深刻主題。

總之,肖像描寫是小說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作者往往借助肖像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折射人物經歷命運或暗示小說主題。正是基于這幾點,我們在閱讀小說時,可以從人物的肖像入手,分析 人物的性格,揣想人物的經歷命運或總結小說的主題。

從上面的分析與討論,完美可以看出肖像和形象刻畫,在小說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了解到,小說中不同人物形象的描寫,不僅不能千篇一律,而且也不必各個面面俱到,用相同份量的筆墨。對重點人物,主要人物可以不惜筆墨,對次要人物可以一筆帶過。

我在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描寫,大家可以看看相關作品,《風浪時代》“車間門口的秋陽下站著嚴簫瀟。蜀中很少看見的秋陽,此刻卻顯得格外的溫暖。已是正午時分,陽光灑在他矯健的身軀上,像披著一件金色的鎧甲。頭上一頂大紅色的安全頭盔折射出來的橘紅色,正好映在了嚴簫瀟那張方方正正的國字臉上,俊美中透著一張硬朗的堅韌。一身灰白色的石棉工作服,此時變成了淡淡的金黃。”

當然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們不是大師,當然不能做到大師級的水平。但是既然寫小說,還是必須注重人物的形象和肖像的刻畫。

我們在上一節探討了肖像和形象刻畫。肖像刻畫其實是形象刻畫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對人物臉部的特寫,而形象則包括了其他部分,如體型、體態,服飾和衣著,甚至是很具體的肢體刻畫。當然我們在寫小說時,不僅對人物需要這樣的描寫,就是對其他事物,比如動物,同樣需要這種細致的描寫。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放在以后討論。

人物的肖像描寫,包括人物的容貌、體態、服飾等。肖像描寫大致有三個作用:一是能夠展示人物的精神風貌,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二是能夠聯結情節,推動故事的展開;三是能夠制造懸念增強情節的曲折性。

描寫肖像,貴在以形傳神。可以抓住人物的性別、年齡、職業、身份、經歷,表現其特征。可是,同學們在寫作記敘文對人物進行肖像描寫的時候,總是不會抓住主要特征,或者是即使抓住了主要特征,也寫得不夠傳神,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里面有什么招式?對,是有那么幾招。這幾招很管用。

那么,是哪幾招呢?

一、要仔細觀察,發現特征。

這是寫好肖像的第一步,是前提。為了更好地發現人物的特征,可以用比較的方法進行觀察。像高矮、胖瘦、黑白、發型,眼睛、鼻子、耳朵、嘴巴,黑痣、雀斑、瞎子、耳聾,獨臂、瘸子、羅鍋……

二、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

發現了人物的特征,還要分析出來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然后,圍繞主要特征,選擇相關的特征表象進行具體描寫。

如當年清政府派往日本的留學生,這些人應該是當時所謂“大戶人家”的子弟,他們的服飾應該比較漂亮,高高矮矮,胖胖瘦瘦,可是,魯迅先生把這些都看做次要的,在《藤野先生》中,只寫了主要的、本質的、能夠表現清朝留學生思想腐朽的“大辮子”。

魯迅小說人物肖像描寫的特色:

魯迅的小說是中學語文課本中小說部分的重頭戲,代表了魯迅先生的創作個性、創作水平,是廣大師生學習的楷模。下面就《孔乙己》、《故鄉》、《藥》、《祝福》、《阿Q 正傳》等中學語文課本中所選的幾篇小說,簡其人物肖像描寫的特色。

1、抓住特征 追求神似

魯迅先生說:“要極省儉地畫出一個人物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我以為這話是極對的,倘若畫了全副的頭發,即使畫得逼真,也好無意思。”(注:魯迅《我是怎樣做起小說的》(見《南腔北調集》))魯迅先生所說的這種“畫眼睛”,就是選取那些最能表現人物精神、性格的外部形象的某些特征,來刻畫人物。魯迅先生根據現實主義創造典型人物的要求,適應短篇小說形式的特點,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代和民間文學藝術形神結合、寫形服從于寫神的表現方法。在肖像描寫上,他不求過分逼真的形似,而追求在形似基礎上的神似。譬如阿Q,魯迅對他的肖像并沒有細致地描繪,他所告訴我們的只是這么幾個突出的特點:懶洋洋的瘦伶仃、癩瘡疤、黃子、厚嘴唇、舊帽。但這一切都是阿Q的實際生活和社會地位的產物。因此,阿Q外貌上的這些特征,對表現阿Q的階級本質和性格,就成為不可缺少的, 富有表現力的東西了。

《故鄉》中成年閏土的外貌是:臉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破帽,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又粗又笨,而且開了裂,皺紋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魯迅先生只抓住了幾個突出特征,就把閏土這一舊中國貧苦農民的形象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了。

“每個人都是典型,但同時又是一定的單個人”。(注:恩格斯《致閔·考基》)要通過人物的肖像描寫,表現出“質”的東西,必須精心地選取那些既能表現突出的個性,又具有典型意義的肖像特征。但是要做到這一點,作家必須具備深刻的生活觀察力和高度的藝術表現力,正像魯迅先生自己所說的那樣,“對于事物,必須觀察準確、透徹,才好下筆”。在《孔乙己》中他這樣寫了孔乙己的肖像:“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洗。”“青白臉色”是不事勞動又營養不足的結果,“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是被壓迫、被侮辱的標記,衣服破臟和花白胡子亂蓬蓬的是孔乙己貧窮而又懶散的證明。

特別是那件長衫,魯迅先生是著重寫了的。這件又臟又破的長衫,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這個舊社會窮讀書人的精神狀態:他的經濟地位是低下的,但在思想上卻仍然把自己看成一個“上等人”,即使窮得“站著喝酒”,也不肯脫掉那標志著“讀書人”、“上智者”的長衫。這種矛盾著的外相,正是孔乙己在封建文化教育的毒害下所形成的讀書高貴、勞動卑賤、欲上不能欲下則不甘心的病態心理的集中表現。魯迅先生通過孔乙己外部形象的`這幾個特征,深刻地揭示了這個科舉制度犧牲品的身份、教養、現實的經濟地位和精神狀態。這和魯迅先生對辛亥革命前的舊知識分子的精細地觀察和深刻地認識是分不開的。正像“畫家的畫人物,也是靜觀默察,爛熟于心,然后凝神結想,一揮而就”。(注:魯迅《〈出關〉的“關”》(見《且介亭雜文末編》))如果離開了對于描寫對象的深入把握,要做到這一點是根本不可能的。

2、聯系人物遭遇 進行動態描繪

人物外部形象不是固定不變的。年齡的增長,自然要使容顏改觀;而生活的折磨,精神的刺激,又何嘗不引起外貌的變化。因此魯迅在描寫人物肖像時,在突出人物肖像特征的同時,總是聯系人物的遭遇把肖像的變化和揭示人物精神面貌的變化結合起來。在《祝福》中,魯迅對祥林嫂的肖像進行了四次比較集中的描繪。她第一次到魯四老爺家做工時,“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順著眼,不開一句口”。“頭上扎著白頭繩”表示她新寡,“臉色青黃”是痛苦生活的體現,“兩頰卻還是紅的”顯示出在她身上還存在著青春的活力和對未來的希望,“順著眼”、“不開一句口”展示出她悲痛、膽怯的心境和沉靜安分的性格。只寥寥幾筆就活靈活現地勾畫出一個勤勞樸實、老實能干、心懷苦痛的農村勞動婦女的形象。而她第二次到魯四老爺家時服飾沒有變,但“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帶些淚痕”。這外貌的巨大變化,準確地再現出了被賣再嫁、再次守寡、愛子慘死等深重苦難給祥林嫂帶來的巨大苦痛。在祭祀時,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遭到拒絕,“她象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這一回她的變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否則呆坐著,直是一個木偶人。不到半年,頭發也花白起來了。”所有這些正是她內心受到極度煎熬的真實寫照。最后,當祥林嫂身陷絕境的時候,她的外貌、眼神的變化更加令人栗,“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表示她是一個活物”。魯迅先生四次描寫祥林嫂的肖像,每一次都不同。從“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到“眼睛窈陷下去”,再到“眼珠間或一輪”;從“臉色青黃”,到變作“灰黑”,再到“瘦削不堪,黃中帶黑”。這種對肖像的變化描寫,深刻地展示了祥林嫂一生的苦難歷程。

由于小說的結構不同,描寫人物肖像的變化時,魯迅所采用的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祝福》是隨著人物生活道路的展開而一次又一次地描寫肖像的變化。但《故鄉》卻是通過小說中的“我”的回憶,寫出主人公肖像的變化。在“我”的回憶中,閏土還是一個“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的活潑少年。但當我回到故鄉。閏土又出現在眼前時,卻已經不是“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他頭上是一頂破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里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這個變化,不僅僅是年齡帶來的,這里分明留著生活勞頓、精神摧殘的痕跡。通過這外形的變化,也刻畫出了人物性格的變化。我們已經看不見天真活潑的閏土,看見的只是在生活的重壓下精神有些麻木的閏土了。

3、在行動中表現人物肖像

魯迅先生在肖像描寫上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在行動中表現人物的肖像。他很少對人物的肖像特征作靜止的呆板的介紹,他總是從人物的行動中,從人物之間的關系中,選擇最適當的時機,通過特定的場合,來突出人物肖像中的某些特征,從而給讀者以極深刻的印象,并一次一次地加強這種印象。

例如寫阿Q的肖像時, 作者沒有像靜物寫生似的窮形盡相地向讀者數說阿Q有黃子、厚嘴唇等等,寫他瘦伶仃的懶洋洋的樣子是在阿Q赤著膊得意洋洋地米時,在阿Q捉了虱子放在嘴里咬時寫他的厚嘴唇,在阿Q 和小D打架時寫他的黃子。這樣寫,不僅使讀者牢牢記住了阿Q的黃子和厚嘴辱,而且一提到黃子、厚嘴唇,就會想到阿Q 被人揪住子在墻上碰頭的情景和捉虱子的神氣。

在《藥》里,對劊子手康大叔的肖像描寫是兩次完成的。第一次是老栓到刑場買人血饅頭時,隨著“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喊聲,“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在這里,劊子手康大叔,是出現在老栓慌慌張張接人血饅頭的時候,強調了人物最突出的特征——混身黑色,眼光像兩把刀。既表明了他的身份,又寫出了他的兇悍。接著魯迅先生又在另一個場合為康大叔畫了第二幅像。在老栓的茶館里,茶客們正談論得起勁時,“突然闖進了一個滿臉橫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著紐扣,用很寬的玄色腰帶,胡亂捆在腰間”。這里魯迅先生讓人物突然出現,先引起讀者注意,然后再為人物畫像,這比孤立地靜止地描寫人物的寫法,真是既生動簡煉又能括豐富的內涵。

除以上所述的三方面外,魯迅先生還善于通過作品中人物的眼睛寫另一個人物的肖像;運用確切的比喻和適當的夸張寫人物的肖像。總之,在肖像描寫上,魯迅先生不僅善于選取人物肖像的特征,而且還善于通過多種多樣的手法來描寫這些特征,從而做到“寥寥幾筆而神情畢肖”。

三、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具體描寫。

一般的寫作順序是:由全身到局部,從身材、服飾到面容,從頭到腳。當然,根據表達的需要,有時候也可能只寫一個局部。合理地安排順序,才能有條不紊。魯迅先生在《故鄉》中這樣描寫楊二嫂:

“我吃了一下,趕忙抬起頭,卻見一個圖顴骨,薄嘴唇,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

這一段楊二嫂肖像描寫,從面部寫到腳,井然有序。

四、要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適時描寫。

在一篇作文中,要不要描寫人物的肖像,是在一處寫,還是分散在情節中需要根據文章的中心來確定,一定要做到為文章中心服務。只有這樣,肖像描寫才有意義。

魯迅先生很擅長人物的肖像描寫,他能夠準確地抓住人物肖像的特征,做到“寥寥幾筆,而神情畢肖”。如《藤野先生》一開頭,寫在東京上野公園,看到清朝留學生,適時地對他們的肖像進行描寫:

“‘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作者抓住清朝留學生的“大辮子”肖像特征,入木三分地寫出了他們胸無報國之志,思想腐朽,生活糜爛。“富士山”“發髻”的比喻,“實在標致極了”的反語,表現了魯迅先生對他們極其厭惡和辛辣諷刺。

在仙臺醫專,魯迅第一次見到藤野先生,是在藤野先生剛走進教室的時候,魯迅不失時機地描寫了他的肖像:

“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

“黑瘦”寫出了藤野先生生活的清苦,“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寫出了藤野先生的學者形象。這里,既寫出了人物的精神風貌,又聯結情節,推動情節展開。

五、要學會刻畫人物的眼睛。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它,可以窺見人物內心的種種變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畫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傳神的特點表現出來,使人物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如何才能“畫”好人物的眼睛呢?

1.要讓人物的眼睛反映出其經歷、遭遇、處境以及內心變化。

魯迅寫祥林嫂的眼睛、眼光、眼神,表現了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和性格變化。

2.要讓人物的眼睛反映出其的年齡、命運、個性和不同的情緒。

人物的年齡、命運、性格、情緒不同,他們的眼神和目光也會不同。像孩子的眼睛,可以是明澄得像水晶一樣,而老人的眼睛則應該留下生活的印記,或是飽經風霜,或是平和慈祥,或是睿智深邃。剛強自信的人會擁有熠熠生輝的雙眸,而脆弱自卑的人眼光是躲躲閃閃、游離不定的。有的眼睛充滿渴望、期待,有的眼睛寫滿興奮、激動,而有的眼睛則透露出無神、絕望……如托爾斯泰在《復活》中這樣寫卡邱霞·瑪絲洛娃從獄中出庭受審的眼睛:

“兩只眼睛又黑又亮,雖然浮腫,卻仍舊放光(其中有一只眼睛稍稍有點斜睨),跟她那慘白的臉兒恰好成了有力的對照。”

這是卡邱霞·瑪絲洛娃在小說中第一次出場時的肖像(眼睛),那“又黑又亮”“仍舊放光”的眼睛,依然保持著昔日卡邱霞·瑪絲洛娃的純真,而“其中一只稍稍有點斜睨”的眼睛,則隱含著她對社會的不滿和蔑視。

人物肖像要生動,需要有靈氣,突出特點。比如眼神,面部表情,動作,形,等把我。最重要的是,需要有扎實的繪畫基本功。


??【課后習作】
本課時作業截止時間2023-5-323:59。在評論區用學號開頭提交,如:【03000】習作或者習作鏈接。本課時作業完成方可參評滿勤獎。

寫幾段人物形象,包括性別、年齡、身材、相貌、服飾等細節。具體要求:
第一段,女性20-25歲,城市女性;
第二段,女性65-75老人,農村女性;

第三段,男性35-50歲,中年城市男性,成功商人;
第四段,男孩子,10歲左右,農村孩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81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85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656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47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46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51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41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89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18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0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800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16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45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19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71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20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55評論 2 371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