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已經毫無疑問可以算得上當今社會上不可或缺的競爭力了,無論你承認與否,幾乎所有人都有因為自控力而耽誤自己過,就拿我從前的班導師來說,他算得上是一個非常認真敬業的老師了,作為一個碩士生導師,他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學生都有著極高的要求,可即便是他也曾經在私下承認自己不止一次在工作的時候,會忍不住打開手機刷會兒微博和朋友圈。
即便是這樣一位認真負責的老師也會如此,更加不用說大多數學生和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了,更多的時候,我們還沒有達到需要拼天賦的時候,因為我們的努力遠遠不夠。
那么怠惰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東西呢?就我個人來說,即便是現在,我依然很難真正地在自由的環境里做到持久高效的專注,就在昨天,我完成了兩個計劃的番茄鐘以后,便開始看劇了,看完以后也沒有想著要回去繼續完成任務,而是選擇打開知乎看看有沒有值得關注的問題。
這大概是我第一次覺得看的書和我的生活距離如此之近了,面對誘惑,我常常是不自覺地陷入其中,然后便是失去大段的時間,最終懊悔不已。
我認為,書中所提到的“十分鐘法則”的確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我無法想象一個養成十分鐘法則習慣之人會成為誘惑的俘虜,在我看來,任何沖動只要捱過了十分鐘,在理性面前,幾乎都站不住腳,反之,那些可以在十分鐘之后依然能困擾你的誘惑,還不如就去做了,因為這個時候,即便你努力去壓制自己的欲望,你也難以真正集中去完成任務,也正如今天拆書所說的那樣,我們是不可能真正控制自己的思想的。
適當的妥協在我看來絕非是放棄,而是為了前進而做出的策略。就拿番茄工作法來說,它也是遵循人類生理特點而設計的,如果沒有足夠的休息,長期高效的專注便不可能發生。
因此,適當的釋放和輕松無傷大雅,真正應該提防的是主次不分,從而影響了真正該做的事情,如果一味地去讓自己保持高效專注的狀態,最終只能快速地消耗完自身的意志力資源,最終把自己拖垮。
最后,我認為,這些方法論最終也只能是我們的工具,而不是被這些工具拖著走,用對方法確實會讓我們事半功倍,但是相較于方法來說,更加重要的是明確自己的目標。如果我們可以確立自己的方向,找到目標的意義,并從內心去承認它,那么我們真正需要消耗的自控力也會變少,甚至那些從前的誘惑也將不再是誘惑。
孤立地把要事和誘惑對立起來在我看來并不是最好的辦法,如果你在潛意識里面就認為這些誘惑的優先級比你真正要做的事情要重要的話,那么你很難發揮出自己真正的潛力,而一旦那些要事本事就是你的誘惑,那么目標距離我們又會有多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