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問自答怒噴流沙河對簡化字的態度(三)——反擊流沙河的書,牽強附會的形聲字。

記者:那么流沙河所的《正體字回家》書,你什么看法?
掛瓜:我就討厭他這種標題黨似的書名,他還有個專欄叫《簡化字不講理》。說了一大堆他的猜測。聽清我的用詞啊,猜測。民科學者,也要有個民科學者的樣子啊。還出版手稿,我就更異樣了,你這字也拿得出手?你要是研究漢字就該引經據典,至少《說文》《廣韻》《集韻》《康熙字典》這些書的看法拿出來讓我們知道啊。他還瞎預測未來,“將來孩童”如何如何的,以后500年如何如何。他真的教過100個孩子學說話嗎?難道所有孩子有那么蠢?

流沙河你怎么不去看看現在的小學生有多么厲害。現在知識那么容易獲取。中學生就能干很多以前大人才能干的事情了!!!流沙河還把孩子當笨蛋看,這都什么時代了!

我就是孩子長大的,我也沒那么蠢,我們學漢字之前,父母一定會教我們說話的,我們的發音首先來源于我們的父母,而不是老師!孩子學發音一定早于學寫字!他說的許多話,是本末倒置的。可以說他整本書,引經據典的地方很少,瞎猜的地方很多!這也是我另一個憤慨的地方。猜也要有根據啊。

最可惡的是,不接地氣。字是用來書寫的,易書寫才是首位!他偏偏把許多不應該形聲的地方,來講形聲,強行講形聲字。可是許多字,古人就是為了形聲而形聲,反而把原有的造字法給拋棄或者扔在一角了。強行形聲字,還是本末倒置。

形聲字為何而來?就是為了方便讀音認字而發明。
可我們現在發音有拼音字母輔助。字義,我們有字典!我們不是幾百年前的人,沒有字典可以查。我們還有更強大的互聯網輔助。

我們漢字的發音,早就粗分為三個大時期的改變,我們現在說話的發音,和1000年前,和2000年前,和三千年前都是不一樣的。他用現代拼音去解釋古代發音。這不是可笑嗎?流沙河使用普通話發音,他問過其他方言的感受嗎?方言也是我們漢語、漢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年都會有人考據方言的一些發音和表達方式。他所說的只是他所認知的普通話發音!方言怎么辦?古漢語發音怎么辦?

古代至今就有俗語,山東秀才念半邊字,嘲笑山東秀才。普遍用這句俗語來形容憑借所謂的聲部念錯音。我是山東人,我也不怕被這么笑話,反正被說了很久了。流沙河他這么做,就是要把孩子培養為像山東秀才這樣的讀書人嗎?,那現代人學習漢字又有什么意義?

我有個廈門同事,外面流傳的經典的“吃飯”讀“夾縫”,我也向他求證過。當時我就好奇,既然有了吃,那“喝水”的喝呢?同事來源于全國許多地方,有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廣東等等,問他們“喝”這個字在他們家鄉怎么念,我自己說,我家鄉類似“ha”,福建同事說是“ling”。其他同事,有讀“huo”的,還有讀“ke”的,等等。盡管普通話普及,但方言還是會一直存在的,以后的事情誰都說不準。我這個“喝”也不是無故去問的,喝的聲部是曷。早就不是原來的發音了。

就在這個時代,既然你要考據漢字發音,你用一個語言學劃分的,北方阿爾泰語系四聲部的發音的字去判斷一個字的原始發音?這不是可笑嗎?你既然考據發音,那你古代發音不考據嗎?

類似我們現在用普通話念古詩詞,很多地方押韻都成問題,這是一個道理,我們不知道當時他們怎么發音的。

你只能根據當前流行的讀音單獨去學,形聲字的意義需要再次規范,而簡化字做了很多這方面的工作。而且古代的所謂的“聲部”也轉了好幾轉了,他只盯著那幾個,其他的字呢?

可教學顧不了那么多,發音還用非得著看聲部嗎?看字的偏旁學發音嗎?看這個越教越麻煩!現代小學,老師都會負責的教孩子發音的!

再說個流沙河總是拿,失去聲部,就失去了發音,失去發音,就失去字的本意了。說的危言聳聽的。我就挑幾個例子說他的雙重標準,用來噴他!

流沙河解釋墻,曲解形聲字

看看他的口氣有多大:“我敢說,五百年后,只要文字學不斷纖,再難的漢字都能講清楚,就怕簡,一簡就壞了。(斷纖:網絡查過南方方言,不是普通話)

不用他大話五百年,咱就往上推,然后再看看現在,有沒有“一簡就壞了”。

來,我們來看看他說的墻的繁體字,墻的音部是爿,我問你知道爿怎么發音嗎?

記者:看這個圖片,貌似發音應該是qiang,要不也不會成為聲部。
掛瓜:可在此之前你知道這個的發音嗎?
記者:我估計會念成片(pian),畢竟只是反過來的樣子。
掛瓜:那我告訴你,這個字念pan,二聲。可這只是目前一個官方的念法,針對這個部首的發音,中國古代眾說紛紜,就連司馬光都摻和一腳,說就是片,可以說你念片,倒也沒錯,它就沒有一個準確的發音。因為這個字在民間還有在使用,所以考據過民間發音大致分為2、3種。可以說這個聲符本身就亂的一塌糊涂!你用現代漢語拼音就沒法給他解釋。

他說的墻變的沒有聲符,那流沙河他所說的聲符又念什么?他怎么不給解釋一下呢?他說“孩童只能死記發音”,沒錯啊!這就是現實狀況!只能死記這個發音,而且還有好處。

記者:好處?難道你說薔薇的薔嗎?
掛瓜:沒錯,薔薇。讀什么?qiang,二聲。而嗇讀什么?se,四聲。如果按照流沙河所說的“百分之九十”的形聲字,那這個薔又算什么呢?再說,蘇軾的詞,檣櫓灰飛煙滅。檣,也念,qiang。嬙,也念qiang!

常用簡化字字里面唯一一個嗇當做聲符的,是穡。而這個字,還因為嗇的本意消失,另造的字。嗇是穡的本字。那流沙河所說的,形聲字,認發音,到底怎么認?我作為一個正常小學出身的孩子,我不知道啊!流沙河你能給我個解釋嗎?

可最終孩子記住的是qiang,不是se!

記得很早以前,就問一個孩子,吝嗇,讀什么?孩子憋了一會兒讀:齊墻!而且孩子讀齊墻的不在少數!而且很多人到了20多歲了,還以為吝嗇讀齊墻。不要奇怪,我就碰到過!我也不會笑話他們,笑話讀錯沒意思。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我們現在更習慣看一個詞一個詞組,而不是從一個字去認識。許多人,是先誤讀了吝嗇的吝,才把后面的順帶讀錯了。

記得我剛工作的時候,是給紡織行業干軟件。我和老賈兩個人干一個倉儲項目,有兩個分管紡織專業的人,項目經理和技術經理在旁監督,并提供一些經驗支持,當年就是從兩位經理那里學了不少東西。一直很感激他們。

因為我們畢竟編軟件的,有關紡織的知識一定要有專人去總結,有一個挺漂亮的小姑娘就干這個。然后她在會議室說紡織基礎材料的一些事情,說著說著就說了,條(tiao)綸,

除了我和小賀之外的另外幾人,都是年齡大的老爺們了,他們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可我反應過來了啊。

在會議記錄本上寫了兩個字:洗滌。問她:小賀,這個念啥?
小賀:洗滌(di)
我又寫下,滌綸,繼續問:小賀這個念啥?
小賀:滌(di)綸。哈哈,我還一直念條綸呢。

大家都會心的笑了。其實說句題外話,獲得女孩好感就這么簡單。不要給女孩子難堪,輕輕的給她解圍。和她當好朋友,身心愉悅。

時代早就不同了。我的經歷表示,學了這個字怎么念,其實并不代表她就會在其他地方念對。而中國人對漢字的學習就這么簡單。我一提醒,小賀以后就沒有再念錯過!也不用教什么聲部、形部!

既然沒念錯,形聲字的意義就越來越小了!

可話說回來,是墻重要?還是爿重要?還是嗇重要?

流沙河還以為現在教學像三字經一樣,一個個字去認嗎?現在教學先把最常用的字,用生活的方式交給孩子,然后再倒推一部分漢字的意思,然后再說漢字的組成。

他主觀臆斷的也太惡心了吧!

來,再給你看看,流沙河所謂的雙重標準。

胡亂解釋的壯

上面爿的發音,我已經給你說了,千年來就已經起不到聲符的作用了,他現在還在說這個當“聲符”。那爿的“聲符”作用是什么呢?我不懂啊!而且和床的異體字“牀”瞎聯系起來,我也是醉了。他寫了牀這個字,也沒有仔細說說牀到底啥意思。不知道牀啥意思,卻用來解釋壯。而壯的本源又不是牀。看這個解釋,我怎么遭得住啊!

然后你在看看這個:


流沙河牽強附會說廣、廠

你看著搞笑不搞笑呢?
記者:我看。既然廣指正堂之外的房屋,也就是說廣指大屋子咯。
掛瓜:沒錯,說文解字說,廣,殿之大屋也。從廣,黃聲。 流沙河唯一的理由是,廣的說文的注音是讀yan三聲,后來才變成了an一聲。但他的理由是廣帶著聲符,是目前的發音guang切音的一部分,所以廣就不能簡為廣。同樣都是指房子,只不過一個有聲符,一個沒有。就不能做簡化字用。這就是他的邏輯。

記者:那廠也是類似咯
掛瓜:沒錯啊。他并沒有真正解釋廠的意思。

廠讀作han,不是他所說的an。而且解釋也是大錯特錯。說文解字有說:廠,山石之厓巖,人可居。象形。
而廠還用明代東廠西廠解釋,狗屁不通啊!廠:《廣韻》露舍也。《集韻》屋無壁也。換句話說,簡陋的屋子就是廠。

廠是古代象形字,意思就是,古人住在山崖凸起的那塊下面,簡陋的當個屋子用。
廠的意思是,人造的,簡陋的房子,四面可能都沒墻,就隨便當個屋子用。

當今的意思,用廠來解釋簡陋房屋這一概念完全沒有問題,唯一的區別,還是流沙河那最煩人核心的理論,這個字沒有:聲符。

一系列的“聲符喪失”

隸里的甲骨文到金文,就一直都是這樣的。到了篆文的時候,才強加了聲符。簡化字回歸古字。流沙河就一個理由:聲符喪失。然后下面的,務,又是聲符喪失。劃,又是聲符喪失!

好認的字

看到了嗎?淚,這種古人早有的字,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連詩他都知道。但他認為同類型的的字了,是涕,所以淚就不能這么寫。非要說,涙仍然是“正字”,因為有“聲部”——戾,所以好認。又他媽的聲符!

牽強附會的陜

看看他已經走火入魔到什么地步了?連是兩個人還是兩個入都一定要分清楚。他前面有理有據的把甲骨文、金文、篆文拿出來當根據。但這里卻只字不提!

說文解字里面的陜

他就是為了湊個聲符,然后,兩個偏旁說萬萬不可混淆!用什么“還名不可不正”的大帽子綁架陜西人。

他怎么不把,說文,廣韻、集韻、康熙字典的解釋貼出來呢?就寫了一大批自己瞎猜的東西。其實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所說的“聲符”是這兒,而那個“聲符”是那個!

陜到底為什么叫陜!這個是查地理志才知道的區別。

首先輸入法,一下就幫了我。

啊,怎么兩個都有!難道有錯誤的字?

因為本來這兩個字本來就與?都毫無關系的一個會意字!流沙河偏偏要牽強附會的弄到一起!!!

首先說文解字是這么解釋的:陜,弘農陝也。古虢國,王季之子所封也。從阜,夾聲。

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是這么解釋的:

左傳曰。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國語稱文王敬友二虢。杜預以爲皆文王母弟。馬融云。虢叔、同母弟。虢仲、異母弟。今按同母異母不可知。據許衹云王季之子可也。地理志曰。陝故虢國。東虢在熒陽。賈逵曰。虢仲封東虢。制是也。虢叔封西虢。虢公是也。鄭語。西有虞虢。韋曰。虢、虢叔之後。西虢也。又濟雒河潁之閒。虢鄶爲大。韋曰。虢、東虢也。虢仲之後。按地理志及說文皆但云陝、故虢國。不目爲西虢者。葢東周時東虢巳滅於鄭。不煩分別也。春秋晉滅虢。謂在陝之西虢。王季之子虢叔之後。

廣韻是這么解釋的:

周爲二伯,分陝之地,卽虢國之上陽也。秦屬三川郡,漢弘農之陝縣,後魏攺爲陝州。《公羊傳·隱五年》自陝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陝而西者,召公主之。

其他史料:

《史記·樂書》:五成而分陜,周公左,召公右。
《水經注》中記載為以陜城(陜陌)為界,
《括地志》中記載為以陜塬為界。

吧啦吧啦,反正很多人都看不懂對不對?那就大概解釋一下吧。

也就是說,某個人的封地名字,造這個字(渣手繪,隨便畫的)



字形是(阝人大入),說大中間,左邊是人的形狀,右邊是入的形狀。念jia。

然后把這個地方,分為給兩個“公”去治理!界限是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陜縣境內的“陜塬”為分界線。

百度百科:

陜塬世傳為周、召二公"分陜而治"之地。據《括地志》記載:"陜塬,甘棠西南也,分陜以塬為界。自陜而東;周公主之;自陜而四,召公屯之。"據說,輔佐周成王的周公和召公曾在塬上立了"分陜石",三門峽市文物陳列館里現還存有一柱形界石,叫做"分陜石柱",也叫"周召分界石"。

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成果,西周王朝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武王姬發在位不到4年即去世。周成王于公元前1042年繼位。“分陜而治”的決策當發生在此前后。

當年周、召二公商定,鑿了一根高三米五的石柱栽于分界之處,稱作“立柱為界”。據史籍《左傳·隱公五年》記載:“自陜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陜而西者,召公主之”。

所以從新取了名字!
東邊的,就用了“人”字朝右朝東的意思,起名就是這個字:

這個字繼承原來的那個字,繼續念jia。

西邊的,“取”入字朝左朝西的意思,起名就叫這個字:

這個字念shan。

也就是說,這兩個字取的,就是分開了上面那個最早的jia字的意思。

這才是陜西的來歷!不管是陜還是陝,聲部是與夾、?有關,但本身是一個拆開封地的會意字!

陜西的朋友們!你們旁邊的那個叫陜(jia)的國家,早在就被滅了幾千年了!!!陜這個字也已經廢掉了上千年了!請放心食用!不會肚子疼!

流沙河這種老人早就脫離這個時代了。回鄉之路更容易找,現在有自動導航GPS,衛星在天上指明路途!不需要認識陜是否是陜(jia)還是陝(shan)。輸入陜就可以找到回鄉之路!

流沙河,他的解釋才讓你們陜西人忘了本!


什么玩意兒啊,什么邏輯啊!他就是看聲符走火入魔!反正有聲符的就不能改。神邏輯!

再說一個,他不但對聲符走火入魔,對象形也走火入魔的詭異解釋。

流沙河對個的詭異解釋

他只憑想象就認為。把竿當做箇的來源。他不看說文解字嗎?我聽說他有說文解字啊!說來說去,意思是,要用竹這個字的一半來代表個。一撇一橫一豎才可以。而不是一撇一捺一豎!橫和捺是子行不同!

個是丁的錯寫,丁又是蜓的樣子。我不懂啊,他寫的文字狗屁不通啊,我看了三遍都沒有看懂,他是怎么把個和丁聯想起來不說,還不懂丁和蜻蜓聯想起來的,這是一個文學家嗎?最后的“他還把丁字的篆文誤認成箇了”,里面的他是誰?

流沙河的這種學術態度,只能讓我感到鄙夷!深深的鄙夷!!!我也不多說。我也不拿說文解字什么的解釋,盡管我也知道不少,可有人比我解釋的更好,我就用更好的來打臉,打臉更徹底!看看人家這文章,這才是真正的考據文字的好文章!

《“個”“箇”“個”考》
作者:太極螳螂
來源:漢典

這個文章,核心考據,
出現的是最早的。
是在東漢的時候才出現的。
是最晚出現。唐代雖然出現了,但用的就很少。
最終我們選了一個最近使用的字,而且意思還是最偏的那個字:

流沙河解釋這個字還振振有詞!該不該罵他呢?

太極螳螂文章最后的結論還是發一下:

“個”是最古老的,主要意思有,一是稱古代明堂四周的偏室曰個;二是箭靶上的部位;這兩個含義是必須用個的。三是量詞,在用到這個含義時候,古人多用“箇”代替,或者用“個”。另外,個還有“此,這”的含義,比如個中滋味,解釋為此中滋味,這是個后起義;再有就是口語里面常用,就是助詞,例如
“若不知得盡,卻盡個甚么”,《朱子語類》。
這三個含義,后來都可以用“箇”或者“個”代替,但是箇用的較多。 “個”,在古代還有偏的意思,只是這個含義基本上沒怎么用過,等同于“箇”,不完全等同于“個”。

在唐代以后的繁體字體系里面,除了某些特殊地方(偏室那個含義只能用個),基本上是混用。四庫全書里面“個個箇”出現次數分別是6094、7700、42044,“箇”用的最多。但是“箇”沒有“個”的某些含義,簡化字里面,“個”“箇”均簡化為“個”,無論是從字的含義來講,還是字的發展過程來講,還是從學習書寫便宜來講,都是很成功的。

看了整篇考據文章,會明白,“箇”其實就是發明出來為了替代“個”的一個形聲字,用的是最多的。可流沙河中形聲字的毒,持續支持詭異的形聲字!用個替代箇就很無理!個連最基本的形部含義都失去了,只保留了聲。形沒了,流沙河還支持個!他這是幾重標準?若要好好按形聲字來,就堅持箇,把個和個都扔了。不,他沒堅持!

綜合他對墻、廣、廠,個讓我看到了一些古代秀才對一些漢字的詭異且無理態度。

再舉個例子,你認識這個字嗎?

記者:讀qiang?
掛瓜:再讀。
記者:讀se?
掛瓜:這就對了嘛!讀se!就是苦澀的澀!
記者:這與不相干啊。
掛瓜:但這就是帶聲符的字啊。造形聲字。
記者:那澀又該如何解釋?
掛瓜:澀的本意就是不好拿東西,古代文字就用了正反四個止來造了這個字。

后來漢字轉變,寫錯了上邊,把上邊的止寫成了刃。

可有人認為不好,就用了三個止來解釋這個字,就產生了來變相還原原本的象形字:

不知道什么時候加了三點水,就變成了當前繁體字常用的字:

但不是形聲字啊,不好認啊,就造了形聲字

可還是有人不滿意,就把象形和形聲再湊湊就成了終極版的字:

??

厲害吧,這些字都是一個字,簡化字是:澀!

我為什么提這個字?因為說文解字用的就是這個字:濇,但現代卻不用這個字,可見中間經歷的變化有多么復雜。

如果這個字“??”還不能滿足流沙河這種人,那我也無話可說了。我知道他肯定有理由辯解,可我是按照他的邏輯來推導的啊。有聲符就不能簡化,一簡就麻煩,一簡就認不了發音,認不了發音,漢字也就完蛋了。這不是他的邏輯嗎?

流沙河的邏輯:漢字形聲字百分之九十。不能簡,一簡就壞了。

就這一個字,古代人造了一群,“他們認為對的字”,最后誰也不服誰,最后就產生了7、8個澀。發明這些字的這些人的態度就像流沙河一樣,把字當做他們消遣的一種玩意兒,

看到這些字,我都可以編一個故事:
這個說,我不會讀,得加上聲符。形體不重要。
那個說,不能改,象形重要。
還有人說,上面不能寫錯
又有人說,下面不能寫錯。
旁邊有人說,你加了三點水不符合古代造字,不對!

反正一個字,誰說都有理。這些異體字背后,就是一群典型的流沙河形式的人。他們把一個個文字當做游戲。世界上不多流沙河一個,也不少他一個。有的是瞎說的人。

而且,前面我也提到過了,流沙河不考據古代的發音,用現代發音來解釋,這不是可笑之極嗎?。

記者:那么古代最流行的是什么發音方式?
掛瓜:古代流行的最久的發音,莫過于洛陽音了,是古代標準的讀書發音,如唐宋都是洛陽音。哪怕長安都有他們自己的本地方言,如果用長安發音上朝,也會被笑話的。有個野史典故:武則天時期,依靠告密在朝廷當官的侯思止讀書很少。一次,他在朝堂上跟其他大臣講話,說到“豬”字時,沒有按當時標準音即“洛陽讀書音”讀成“dyo(雕)”,卻按首都長安的音讀成“jyu(誅)”,鬧了笑話,被大臣當場恥笑了一番,武則天聽說這個故事后忍俊不禁,笑個不停。

一個“豬”的發音,逗樂武則天。而豬的發音,光看各種韻書,就知道發音有所改變,可經歷過幾次的改變,現代人并不清楚,只能用現代人習慣的發音。豬就是形聲字,說文解字說:“從豕,者聲”,可現在呢?聲部早已失去意義了。就算失去發音又如何?現代人一定知道它被發明出來的意思,豬就是豕!發音出了問題,妨礙我們正確使用這個字的含義嗎?

從這個字就可以看出,流沙河書里面所說的危言聳聽的“一簡就壞了”,不用他說的以后五百年的事情,這就有鮮明的例子在眼前,還五百年?距今一千年的都有!壞了嗎?我沒有發現壞了,壞什么了?發音出錯,這不是簡化字出現而造成的問題。

記者:這洛陽音,現在還能找到嗎?
掛瓜:可以啊,有一個地方你可以聽到,去聽京劇。京劇的主要的角色的念白,就是洛陽音。小角色念白就是北京話。我是當年聽侯寶林先生的《戲劇與方言》注意的,我提到過我是山東人,在《戲劇與方言》內,舉山東話的例子用的是諸葛亮的戲,他那一段說,“囑咐與你什么什么,街亭難保”的。侯先生把囑(zhu)念(ju),類似菊的發音,還不完全這么發音。挺有趣,我就好奇就去查了下。原來京劇想要把主要角色的口音弄得比較特殊,就用了發音像唱歌一樣的中州韻,也叫洛陽讀書音,稱作韻白。就是用發音來區分上等人和下等人。就比如西廂記里面,崔鶯鶯就一定用韻白,紅娘就是北京話念白。

記者:也就是說用聲部發音并不準。
掛瓜:并不是說就一定不準,是你不會知道之后1000年。

  1. 這個聲部還是這么念,
  2. 聲部所組成的這個字一定還按照聲部去念。
  3. 這個字是否會脫離聲部成為一個獨立發音。
  4. 這個字是否保留了原始聲部的發音,而聲部的發音變了。

因為怎么發音并不是我們說了算的,是后人的語言習慣說了算的,我們現在的發音就是最大的例證。當今漢字,已經傾向于成為一個個獨立的符號,盡量保留自己獨自的發音。而且教學也比以前方便,師資也多。我們有基層教師的教育,還有拼音系統去輔助發音方式,有錄音,錄像這一系列手法。發音難道還靠以前的形聲字的聲部來傳播?保留以前可以保留的,來簡化現在的漢字。像流沙河這樣強行保留這個方式,就是一種時代的倒退!

中國方言發音那么復雜混亂,但令所有中國人自豪的就是。不管如何發音復雜,我們用的字還是漢字!換句話說,一個漢字可能對應了多種不同發音。外國語言學者,對漢語很驚奇的就是。按照西方發展的規律,中國這片土地,應該因為不同發音產生不同文字和文化。可我們漢字卻一直是主流文字,我們用我們的文字融合了許多民族,才產生了現在的漢族。即便古代一些國家發明了女真文、黨項文、渤海文、契丹文來對應他們的發音,可都湮滅在歷史中。就算保留下來的蒙古文,滿文,維吾爾文,都不會成為主流文字。

所以現在專職的語言學者們。考據文字,就是去考據文字,不輕易去考據發音,考據發音就去考據發音。然后根據不同時期,在把二者結合起來綜合考據。不根據時代背景、歷史背景,把文字和發音結合在一起考據。這本身就是不科學的考據方法。

流沙河放在網上的書,就不多言了。爛書一本,還好意思出版!晚節不保!

都說不應該抬一個人貶一個人,但面對流沙河,我不得不用這種方式貶低他啊!誰叫他用繁體字來貶低簡化字呢,還這個不能,那個不能!

這使我不得不抬出我喜歡看的,書法家康殷先生的書《古文字形發微》來貶低一下他。

(注:作者本人有這本書的實體書籍,自己拍照,縮印。而且這本書紙張是黃色的,黑白化,會有些繁瑣,就從網上下載了電子說截屏。實屬無奈,抱歉)

看看康殷先生的字,再對比流沙河的字,
看看康殷先生對爿的解釋,再對比流沙河對于爿只當做“聲符”,卻一點都不解釋的態度

這才是一個研究文字的人應該有的態度!


(小人物,不是什么知名大V,文章可隨便轉載,轉載到流沙河能看到的地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8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34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327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54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37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83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5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14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25評論 1 332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5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37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4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73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5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43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9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