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365《認知覺醒》識讀書筆記
焦慮:無論個體還是群體,人類的安全感都源于自己在某一方面擁有的獨特優勢:或能力,或財富,或權力,或影響力。
焦慮的種
第一,完成焦慮
第二,定位焦慮
錯誤的定位只會讓人覺得一切都來不及了,事實上,這根本就是錯誤的對標。
第三,選擇焦慮
人喜歡唯一性和確定性,面對多元和不確定,靠天生的習性怕是很難應對。
第四,環境焦慮。
這種低效或無力有時也會讓人抓狂。
第五,難度焦慮
真正能讓你變強的東西,其核心困難是無法回避的,不下決心與之死磕,始終在周圍打轉,時間越長越焦慮。
焦慮的根源
焦慮的原因就兩條:想同時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焦慮的本質也契合這一觀點: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極度缺乏耐心。
焦慮就是因為欲望與能力之間差距過大。
·面對現實,看清自己真實的能力水平;
·要事優先,想辦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接受環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道理誰不懂呢?關鍵是如何真正提升能力和保持耐心。
以上部分是書中的關于焦慮的解讀,那么我們身邊的焦慮又是如何的呢?
曾經我們在平臺上就有一期關于焦慮的學習社群。
許多人都發現,焦慮是來自于對未來的擔心。
其實更多的焦慮原因,是對自己的不認可不接納。
就算現在依然很多人都說,我完不成一天的工作。或者我沒有高效陪伴家人的時間,所以我很焦慮。
事實也確實如此,我們會在應該和想要之間畫下等號。
比如昨天我坐飛機,飛行途中感覺很無聊。
于是一直懊惱怎么出門不帶本書呢?
其實是在焦慮:我還有一篇書評沒有寫呢!
后來改變這一想法的契機是觀看動物世界里,豹子獵食的記錄片。
饑餓的豹子嘗試了好幾次想要抓住水豚,結果都被聽覺敏銳,又有同伴呼應,還有很好的水性技巧的水豚逃脫了。
很餓的豹子終于把目光投向了水中的鱷魚。
它知道很困難,所以小心翼翼的來到鱷魚的正后方,看準時機,一躍而下,狠狠咬住鱷魚的脖子不松口。
兩只動物交戰了20分鐘,終于豹子險險的勝利了。
靜下心來后。一切感受都不一樣了。
所以緩解焦慮,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專注于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