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長期堅持親子閱讀,讓孩子與家庭的聯系更加緊密;提升規則建立和社交能力,提高兒童矛盾處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親子閱讀的多樣化讓兒童閱讀興趣得到充分的刺激并促進閱讀習慣的養成;長期的閱讀讓兒童知識面非常豐富,觀察力、思考和提問能力、分辨、預測、溝通表達和創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鍛煉,對兒童的學習能力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親子閱讀? 親情橋梁? 兒童語言發展? 社會交往能力? 閱讀興趣? 學習能力
親子閱讀,又稱"親子共讀",就是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親子閱讀可以從0歲甚至是胎教時期開始。早期親子親子閱讀主要以親子共讀繪本為主,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開始接觸古詩詞、國學、科普繪本、橋梁書籍、童書,年齡更大些則是各類名著、散文、小說、科幻等等豐富多彩的題材。
做為6歲和1歲半兩個孩子的媽媽,親子閱讀踐行6年多。從一開始只是堅持每晚睡前閱讀,到帶孩子堅持兩年半的全國公益繪本漂流,堅持帶孩子開展故事會,帶孩子做繪本創意美術、繪本韻律練習,學習繪本講師課程,學習各類繪本精讀課程,帶孩子排練繪本劇等等。實踐中不斷體會到親子閱讀對兒童成長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親子閱讀是傳遞親情的橋梁
繪本大師松居直先生說:幼兒最大的財產是健康、親情和語言。如果有人經常緊緊地擁抱他,用溫柔的聲音對他說話,孩子就能通過肌膚的接觸和語言的交流,感受到親情。幼兒充分體驗到這種感情,心靈會一點兒一點兒的充實起來,成為一個內心豐盈的人。而親子閱讀是和孩子親密接觸的最好機會。這個過程中,父母親需要放下所有的事專心致志地陪伴孩子徜徉在故事之中,大人與孩子有肌膚感觸,有語言交流,有心靈溝通,兒童全身心,都能感覺到牢牢擁抱自己的人。
二、親子閱讀可以提高兒童語言能力
現代腦科學研究表明: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是0——6歲。著名幼兒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蒙特梭利博士認為語言是自然賦予人類的一種本能,嬰兒生命內在有一種自發力量,讓語言在他們尚不能表達和自由活動時,就開始被吸收、儲藏。3個月到一歲半的嬰兒就對語言敏感,口語學習兩歲時最強,直至5歲都處于語言敏感期。
這個階段兒童接觸到的語言環境越豐富,對他們的語言能力構建幫助越大。特別是學齡前0-3歲的嬰幼兒詞匯庫基本來自于家庭,他們接收的大部分信息都是普通生活用語。而親子閱讀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繪本中的語言有趣、易懂、涉及面廣,圖畫真實、表達到位,嬰幼兒在家長的領讀下,可以很直觀的將圖畫和語言進行連結,從而理解詞匯的意義和運用。也能更好的鍛煉兒童的語感和對語言的鑒賞力。孩子在閱讀過書籍之后,再到實際場景去體驗時,能夠很好的將熟悉的記憶和現實進行聯系,進而加深印象。
我女兒1歲4個月,處于呀呀學語的階段,跟她說什么就會嘗試學習。我嘗試用卡片教她一些詞語,比如“鳥”,但是效果不好。一次在親子閱讀《我的連衣裙》時,我的生動講述讓她對故事充滿興趣,在看到內頁中一幅畫面:小女孩的連衣裙變成小鳥模樣了,我跟她說:“這是鳥”,她突然很準確的說出“鳥”字,得到鼓勵后自己進行反復練習。接下來幾天,每天都會拿出這本書翻到那個頁面反復說“鳥”。有一次出門時,看到落在地上覓食的小鳥,孩子就很興奮的喊:“鳥”。
而在3-6歲的語言發展敏感期,更能從繪本上得到生活中難以接觸的豐富詞匯和句式表達的鍛煉。比如我兒子在親子閱讀過《猜猜我有我愛你》后,明白了表達愛的方式可以那樣有趣和豐富,他也會嘗試用“我XXX,我就有多愛你”的句型來表達對家人的愛。 在聽過《羊群里的依依》后,學會了很多成語:與眾不同、憂心忡忡、糟糕透頂、暴跳如雷、格格不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等等。這些成語在日常生活中干巴巴的釋義很難讓孩子理解,但是在繪本有趣的場景中連貫的使用,聽過之后自然印象深刻。
科普繪本等橋梁書籍在對為兒童詞匯積累方面起著更大的作用,而6歲前的幼兒不具備識字能力,這一階段的閱讀基本依靠親子閱讀來實現。所以堅持有質量的親子閱讀,對兒童的語言發達能力影響至關重要。
三、親子閱讀可以提高兒童社交能力和社會適應力。
孩子出生以后對環境的認知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0-3歲可以稱為各種能力和自我的獲得階段,以自身發展為主。這個時期是嬰幼兒作為自然人的成長階段,包括動作、語言、感官等各種能力都是在這個階段獲得并趨向成熟,
兩三歲以后的孩子隨著語言爆發期的到來,以及肢體動作趨于精細化,他們開始渴望社交。而到了學齡期,社交生活已經是孩子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大部份時間生活在被無條件關愛的環境中,以自我為中心,一時融入到大環境中,很難去適應不同的場合或者與小伙伴之間的關系處理。
繪本世界豐富多彩,在規則建立,情緒認知,交往沖突,矛盾處理等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展現和指引。家長在和孩子的共讀中,孩子可以很好的感知到社交規則和運用,并豐富情感,提高 問題的解決能力。當兒童在社交和生活中碰到問題時,能夠從曾經的閱讀記憶中調出相關矛盾的相似印象進行自我學習和修正。舉例來說,我兒子在兩歲多時我與他共讀很多規則類的繪本。他出門基本不會存在搶小朋友玩具、隨意打人、不排隊玩游樂設施的情況。因為在還沒有進入到社交實踐時,他已經在繪本的世界里了解到了相關的規則。當他在社會交往中碰到相似情景時自然而然就運用了起來。
四、親子閱讀可以促進兒童認知能力
兒童文學研究者桃樂絲·史提克蘭德(Dorothy Strickland)認為,童書可以增進孩子的認知能力,大概可以分為觀察、分辨、分類、預測、組織、應用、表達及評斷的能力,你不需刻意去營造,孩子就會因著與童書的互動而增進認知的能力。
例如親子閱讀首選的繪本,其圖畫直觀,文字簡潔,優秀繪本具有相當的情感力度,經常將一些哲理問題,用講故事、做游戲的方式表現出來。文字和圖片相互映襯,又可以獨立的敘述完整的故事情節。繪本的圖畫多由擁有教育底韻味的優秀插畫家繪制,畫面中藏著許多豐富的細節,兒童在用耳朵聽故事的同時,眼睛被畫面吸引并加以觀察,這期間,他需要將所聽和自己的所看進行結合,再在腦海中重新組織和思考。? ? ? ?
我們知道人的右腦功能潛力無限,圖畫的印象比文字和語言更能觸動神經系統的記憶和感知。兒童大量接觸親子繪本閱讀,自然能更大程度地觸動全腦思維,進而更好的提高認知能力。
五、親子閱讀可以提升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兒童長期在有親子閱讀的環境中成長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了看書的習慣。因為繪本的題材和創作手法的多樣化,使得親子閱讀的形式也多樣化。親子閱讀中,有的繪本可以用朗讀式,讓孩子感受語言的連貫和美妙;有的繪本可以用韻律式,讓孩子在體驗故事的時候提高樂感;有的繪本可以和創意美術、剪紙、手工相結合;有的繪本可以在大自然中直接體驗……如此多樣的閱讀模式讓孩子的閱讀體驗多姿多彩,自然能夠很好的促進兒童的閱讀興趣。閱讀興趣提高了,閱讀習慣就很容易養成。長期的親子共讀讓兒童在思維能力、思考、理解能力和知識面的拓展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兒童的閱讀能力。
韓國的教育學者金明美在《小學閱讀能力決定一生的成績》一書中指出兒童閱讀能力的關異就是學習能力的差異,孩子感覺到學習上有困難,應該拋開其它因素,首選從閱讀能力開始檢查,而閱讀能力也決定了所有學科的成績?!段乙廊粣勰恪返淖髡叱茸永蠋煟恢臂`行親子閱讀,她的女兒從小沒有上過任何輔導班,卻一路成績卓越考入名校。
所以,興趣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他使人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滿足。堅持親子閱讀能很好的提升兒童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進而提升兒童學習能力。
除了早期的親子閱讀,親子閱讀在學生課外閱讀當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通過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通過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通過共讀,可以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
倡導“新教育”的朱永新教授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名族的閱讀水平。”全名族的閱讀水平,從親子閱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