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閱讀走向寫作
【摘要】作文一直以來是學生比較畏懼的一項作業,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們沒有大量的閱讀儲備,沒有掌握寫作的技巧,缺乏寫作成功的愉悅體驗。本文著重就小學生怎樣從快樂閱讀,享受閱讀,到學會寫作,享受寫作,談了作者的一些日常做法。
【關鍵詞】閱讀? 興趣? 厚積薄發? 寫作
? ? ? ? ? ? ? ? ? ? ? ? ? ? ? (作者:長豐縣長新路小學? ? ? 王志云)
為什么要開設語文課呢?葉圣陶說過:“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之。”可見,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
?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這“妙手”是需要長期訓練的,“天成”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那么簡單,這只是厚積薄發的結果。寫作源于生活,源于實踐,同時又高于生活。有了生活經歷就一定能寫得出好文章嗎?顯然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想寫起來得心應手,文采飛揚,我想沒有一定的閱讀基礎作保障是難以想象的。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從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開始,潛移默化地引? ? 導他們學習寫作,最終達到心有所思,信手拈來的程度。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注重從抓閱讀開始,一步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首先,從低年級開始教會學生學會看圖講故事。
看圖講故事是閱讀的最低階段和形式。低年級的學生由于識字有限,還不能要求他們去寫段落篇章。因此,講故事是比較適合此年齡段孩子心理特點的,也是孩子們比較樂意做的事情。為了激發他們講故事的熱情,我經常準備一些有趣的圖片,讓他們先觀察,后描述圖片的內容。比如給他們展示一張圖:一只小貓,一只狗,一位老爺爺。小孩子能講出好多有趣的故事來,他們的想象能力非常豐富,能說出大人們想不出的情節。講故事的過程其實是在鍛煉他們對事物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經常開展分組講故事比賽,還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真是一舉多得的好方法。
第二,抓好寫句子。
句子是構成文章的重要部分。隨著識字水平的提高和拼音的掌握,可以進行句子教學了。從最簡單的句子開始教起,比如:當他們看到一朵花的時候會說,“這是一朵花。”然后啟發他們這是什么花,并把句子寫出來。有的孩子還真能寫出“這是一朵金黃色的郁金香”這樣出人意料的句子來,“郁”字沒學過是用拼音代替的。我問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說他奶奶家養的花中有郁金香,我說老師都分不清什么是郁金香,你能說說這種花有什么特點嗎?他于是又給大家普及了幾種花卉知識,最后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熱烈掌聲。
我還鼓勵學生搜集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并結合寫字比賽進行評比,大大地激發了他們閱讀和寫作的興趣,也使他們掌握了大量有用的寫作資料,為今后寫作段落篇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三,從閱讀的故事和文章中節錄一些描寫人物和景物的精彩片段。
書法學習多從臨帖開始,最后集他人之長,獨自成體,便成一家。寫作也要從模仿起步。美文佳句本身也都是汲取他人的辭藻,化為己用,用得恰當,又有自己的成分在里面便成了創作。對于三年級、四年級的學生我也不急于讓他們寫作幾百字的作文,避免給他們施加過大的壓力,挫傷他們的寫作積極性,從而失去了寫作的熱情。我經常布置學生仿寫片段,如寫老爺爺,老奶奶;寫同學,寫老師;寫朝霞,寫黃昏;寫炎炎夏日,寫冰雪寒冬;寫春節的熱鬧,寫早晨公園的靜謐等等。通過搜集他人的精美佳句并進行仿寫,鍛煉了學生們的觀察能力,激發了他們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沖動,增強了他們的寫作熱情,為今后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有了量的積累,一定會有質的飛躍。
第四,抓好記敘文的寫作。
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形式。我在語文教學中首先用好課本,選入課本的都是經過反復論證的適合學生年齡、心理特點的文章,都是有一定特點和可取之處的文章,做到每篇文章學完要使學生有新的收獲,布置作文要有針對性,要布置學生“有話可說”的作文題,點評文章要達到鼓舞、激勵大多數的效果。當然,作文的密度不可過大,不能為了寫作而寫作。此外,鼓勵學生到校內外的圖書館借閱書籍,并作定期交流,寫作讀書心得。
為了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我經常列一些書目供學生們參考閱讀,俗話說,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我還發動家長參與到讀書寫作中來,充分調動多方面的積極因素,為學生們的讀書寫作營造良好的外部氛圍。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也保持著閱讀和寫作的良好習慣,業余為一些期刊投稿,并經常拿來與學生分享,以此共勉,我想這也是率先垂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