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有很多角色,包括要當司機要當保姆要當老師,要當醫生要當一大堆……
很多角色都是可以請別人幫忙的,就像一個企業或者一個組織領導者不是事必躬親,但是他要對結果負責任,他要負責去找人找錢,明確方向,跟戰略推動事情去,達成目標。
家長也是一樣,但是有三個角色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家里的雜活保姆可以做,然后那孩子的知識和能力老師可以教,但是有三個角色,必須家長親力親為,親力親為,也不一定說一定要自己親自去做,家長要用心去做這三件事。
第一個跟孩子要成為朋友,跟孩子的關系好,孩子的愛比較充足,建立親子之間的友情,而棍棒底下出孝子有可能是真的,但是孩子跟父母的感情您就是不簽的,所以孩子長大以后他也懂得孝順,你要懂得去理解父母恩情,但是跟父母的關系不一定好,他有開心的事兒跟誰分享。她有不開心的事兒會去跟誰請教,很多都是他的朋友,而不是家長為什么?因為友情更為輕松和自然
第二要給孩子成為教練額我不一定是冠軍,但是我可以培養出一個冠軍的孩子。孟母三遷孟子孔子楊振寧非常多,培養出優秀孩子的都是媽媽,媽媽不一定是冠軍,但一定可以培養出冠軍,孩子就跟你講奧運冠軍,他們的教練自己不一定是冠軍。
但是教練一定有非常明確的目標跟方法去引導選手進行鍛煉。家長也是一樣,希望孩子養成好的習慣,不是嘴巴說說就可以了,而要真正的明確并且有規劃去推進,去京都去協助去管理,一直到孩子養成習慣自動化為止。
第三是成為榜樣,以身作則,跟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不一定什么都給孩子做榜樣,但是核心的原則價值觀做人做事的方法最重要的這些事情包括時間管理,包括怎么跟人打交道,包括關于自己的目標制定并實行,這些事情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影響力。嗯,在我們社區里面很多家長認真的打卡,一個星期以后孩子就參與進來了,非常興奮,就想看看家長能不能堅持到底,如果家長能夠堅持帶來非常大的苦惱,因為他發現父母講的是真的,以前都是講講塊是假的,這回爸媽玩兒真的,只要家長玩真的,孩子一定跟著玩,真的。
就跟一家企業或者一個組織也是一樣的,很多領導人提出來的戰略方向或者價值觀到底是不是真的,就看你領導了能不能堅持。如果非常堅定,堅持,公司或組織的成員很容易就覺察出來。
連州動物的一種本能,還是趨利避害的,只不過大家對利害的標準價值定義不同,但是本能是一樣的啊。
在組織里面,如果說我們認真的在這個組織里面很容易就覺察出來在這個組織里面什么樣的行為規范和結果言行更會得到贊賞或者利益,他就會做得更多,直到養成好的習慣,所以在家庭里面一定要先有家長再有家規,最后才有家風。一旦形成家風,整個的家庭習慣跟氛圍就變得比較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