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紅茶是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之一(大吉嶺、錫蘭烏瓦),因其獨特的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門香而聞名于世。祁門紅茶的產區安徽祁門、石臺、東至、黔縣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帶。茶葉的自然品質以祁門的歷口、閃里、平里一帶最優。都位于黃山西脈,黃山山脈是我國著名的三大生產名茶的山脈之一(另兩個為武夷山脈、天目山脈)山巒起伏、森林馥郁、植被茂盛、河水奔涌,而祁門更是國家級的生態示范區,被譽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包括土地和莊園”。
關于祁門紅茶的創始人和創制過程,有三個不同的版本,
1、胡說:祁門南鄉貴溪人胡元龍,于咸豐年間在貴溪開辟荒山五千余畝種植茶樹,光緒元、二年(1875.1876),因為綠茶銷路不順,特考察制造了祁紅之法,籌資六萬元,成立了日順茶廠,改制紅茶。
2、余說:光緒元年(1875年),有個黟縣人叫余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商,因羨福建紅茶(閩紅)暢銷利厚,想就地試產紅茶,于是在至德縣(今東至縣)堯渡街設立紅茶莊,仿效閩紅制法,獲得成功。次年就到祁門縣的歷口、閃里設立分茶莊,始制祁紅成功。
3、陳說:始見于《雜記》,此書遺失至今無考
靠譜的說法是余干臣當年建議祁門仿制紅茶,當地人守舊無人去做,唯有胡元龍第一個響應自辦茶廠適制紅茶,祁紅這才誕生。
祁門紅茶可分為傳統祁紅和創新祁紅,傳統祁紅即祁紅工夫,以其經典的“祁門香”和醇厚的口感而著稱,創新祁紅是根據市場需求新創制的一種祁紅,其中典型代表如“祁紅香螺”“祁紅毛峰”等,大致可以分為這幾類:
1、祁紅工夫
傳統工藝的祁紅工夫是碎茶,把完整條索全部切斷呈0.6-0.8cm的長度,是切斷,不是切碎,那么祁紅工夫為什么是碎的呢?原因有兩個方面。
①是因為祁門紅茶創制之初,時以外銷為主的,切斷篩分的祁門紅茶是為了符合外國消費者的這一口味。
②是因為祁門紅茶的制作工藝,工序復雜,程序較多(傳統手工精制工序主要有:初抖、分篩、打袋、毛抖、毛撩、凈抖、凈撩、挫腳、風選、飄篩、撼篩、手揀、拼配、補火、勻堆、裝箱等;現代機器精制工序主要是:毛茶復火、滾篩、毛抖、分篩、緊門、套篩、撩篩、風選、揀剔、拼配、補火、勻堆、裝箱等)循環往復,將祁紅工夫逐步分級,也就形成了祁紅工夫比較“碎”的干茶外形。
所以碎茶本身就是祁紅的特色,別看它碎,這可是曾經英國皇室的御用茶哦,還獲得過兩次世界金獎和多次蟬聯國家金獎。
就香氣而言,傳統祁紅工夫的香氣更加濃郁豐富,是一種復雜又優雅的香氣特征,似花似果似蜜,國際上稱之為“祁門香”,有些不適應的朋友說這是一種中藥味,我就屬于不適應的朋友。。。祁門工夫的主要品質特點是外形細緊,色澤烏黑油潤。內質香氣濃郁帶糖香,滋味醇厚回甘;湯色紅亮,葉子紅勻細軟。
2、祁紅香螺
新工藝的祁門紅茶,外形卷曲如螺,且香氣宜人,故得名祁紅香螺。與傳統祁門工夫相比發酵更輕,色澤烏潤,金毫顯露,湯色紅艷明亮,甜香高長,滋味甜潤,葉底紅亮多芽。
就香氣而言,傳統祁紅工夫的香氣更加濃郁豐富,祁紅香螺、祁紅毛峰甜花香明顯。這與傳統的似花似果似蜜的經典“祁門香”的風格不同,我們可以稱之為“新派祁門香”,也受到很多茶友的追捧。滋味上少了工夫紅茶的醇厚,但更顯清甜。
3、祁紅毛峰(祁紅毛峰和祁紅金針我都沒有,就盜用下百度搜的圖吧)
結合毛峰的造型手法制作而成的彎曲形祁門紅茶,發酵后沒有精致和作型這道工序,直接烘干。祁紅毛峰條索緊結彎曲露毫,顯鋒苗,色澤烏潤,勻整;香氣鮮嫩甜,湯色紅艷亮,滋味鮮甜醇,葉底紅亮柔嫩顯芽勻齊。
祁紅毛峰在香氣上不如祁紅工夫醇香,但回甘要比祁紅工夫好些,同價位上嫩度要稍微比祁紅工夫好些。
4、祁紅金針
是上等的祁門紅茶,也叫祁眉,一般采用鮮嫩早期的葉子制作,有點類似正山小種中金駿眉的地位吧。
金針的名稱含有以下二方面的意義:一、金金代表貴重之物,也代表了金臻的稀缺性,金針均采用優質小地域單芽及一芽一葉茶青精制而成,所成茶品,全身金豪顯露。二、針形容外形。金針外形緊細秀美、型如針狀。“針”:完善的意思,既代表該款茶承載的讓高端祁紅更加盡善盡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