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實驗并不是心血來潮,而是腦子被門夾了。前幾天剛剛看完“中國黑暗料理界扛把子作品展”搞得糯米同學也躍躍欲試。介于晚飯吃的火鍋,加上服務員送的西瓜片有點多,再加上,實驗者當天實在閑的蛋疼。
實驗對象:左圖為吃剩的西瓜片(贈品),右圖為中山公園某火鍋店的鴛鴦鍋,糯米同學打算下辣鍋。
為了能夠看到效果,實驗只選取了一片西瓜入鍋,為的是可以讓大家看到涮西瓜前后的對比效果。
實驗預測:糯米同學認為,同屬瓜類食物,冬瓜和西瓜在結構上有一定相似之處,吃過涮冬瓜的同學可以自行想象一下估計味道就是甜一點的冬瓜。形態上,西瓜的瓤要比冬瓜硬一些,即使火鍋涮完應該也會比冬瓜略脆些,不會入口即化。
。
。
。
。
。
。
。
其實糯米同學除了吃過這兩種食物之外,都不了解冬瓜(蔬菜)和西瓜(水果)是怎么長的。
實驗過程:入水前和入水后沒有明顯變化,右圖為下鍋浮在表面一分鐘后的西瓜,基本還是一片完整的西瓜。
當然此時火鍋店已經有兩三個店員在竊竊私語了,他們的心理應該是崩潰的,糯米同學不敢拍下他們的表情,怕被送到精神病院。
入鍋6分鐘后
。
。
。
。
。
。
1分鐘后和6分鐘后的對比
撩起的西瓜片如右圖,除了水分大量流失后引起的“萎縮”,硬度明顯降低,戳一下感覺像小時候嘬過的“綠舌頭”,軟軟的,顏色比原先更為鮮紅,西瓜吃飽了辣油當然紅啦~~~
為了讓各位同學看的更清楚,糯米同學把實驗西瓜放到“正常”西瓜的旁邊。
體型和顏色的改變還是非常明顯的。周圍來來去去的火鍋小哥從兩三個變成了四五個,一邊看著糯米同學和她的小伙伴,一邊偷笑。。。。。。
好了,現在是最關鍵的品嘗時刻到!!!其實糯米同學是不期待的。然而,俗話說:自己涮的西瓜,跪著也要吃完,是吧。
口感上,和冬瓜相比,涮西瓜的比涮冬瓜更有彈性,連西瓜皮的部分也被涮的軟而有彈性的。味道上,其實是感覺不到太重的辣味,可能是因為甜度和辣度抵消了,只是咀嚼多次后西瓜的清香和微甜還是留在嘴里的,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咸味。總體來說,味道非常奇特。糯米同學的小伙伴表示,除了脆度不夠,涮西瓜的味道更加接近醬瓜。對,就是我們吃泡飯時候的醬瓜。
醬瓜亂入
趨勢估計:糯米同學把吃了一半的涮西瓜繼續放在辣鍋里泡了5分鐘,把青色的囊也吃了,“基因突變”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要結賬的關系,周圍有個小哥,實在沒有辦法拍照。
就這么愉快地結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