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點評作業時,劉老師作業讓人眼前一亮,卷面干凈,大小勻稱,點畫排列有序,他還在點畫下面做了序號標示。當我點擊打開圖片時,更是讓人驚嘆不已,這是初學的老師嗎?
若不是認識接觸過老師,我還真不敢相信初學楷書能寫這樣,劉老師跟我說他對書法一直是門外漢,也曾經拿過毛筆涂鴉過,但沒見成效已經放下數十年了,直到伏羲云書院《曹全碑》體驗班開班,才再次點燃學習書法的火種。
“我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者,最初正式學習書法是今年五月份教授辦的《曹全碑》體驗班,結業竟然寫出了我人生第一件書法作品,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可以說進步神速,出現了我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效果。
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功效,首先歸功于教授的無私傳授,還有教授科學的教學方法。
還有就是我幾十年的太極拳功夫,在我的書法作品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劉老師如是說。
幾十年的太極功夫我們自然無法企及,但這是最為關鍵、核心的因素嗎?顯然不是決定性因素,不然書法家都要先成為太極高手,那究竟是什么使得劉老師在書法學習上能無往而不勝呢?
在劉老師《探索必勝秘訣學會必勝法寶》的文中我發現了他必勝的法寶。
首先是他在學習過程中有記錄筆記的習慣。他記筆記還有自己的一套,先是認真地聽,有選擇性地去記,遇到重點有時還會反復摘錄。
其次是吃透教授所講內容,認真領會理解其精神內涵。
再次是實踐每一課的重點,對每一點要領都不放過,都要學習,好掌握好。劉老師還總結了三個重中之重;
一是有決勝的信心
和勇氣;
二是掌握書法必勝的秘訣;
三是要熟悉乾坤格的運用。
縱觀下來,老師的學習三部曲似乎沒有什么特別,用一個成語來概述就是“知行合一”。
或許正因沒有什么特別,才沒有得到我們的重視,對照我們作業的情況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提交的作業可謂是“一人”千面,作業模版格式已發布在群里,但我們能按格式提交的有多少呢?
我們真的認真聽了?真的聽懂、聽明白了?
如果沒有,我們還沒開始拿筆其實就已經敗了,接下來等待我們的就是連戰連敗,當拿起筆寫的時候發現怎么這么難看?再寫一個又再寫一個,發現還是一個樣,為什么呢?
思想影響行為,我們的腦袋里的想法不對路,行為自然就不對路,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
寫顏體楷書起筆的時候如果不用逆向藏鋒我是寫不出那圓頭的,有一年多時間了,還是沒搞明白那圓頭教授不用逆向藏鋒起筆也能寫出來,我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直到這次參加福壽康寧面授班,看了教授演示視頻我才明白過來原來是這么回事,無非是“頓、挫、立”三字的運用,然而我們只學會這三個動作也很難寫出來,因為我們聽得不夠徹底,方向、角度、力度、時機把握的不對都難有成效。
劉老師學習對每一點要領都不放過,在下筆前他就已經成竹在胸了,寫的時候自然底氣足,我想這是他“一次就能做好”的關鍵所在。
對每一個要領都不放過,知行合一。
我們一起向劉老師學習,向劉老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