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對于一個時間異常寶貴的自媒體寫作者,昨天我竟然花了兩個小時,把朋友圈清理了一遍,花費的時間快趕上我寫篇文章的時間了。
一邊刪人一邊體會整理關系的樂趣,尤其是刪掉一個人,那種感覺簡直是大快人心。就像是那種早期的癌細胞,被你及時的發現后,迅速滅掉所帶來的快感。
這種感覺,相對來說女性的興奮要高于男性,因為大多數男性并不在意朋友圈這樣的生態場。
隨著時間越久,對朋友圈的各種秀場興奮度也越低,常常沒有自己發布的動力,也沒有去圍觀別人的熱情。
但是再忙碌的時候,我也會不時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對生活的感悟以及生活中的各種小趣事,一方面是為自己mark生活的痕跡,另一方面是讓自己處于一個開放的狀態,可以讓其他愿意了解我的人,獲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我也習慣在溝通前,點開對方的朋友圈看看,面對一個真實、鮮活的人,了解Ta最近的狀態怎么樣后,再來溝通。
這樣的社交關系在我眼中才是健康而有效的。
02
那些朋友圈的狀態停留在一年兩年以前的人,那些朋友圈關閉的只剩一道線的人,對我來講都是無價值的社交關系。
這意味著對方要不已經對你把消息設置成分組狀態,而你并不在Ta的組別里;要不一開始就沒打算讓你了解Ta的生活;或者對朋友圈漸漸生出倦意,已經遠離這個生態場;再或者本來就是自身安全感極低又有被迫害妄想癥的人。
一般來說女性會動分組發布這樣的小心思,男性就比較簡單粗暴,直接關閉朋友圈就好。
而這些人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對你敞開心扉,溝通是雙方的互動,沒有反饋的溝通只能就事論事,我總覺得,這樣的關系太功利。
還有那些在時間流逝中與你漸行漸遠的人,在你并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也可能只是對方某個階段心境發生變化,突然就覺得朋友圈是自己的私生活,現在沒有必要對你展示,你對Ta并沒有太多的價值了。
盡管曾經某個階段,你們是那么親密的互動和聯系過,那種感覺恍如隔世。
最初看到這樣的人,我的心都會難過一陣,到后來漸漸的習慣,主動選擇刪掉,為這種無效社交畫上句號。
于是,我會定期清理自己的朋友圈通訊錄。
每次點開通訊錄,一個一個名字點開看,不管是小有名氣的業界大咖,還是我在某個城市偶遇的出租車司機,點開的過程都是重復著一個機械動作。點開后是否能看到對方朋友圈,只要朋友圈關閉的人,我都會毫不猶豫選擇直接刪除或者暫時也關閉,這種感覺真的很棒。大家都很忙,無效社交的交流其實也很浪費彼此的時間。
那是一種我的地盤我做主,你不真誠請遠離我的快感;也是一種很久不聯絡,卻能夠不用說話、不用交流就看到對方現在的狀態的踏實。
哦,當我看到熟悉或者不熟悉的Ta還在當著世界飛人全球奔波,看到Ta新添了小寶寶,看到Ta失婚后40多歲重新披上婚紗笑靨如花,看到Ta在朋友圈里記錄對逝去親人的想念……
那種感覺又會特別美好。我會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正在和我一起努力的向著更好的生活奮斗,帶著一份溫度,向這個世界發出微光。
我們都是這樣卑微又偉大的個體,在可以隨波逐流的慣性中選擇逆勢行走,為自己的不確定的未來增加更多安全而確定的籌碼,最后用力地與看似狗血的生活握手言和。
而這一切,是我們努力給予自己的確定性與安全感。
03
其實自從我自己從2016年初開始日更自己的公眾號,專注寫作每天2000字的固定輸出以來,我的朋友圈更新提示,早就處于關閉狀態了。
不僅如此,就連手機上的各種App的更新通知也都停止了推送消息。
大多數時候,我終究是錯過了很多消息的。
我是真的沒有那么多時間去分散精力,也沒有那么大的能力,去關心所有我認識和那些認識我的人。
我需要保證文章的可讀性與內容的新意,我對自己還有那么一點需要有深度的小要求,其實自己每天都是處于一種時間非常不夠用的焦慮狀態,還伴著一種被掏空的無力感。
清晨5:00鬧鈴一響,既然起床想要寫作的我,就需要拿出自己的狀態。今天的內容必須開始書寫,一般要寫到7:30 ,然后發給我的助理排版發布。她大約會在排版上花半個小時,保證我每天早上8點半左右的正常推送,而我則需要快速地吃完早飯,開車送孩子去學校。
要保證高質量的輸出必須有高強度的輸入,做為一個上班族,我的時間還不能夠自由支配,目前的做法是每周固定轉載一篇別人的好文,帶給讀者更好、更豐富的閱讀享受;也會不定期一周左右偶爾插播一條優質廣告,不僅是為了增加點收入更好的運營公號,還能解決自己各類充電、學習的部分支出。但最重要的,不過是自己休息一下,快速輸入一些內容不斷補充自己,讓自己的電量更充足一點。
這種狀態真的很累,但也是自己知識和思維方式不斷自我迭代的過程。
有幾次累得雙眼看不清東西,甚至還有一次因為過度勞累心臟突然劇痛,尤其是我一個人在家的時候。
一個人的閱讀和寫作過程看似美好,其實是非常孤獨的。
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我身邊又沒有其他人可以求救,那種害怕真的會讓我很惶恐。
后來家人知道這一切時,都會埋怨我,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方式來辛苦自己, 一周少寫幾篇不行嗎?
不行!因為這是我對自己內心的約定,也是對自己讀者的責任。
我活了三十幾年,都沒有真正堅持過做一件事,這一次我想真正憑毅力去試著做一件事。
于是我含著眼淚,轉身選擇繼續。
我就是想倔強一點、驕傲一點,看看自己究竟能在歲月的樹干下留下多少用力的刻痕?
04
如此忙碌的狀態下,還為朋友圈的這些百態人生勞心傷神,除了我怕也沒誰了。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搞笑段子,大意是境外情報部門可能已竊取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短信內容。數據分析結果如下:35%是各種節日祝福語,25%是商業廣告,30%是辦假證、貸款、復制手機卡、監聽小三等垃圾信息 ,剩下的10%是黃段子。
笑過之后,想想現在手機短信的確也是有價值、有用的信息并不多,經常都是一段時間后,刪一大堆沒用的信息。唯一開心的來了快遞到了的信息,這個真是一種真實的喜悅感。
等大家慢慢的轉移朋友圈生態系統的注意力后,兩三年時間,再來看朋友圈通訊錄,你會發現手機短信的傳染病正在朋友圈里蔓延,三分之一是各種微商,三分之一是個人工作信息展示,剩下三分之一是熟悉不熟悉和各種漸行漸遠的關系以及極少數和你關系密切的人。
其實我怎么會不知道?
如今根本沒有多少人會真正在意朋友圈的質量,大多數人把這種社交鏈接都當成一個可以拓展工作和業務的窗口機會罷了,說白了這就是利大于情的事。
可我卻是總想保持那么一點點真的人情味,依然執拗著看似幼稚的堅持整理人際關系,選擇只把自己的美好留給值得與懂得的人。
而那些又要來加我為好友又要主動把自己封閉的人,即使Ta正在為短暫擁有過金錢與地位竊喜,又或者正在人生低谷中自怨自艾,既然選擇自我封閉就代表著自我陶醉或者自我承受。
這樣的人,看似聰明,實則就是被動選擇被人清理。
你的一切?與我何干?
我就沒打算和這樣的你做朋友啊。
百年之后,我們終將退離人生這個大秀場。有些人終究是在人生路上連個跑龍套的活都沒有干過,模糊的連個名字都不曾被人看清過。
閱讀完喜歡請點個贊,如果能選關注,必是真愛啊!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獲業內最高大獎。
11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選自優美圖,感謝原圖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