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山和日光巖怎么叫出來的?龍窟和仙腳桶還在,你們登日光巖時可曾注意?
著名的鼓浪石究竟是以什么驚天動地的傳說?
流傳在九龍江流域村名口里的鼓浪嶼的故名有幾個知道?
海滄青礁慈濟宮和龍海白礁慈濟宮都與保生大帝有什么關系?
神醫(yī)如何成為大道公-花矯公和保生大帝的?
保生大帝究竟是叫吳本還是吳夲?
九龍江為何叫九龍江?閩南臺風為什么叫臺風?
為什么元宵節(jié)要乞龜?
金門的風獅爺是怎么來的?它和白礁慈濟宮里持印的宋代國母獅什么關系?青礁慈濟宮回廊頂千年的“七夲仙神龜”彩繪像是如何來的?這些神獸都和匯集這一方故土有何原因?
龍海之名早有天機,紫泥村的灘涂泥流真的紅得發(fā)紫嗎?那里為什么有大片紅樹林?浮宮的楊梅為什么特別鮮紅?
——答案都在這里,“五龍鼓浪 大道慈濟”。農歷三月十五。保生大帝誕辰之日,正式推出!
五龍鼓浪? 大道慈濟
目錄
一、九龍江騰? 臺風吞日
二、祖廟青礁與白礁
三、白礁吳家和吳黃氏的“糯米龜粿”
四、孕夢紫薇? 龜童守護
五、饕餮盛宴闖禍 罰錮沙洲龍窟
六、紫薇下凡? 八仙有約
七、神醫(yī)出世 名本喚夲 羅仙宣期? 真人天命
八、迌?yōu)榘?神醫(yī)慈濟
九、五龍饕餮解錮? 嘉禾諸島受虐? 八仙赴約施法? 紫薇帝君回歸
十、鼓浪石破天驚? 瑞獸七神合一
十一、天獅封印收風? 糯米龜粿乞巧? 七夲神龜降龍? 真人大道慈濟
十二、功德圓滿? 羽化歸天 青白雙礁? 千年永祈
后記
? ? ? ?本文作者,廈門鼓浪嶼土著,祖父1875年生于浙江紹興,青年時移居鼓浪嶼,于1981年在鼓浪嶼仙逝,享年106歲,祖母籍貫蘇州,三十年代中遠嫁鼓浪嶼壽家,2014年終老于鼓浪嶼,享年97。1875-1981,1917-2014,“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爺爺過世時,我13歲,奶奶過世時我46歲。他們有太多的故事,我沒好好編寫。
? ? ? ? 我經常說,“阿嫲說”。我嘴里的阿嫲其實有三位,除了我奶奶,還有外婆,外婆祖籍龍海石碼,她年輕時,也即民國在那個所謂最好二十年期間,和外公一起到鼓浪嶼打拼,從此成為鼓浪嶼人,一直九十年代,87歲過世,第三位是我小時候寄養(yǎng)在她家的“阿婆阿嫲”,她也是傳奇人物,“阿婆阿嫲”我72天大就在鼓浪嶼大夫第她家寄養(yǎng),一直到三歲,回到十分鐘路遙的我家。但我最經常的是跑回大夫第蹭飯,蹭烤地瓜,蹭各種水果,美食、故事,蹭人生。九十年代末“阿婆阿嬤”搬過來廈門島幾年后,九十歲仙逝。
? ? ? ? 關于鼓浪嶼和五龍嶼的說法,在民間。舊時同安縣,還有漳州,特別是龍海,石碼,浯嶼,甚至東山島的漁民,都是叫“五龍嶼”。文人雅士,專家學者硬要說“后來叫鼓浪嶼更好聽更雅”,這個我同意,但是“五龍嶼”,它一直在的啊。
? ? ? ? 這個島嶼上面有幾塊石頭很出名。龍頭山,出名后變成日光巖,不說也罷,爬那龍頭山頂,走正路,一定是要經過“日光巖寺”,上行幾步經過“九夏生寒”那個窄窄的石臺階,還沒到所謂鄭成功古山寨石門前右手邊,有個石頭縫洞穴,便是文中的龍窟。小學時候,我和同學進去過兩次,感覺里面陰深深,又黑又臭,都喊著有鬼,走了幾步就跑出來,那時能進去走幾步的男生,都已經是“迌仔”、“七夲仙”了,那叫個神勇啊!
? ? ? ? 穿過山寨石門洞右轉上“古避暑洞”,出了洞口右上一直到頂是龍頭,左轉往下走幾米,有個小亭子,亭子對面那塊向外突出的圓柱石頭就是“仙腳桶”,“仙腳桶”那個凹陷的窟窿,真的是一直有積水,有雜草。頂級的皮實少年也是有幾個爬山去過的,我不敢,因為不小心掉下去,那可是順著“鼓浪洞天”和“鷺江第一”直接掉下回“日光巖寺”右后方,基本也就去北宋和五龍做伴了。
? ? ? ? 島嶼上最有名的一塊石頭,就是那塊“鼓浪石”,鼓浪石中間那個洞,本來沒事,后來因為鼓浪嶼太出名了,江湖上就分了兩派,一派“在室派”,海蝕之說是杠杠的。另外一派“古墓派”,仗著是老鼓浪嶼人,硬硬說是“革命時代”打洞打的,后來“在室派”那邊有人拿出舊時黑白照片,說你們“古墓派”老鼓浪嶼人黑白說,清朝照片里那個石頭已經有洞了。然后我聽說“古墓派”又哼哼唧唧說本來小洞,民兵神勇,搞大了。
? ? ? ? 我就不一樣,我就是老鼓浪嶼人,但我不是“古墓派”,老友龔教授說我是“虎蘭派”,所謂“虎蘭”,一般長有虎牙,說古講鬼口吐蘭花,一本正經。阿嫲說我這是“說鬼給虎咬”。我們“虎蘭派”說鼓浪石那個洞,民兵打洞再神勇,也不如“七星神劍”插一插。
? ? ? ? “五龍嶼”上面有祭奉“保生大帝”的廟宇,“種德宮”和“興賢宮”。“興賢宮”又叫“大宮”,原來建在現(xiàn)在鼓浪嶼體育場那個路口,四孔井對面。小學時我們常爬到那個戲臺去打鬧,記得青斗石的雕像斷頭斷臂的。再后來,戲臺對面的宮殿成了鼓浪嶼區(qū)青少年宮,里面辦了圖書館,我開始經常性的跑去借書看,那是我啟蒙的神圣殿堂,看著看著,書就經常被我看完,老是去問還有沒有新書。我以看外國書為樂,看著看著,少年也就成了青年。影響我三觀很多書多是在那里借的,《根》,森村城一系列,阿瑟-黑利系列……
? ? ? ? “興賢宮”最后被顛覆,那時候大規(guī)劃師威武,將那里改成馬約翰廣場,還把馬老師的半身雕像立在戲臺和宮殿正中位置,每次我看到他,就會想起那部電影《第八個是銅像》里那個第八個。我經常在想,馬約翰老先生整天對著那個戲臺,擋著“興賢宮”,還笑得那么一本正經,他肯定少年時也是個“七夲仙迌仔”,回去一問,三位阿嫲說肯定是。我就釋然了。青少年宮搬走后,我開始去地下書店租香港臺灣走私過來“成長類”書籍,“虎蘭派”雛形已成。
? ? ? ? 前幾年,廈門市,準確的說是海滄區(qū)要操辦“保生大帝”文化節(jié),這是好事,也是個團結海峽兩岸鄉(xiāng)親,有助統(tǒng)一大業(yè)的事。那年,報社的春雷兄費神寫了一本《保生大帝》,春雷兄考據(jù)地方文史很是了得,這個我一直很佩服。他不知哪里聽來我有收集一些關于保生大帝的鄉(xiāng)野傳說,給我來了電話咨詢。我很羞愧,阿公阿嫲說的“亂力鬼神”如何說與“在室派”高手?于是我閉口不談。果然,一點影響都沒有,春雷兄出了一本很端正的《保生大帝》。我拜讀之余,方知原來我們“虎蘭派”一直覺得正常的事,又在“古墓派”與“在室派”之間唾沫不斷。
? ? ? ? 這個紛爭,就是關于“保生大帝”的名字,到底是“本”還是“夲”?在“在室派”看來沒什么好爭議的,是“本”。我有一幫有趣的文雅好友,把瓷、治印、藏書、鑒批、儲貝,皆是地方一杰,這些君子之交在此論爭中,皆為“在室派”,他們認為,因為木刻不好使,中間掉鏈子了,成了“夲”,然后以訛傳訛,結果轉了一圈,到了寶島臺灣就都“夲夲”不絕了。都是木頭惹的禍。依稀記得他們當中有人提起,主推“古墓派“夲”說的,是我另外一位忘年交,已退休的廈大知名博導鄭老師,鄭老師地地道道廈門土著,我們三不五時同上屏幕說三道四,彼此倒也融洽。鄭老師涉獵頗廣,幾年前還作為首任土耳其“孔子學院”院長研學歐亞海峽。他對閩南地方風俗、神鬼之說深得三味。我想,他的“夲”說,難不成是他阿嫲也給他說過的我啊嫲給我說過的一樣神話?在堅守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這個方面,我一直是很佩服鄭老師的,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讀書人氣氣,我應該要亦步亦趨。
? ? ? ? “在室派”專家都說了,“本”對“夲”誤,錯了,改過來,本來很簡單,但結果發(fā)現(xiàn)還沒難么簡單。據(jù)說全臺灣省除了高雄,各縣市鄉(xiāng)都有保生大帝廟宇,臺灣那邊的乩童更是了得,好歹人家沒斷過香火,這事我估計沒人問乩童,我敢打賭,“夲”時問“夲”,“本”時問“本”,要不試試!這下唐山過臺灣再臺灣回唐山,“古墓派”的“夲”二三十年內唱響民間,氣得“在室派”直罵“朽木不可雕也”。
? ? ? ? 我想,這個事情我真的有點責任。阿公阿嫲的“本”、“夲”掌故,我一捂二三十年,過去從不敘述,不過我想即便當年說出,“在室派”也是哈哈大笑。
? ? ? ? 我不知道“古墓派”對我這個神話掌故什么味覺,但是對我們“虎蘭派”來說,人是人,神是神,人話是人話,神話是神話。
? ? ? ? 人話是歷史,有古書舊冊可考的,只是歷史也經常說謊。神話源遠流長,在古樹頭、老石獅,在田間巷口,在阿公阿嫲的嘴里。
? ? ? ? 神話就是阿嫲嘴里那朵奇香無比,美麗妖艷的蘭花,“虎蘭花”。西南一朵“阿詩瑪”,東邊一座“雷峰塔,東南何妨一尊“七夲仙”。
? ? ? ?鼓浪嶼,五龍嶼,本本夲夲。日光一直照著龍頭山。
??? #迌啦——#迌仔、七夲仙!
住·:#為日再加一個走之底,不少打字工具打不出來,在康熙字典第1237頁,讀“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