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陳海賢老師會講到意義感來源于人生故事。而人生故事又是經過人們對事情的加工而成的。書中講到其實人這一生就是在完成一個獨特的屬于自己的故事。而人生故事又屬于人格的第三個層次也是最核心的層次。關于這個,我還沒有理順。
書中引用了麥克亞當斯把故事分成兩類:一類是挽救式,一類是污染式。挽救式故事通常有一個糟糕的開始,會遇到各種困境,但隨著不斷努力和探索,會不斷走出這些困境,過去的糾結可能豁然開朗。即使痛苦無法徹底消除,也會積極地接受,去獲得內心的安寧。而污染式故事 最開始的生活還不錯,但是現實會逐漸把原先不錯的生活打破。會遇到各種麻煩,麻煩就像污染源一樣,污染原先的生活,而人們對此無能為力一步錯步步錯,最終在悔恨中懷念過去。
如果說故事是每個人自己編織與選擇的,那么我們想過哪種生活,也可能通過編織故事來實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