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中山小學 黃小海
黨的二十大首次將“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寫入報告,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作為推進教育數字化的重要平臺,全國各地都在積極開展平臺的應用試點工作。我們學校作為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后簡稱“平臺”)的試點校,我有幸也加入到了這個探索的行列,應用智慧平臺開展了一節“雙師課堂”。
此雙師非彼雙師
網絡搜索對雙師課堂的解釋是:“雙師課堂的“雙師”,指的是一位一線城市“名師”加一位當地城市“輔導教師”,上課模式為“名師”通過一面高清液晶巨屏線上實時講課,“輔導教師”在當地城市的線下課堂進行課堂管理,并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跟進督導、鞏固練習、批改作業等課堂服務。”,網上對于雙師課堂的解釋大部分都是如此,類似于麻吉星中的同步課堂,兩位老師與學生都是同時在課堂上,只是一個在線下的現場一個在遠端的線上。
在平臺的場景介紹中,對雙師課堂的解釋是:在日常授課中“教師通過大屏,利用平臺的‘我的授課’功能播放國家優質課程,結合線下教學活動開展課堂教學?!逼脚_提供的操作流程為“1.教師通過大屏播放微課;2.教師通過大屏拓展講解;3.學生參與課堂互動?!?/p>
平臺上的解釋與網絡上理解的雙師是有區別的,平臺的雙師課堂并不是兩位實時在線的教師,而是一位現場的教師加上一個國家優質課程視頻。
課程視頻由一位教師搭配課件主講,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會有提前錄制好的學生配合回答,模擬真實的課堂互動場景。整個視頻在20分鐘左右。平臺的雙師課堂中的另一位教師指的就是視頻中的主講教師。
兩位教師,以誰為主?
如上分析,平臺的雙師課堂中的雙師不是真正的兩個教師,而是一位現場教師搭配一個虛擬的教學視頻。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誰為主呢?還能以線上的那位虛擬名師為主嗎?我想是不行的,因為該虛擬教師并不能根據學生的變化而變化教學,因此主導課堂的應該是線下的教師。既然如此,現場的教師就需要決定視頻的什么部分要什么部分不要,什么時候播什么時候停;就需要教師充分理解教學視頻的設計思路,準確把握視頻中的教學重點難點,熟悉視頻各環節的時間位置,這樣才能在上課時根據現場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的準確的使用課程資源。
綜合來看,兩位教師,以誰為主?我認為在結合本班學情的情況下,在備課環節,年輕教師可以以視頻教師為主;有經驗教師在自己備課基礎上選用視頻中有用素材;優秀教師就可能不一定需要雙師課堂。而在上課時一定是應以現場教學的教師為主的。
通過數據看教學改進
教學決策由現場教師的我來完成,就有必要對教學決策進行反思改進。
這道題從開始答題到最后結束將近用了7分鐘,當時課堂上我面對80%的正確率以及所剩不多的課堂時間在進行教學決策時有些猶豫,是進行小組交流好呢還是進行選項挑人回答好?在課堂上我選擇的是進行選項挑人,挑人順序是B(37號)、B(5號)、A(25號),正確的選項是B。我的意圖是想借正確學生的發言來盡快結束這道題,結果隨機挑到的學生也沒講清楚,最后還是由我重新解釋了一番。這段的教學顯然是低效的。如何改進呢?為什么選擇正確的學生也不能表述清楚道理呢?課后與徐國裕老師進行交流,徐老師認為這道題學生存在困難是由于學生題目中的數量沒有弄明白,沒弄明白數量就不能根據今天新學習的數量關系解釋清楚問題。
因此我首先需要改進的是在前面的教學中,布置相關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學會尋找題目中的數量。同時,我也在反思,當再面對80%正確率的題目時,我該如何教學?此時,我想教學的重點不應該停留在該題的正確選項是什么?而應該引導學生如何能夠清楚明白的說清道理。那么我就應該提供學生相應的交流表達時間(時間長短根據題目復雜程度而定)并提供表達的思路,提醒學生表達的重點:根據黑板板書中的數量關系結合題目中的數量進行交流表達。這樣既能激發那正確的80%學生積極參與交流,也能夠幫助剩余的20%學生理解題目,明白道理。
通過這次的“雙師課堂”實踐探索,我進一步認識到無論什么樣的課堂,課堂永遠應該是學生的課堂,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應該是以學生為本,以為了學生更好思考,更好的體驗與更好的表達為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