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高曉松作詞,許巍演唱的一首《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茍且》刷遍朋友圈,情懷才子高曉松再一次用情懷征服了廣大文青的心。一時間,“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快被文青玩壞了的短句,因為被高曉松這種文青始祖“加持”運作,而愈發顯得生動起來。
事實上,這首歌之所以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鳴,與其說人們被“詩和遠方”帶來的美好意象所撩撥而騷動,不如說大部分人是被歌詞中“眼前的茍且”戳中心臟。
因為“茍且”兩個字,恰如其分地描摹出了很多8090后當下的生存狀態。這一部分人,恰好是文青最集中的年齡段,心中理想的火焰尚未熄滅,但又不得不面對這個社會殘酷的叢林法則,大部分人雖然糾結卻郁郁不得其解,只好一天又一天地混下去。粗布麻衣,房貸如山,草煙濁酒,鍋鏟尿布的生活,清 顧嚴武《歲暮》有詩云:“流離三十年,茍且圖保暖。”大概說的就是這么個情況。
“茍且”之下,但是每個人對“茍且”的態度不同,比如有一些人對“詩和遠方”嗤之以鼻,大部分人僅僅停留在意淫的階段,而另一些人真的會追尋“詩和遠方”而去,只不過,每個人對“詩和遠方”的理解不同,追尋的方式和擁有的能力也不盡相同罷了。
2、
同學小A,女,樣貌甜美,家境小康,大學學的中文,可能看多了言情的緣故,長得像不染纖塵的小龍女,滿腦子更是不切實際的風花雪月,對小A而言,“詩和遠方”就是長輩口中不般配不現實的愛情,是張生崔鶯鶯,是羅密歐與朱麗葉。
小A一畢業就嫁給了遠在甘肅老家的高中同學,據說此同學高中畢業后就留在縣城里打工,家境貧寒且有個好賭的母親和吸毒的父親,但是在小A讀大學的四年里一直窮追不舍,為了小A坐40個小時的硬座來看她,小A生病他可以徹夜不睡守著她,小A來例假他會把手搓熱了一個晚上給她暖肚子,讓小A大為感動,于是不顧父母的強烈反對,很快與其私定終生。但倆人結婚不到一年,很快就離婚了。據說小A婚后過得并沒有自己想象中那樣幸福,青梅竹馬的高中同學也并沒有像從前追她的時候那樣對她好,三天兩頭的酗酒和家暴終于讓小A狠下心了斷了這段婚姻。
婚姻失敗的小A背起行囊獨自來到了北京邊闖蕩邊療傷,在一次宿醉中結識了酒吧里帥氣體貼的調酒師,見多識廣的調酒師顯然對女人有著豐富的狩獵經驗,半夜下班后帶著苦等他的小A在路邊攤吃滾燙的熱粥宵夜,為她搓手取暖;為了小A和流氓掀桌子;寒冷的北風中用外套裹著小A在護城河邊上數星星…這些偶像劇里的套路,讓小A瘋狂迷戀上了調酒師,并很快懷上了對方的孩子。但結局你或許猜到了,小A將懷孕的消息告訴了調酒師后,對方很快就失聯了,原來調酒師早就被富婆包養,來酒吧做兼職也是富婆介紹的工作。
據說那之后小A一直過得蠻慘,前夫打聽到她到北京闖蕩,三天兩頭上門威脅要錢,而調酒師的富婆靠山則雇人三天兩頭跟蹤,揚言要摘了她的子宮。小A過了好一段東躲西藏的日子,今年年初,她獨自背包黯然回到了甘肅老家。小A心中,愛情是一切“詩和遠方”,然而除了“眼前的茍且”,這個世界什么也沒有回贈給她。
3、
同學小B,男,文藝青年,畢業后供職于某保險公司,小業務員一枚,每天除了陪顧客喝酒,就是陪顧客喝酒,一次同學聚會,爛醉如泥的他吟詩幾首后,曾恥笑身邊的同事,說他們現在賣命的目標是四十歲后換一個沒有酒精的肝,再換一個能實現正常排泄的腎,他特別提到某個逢喝必吐,吐完接著喝的“傻缺”,擺擺手說自己不想再過這樣的人生。
同學聚會后不久他就辭了職,然后去了一趟遙遠的西藏,去西藏不久后他就將微信名改為“回到拉薩”。一個月后我們收到了他從西藏發給我們的明信片,大概是寫了些“花無百日紅,人無再少年”一類的話。據知情者說小B跟著一幫驢友從拉薩到阿里徒步了一圈,完事以后驢友們紛紛作鳥獸散,唯有小B認為在西藏找到了自己靈魂的歸宿,干脆留在拉薩和人合伙開起了客棧。
小B閑云野鶴的生活自然是令我們羨慕的,他的朋友圈里,曬的全是高原特有的湛藍的天,靜若銀盤的海子,經幡拂動的廟宇,還有慵懶的客棧生活,我們確信小B找到了自己的soul style,一邊日復一日地在為生活搬磚,一邊心懷嫉恨地看著他日復一日地用藏區的美景在朋友圈刷屏。
然而小B的傳說在江湖上流傳了一陣子后,也漸漸沒了下文。最近聽說有人在小B原來供職的那間保險公司又見到了他。原來小B在拉薩開了兩年的客棧,因為管理不善連續虧本,而將多年來的積蓄賠了個精光,又因為身無一技之長,只好回到起點重新開始。
“詩和遠方”固然很美,但問題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就能抵達。
畢竟生活是殘酷的,據說面試的時候,面試小B的HR就是自己從前最看不起的那個逢喝必吐的“傻缺”同事。
4、
同學小C,性別女,標準學霸,但是其他就是標準路人甲,也許是因為相貌平平,性格也平平,找的男友除了和她一樣是學霸外,各方面也很普通。直到畢業,好多同學提起她,表情都是一臉茫然。
小C畢業后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雖然是曾經的學霸,履歷很漂亮,但是因為畢業那一年正好趕上金融危機,找工作非常難,所以小C這樣的高材生剛進去也只是做文員。小C的學霸男友則供職于一家IT公司,從最底層的程序員做起。
入職后,小C和男友在兩人公司的中間地段租了個一居室的老公房,雨天必漏,雪天必寒,廚房和衛生間在一起中間拉道簾那種。為了省錢,倆人下了班哪都不去,小C看書考注會,男友接私活給人寫游戲軟件,倆人最大的樂趣就是拉著手到樓下的川菜館子要一盆酸菜魚配啤酒,喝到耳熏面熱再爬回出租屋繼續備考干活,在同學看來,他們的生活乏味的不值得一提。
就在最近,關于小C的消息卻在同學圈里炸開了鍋,傳說小C早已離開那家會計師事務所,目前供職于某世界500強公司,任財務總監,坐標上海。而小C的男友呢,現在成了小C的老公,目前是最熱的互聯網行業技術大牛,在僅次于BAT的一家互聯網上市公司做高級研發。
至于“詩和遠方”,我們還在計劃到底是去普吉劃算還是巴厘島,人家早已穿越了亞歐美洲大陸,目前正準備去南極看看;我們還在對莫言海子紙上談兵,人家早就去瑞典感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盛況…
小C成為人生贏家后,有知情的同學深扒過小C的成功史,發現小C的生活并不如大家所想的那樣一帆風順。比如小C考過注會后,被嫉妒心強的同事排擠算計,因為一點小錯被同事抓著把柄向老板告狀,而丟了工作。那個時候,小C的男友在接私活的過程中,認識了一個網上的MM,兩人一來二去擦出了點小火花,小C差點成了言情劇中被橫刀奪愛的悲劇女一號。…但是神奇的是小C一點兒不抑郁,沒有瘋,心沉似鐵地活下來了。
在很多人羨慕小C現在的生活時,在小C眼里,卻似乎從來沒有什么“詩和遠方”,只有以一顆內心強大的心,將一個接一個“眼前的茍且”像怪獸打斗升級一般,一個接一個地PK下去。
5、
有人說,小A和小B之所以只能在“眼前的茍且”中度過一生,主要是沒有小C的運氣。也有人說,小C成為了人生贏家,但活的不夠文藝,不能算擁有“詩和遠方”,其實不然。
生活里,很多人像小A或小B那樣,錯誤地將一種書面的缺乏生活檢驗的“烏托邦”式的文青理想,奉為“詩和遠方”,比如過分渲染表演式的人格,比如門不當戶不對的愛情,比如拍腦袋式的職業抉擇,這種將理想轉化為沖動盲目的行為,不是真正奔著“詩和遠方”而去,而是將自己從“眼前的茍且”推入“遠方的茍且”的一個中間過程。看上去越是美滿浪漫的事物,實際上越是陷阱滿滿。
反觀小C,眼睛只看著當下的每一天,但是不管是事業還是愛情,她這種水滴石穿的韌勁依然為她贏得了現世和現實的安穩和幸福。
什么才是“詩和遠方”?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前提下,一切離開“眼前的茍且”來談“詩和遠方”,都是不負責任地耍流氓。反過來,“詩和遠方”不應是一個語焉不詳無病呻吟的意象式概念,而是窮居陋巷時的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是寒冬臘月里的綠蟻焙新酒,紅泥小火爐,是很冷的眼和很熱的心,是潦倒時的不屈不撓和發跡時的不驕不躁。所謂的“詩和遠方”,其實是心態上的“出世”和行動上的“入世”。
什么樣的人才配擁有“詩和遠方”?
是經得起平淡的流年,內心強大不懼茍且的人。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里提到,人生有三層境界,一種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是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是“眾里尋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抵達了第三種境界后,人生穿越了大開大合的歷史洪流,進入到也無風雨也無愁的禪定狀態,所謂的“詩和遠方”的終極體驗,其實是一種人生境界。
遭遇過人生的不幸,仍然熱愛人生;遭遇過人生的背叛,但仍然勇敢去愛;看見過人生丑惡,但仍付出善意。這樣的人,無論人生是悲是喜,都能看透人間煙火;無論是眼前的茍且還是遠方的田野,都改變不了初心。學會逆流而上,和生活握手言和的人,才有資格活好這一生。
畢竟眼前的茍且固然面目可憎,但是唯有咬著牙走下去,才能一步步靠近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