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見異思遷,是否是男人的通病呢?明明是他拋棄她在先,卻總能自以為是的覺得她不在了,轉而迎娶新人。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的烏衣巷差不多也是家喻戶曉了。王謝指的是東晉的王導,謝安兩大家族?,樼鹜跏?,百世盛名,歷經亂世,屹立不倒,著實也令人嘆為觀止。
? 我們所熟知的王翦,王羲之,王戎(竹林七賢之一),王獻之皆出自于王氏家族。而我們今天的男主王肅,乃是東晉丞相王導后代,南齊尚書左仆射王奐之子,北魏名臣。
(壹)
? “嘶···”謝氏做著針線活,有點心緒不寧,不小心繡花針扎到手。看著三個兒女純真的睡顏,她禁不住舒展了眉眼。
? 閉上眼,仿佛聽到王肅在耳邊輕輕的說,你先等我幾年,待我安定了,定會回來接你和孩子。卿卿,你辛苦了。這兩句話如同烙印一般深深的刻在她的腦海里。
? 自那日滅頂慘禍之后,她每日都在擔驚受怕和思念中度過。她是南朝大文學家謝莊的女兒,陳郡謝氏的女兒風骨自高,才情卓絕。她要在他不在的時刻守護好他在乎的一切。
? 可,為何。為何,她會聽到這個可怕的消息呢。
? 明明他答應過她,定會回來接她和孩子的。他這般重情重義,至情至性之人,怎會突然如此。我的丈夫,怎會成了北魏公主的良人。我定要去尋他問個究竟。
? 她勇敢的帶著三個兒女開始了千里尋夫之路,前路漫漫,她毅然決然的出發了。邊境巡查嚴格,她便扮做女尼躲過了。這與她當時的丈夫王肅扮做僧人過境有異曲同工之妙。
(貳)
? 瑯琊王氏,高門望族。王肅而立之年之際,他這一支旁系卷入政黨紛爭,幾乎遭遇滅頂之災。父兄皆亡,獨他一人逃出。前路叵測,他只得拋下妻兒。
? 南北朝佛教盛行,他不得不扮成和尚,避免引人注意。在這場近乎乞討的道路上不斷掙扎,不斷前行,終于遇到了賞識他的明君孝文帝拓跋宏。
? 拓跋宏當算是歷史上杰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他接手的北魏王權,看似風光無限,實則敗絮其中。鮮卑族與漢族有著不可調停的矛盾,一觸即發。
? 歷史上有名的孝文帝改革讓他殫精竭慮。剛好高門子弟王肅的出現,讓這一切變得順利多了。王肅竭盡全力的幫助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他的不遺余力也是為了復仇,向南朝為他逝去的父兄復仇。
? 為了留住這個難得的人才,拓跋宏讓他娶了自己寡居的妹妹陳留長公主。
? 王肅在北魏并無勢力,為了穩固勢力娶公主在如今看來似乎并無不妥。這也是上位者拉攏人才的一種策略。
但,王肅是有妻兒的。
? 說來也是奇怪,他愿意娶,也為自己找到了合情合理的理由。這么多年了,也許我的妻兒早已不在了??纯矗@就是一副渣男的嘴臉,明明是他棄她在先,偏偏做出一副深情的樣子,你不在了,我才另娶的,有何不可呢?
(叁)
? 謝氏費勁周折的找到了王肅。她面色淡然的站在那里,其實內心早已五味雜全。也許由不得她不信,王肅真的娶了別人。
? 她面色凄然,多年來的苦等卻是如此結局。她看著日思夜想的丈夫身邊挽著的是無論身份地位她都無法撼動之人,她的臉又白了幾分。
? 這是一場奇怪的會面。各人各懷心思,王肅看著謝氏的淚眼,囁囁不敢言語。他以為她早就不在了,如今她攜兒女前來,他愧不敢迎。
?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此情此景,謝氏贈詩一首給王肅,期待還能再續前緣。
本為箔上蠶,
今作機上絲。
得絡逐勝去,
頗憶纏綿時?
? 這篇前妻的來信,王肅無言以對,不敢回應。正當他猶豫不決之際,陳留長公主接過信看了一下,提筆寫下了回信。
絲是貫線物,
目中恒有絲。
得帛縫新去,
何能納故物?
? 這位公主頗具北方女子的豪爽潑辣,回應的毫不退讓,我的丈夫就是我的,也不可能與他人分享,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再無可能。
? 謝氏心死,自此落發變為了真正的女尼,實在讓人黯然神傷。王肅為她建造了正覺寺,讓她安放余生。
? 也許這是他能為她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慶幸他沒如陳世美一般,將發妻棄之如敝履。
? 謝氏的悲劇,也是亂世的悲劇。陳留長公主又如何呢,王肅每每午夜夢回之際,總是悔恨不已。一年后就英年早逝了,年僅38歲。
? 人世間唯情字一詞,最能將人折磨。海上月是天上月,眼前人再也不是心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