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早起看到一篇文章把我逗笑了,標題是“你才是作家,你全家都是作家”。呵呵,什么時候起“作家”也成了罵人話?竟然也有人叫過我作家,可我沒敢這么懟,我只敢說我是躺家,在外奔波一天回去就躺著,很少坐家。
? ? ? ? 我的閱讀量還停留在上個世紀80年代,那時也買不起書,抓住什么看什么,但那時的環境也有限,不至于抓到不堪入目的東西。現在敢嗎?我現在時常提心吊膽,既怕我的女兒沒有閱讀習慣,又怕她們抓起書來亂讀。所以時常告訴女兒“要讀書,但不要亂讀書,亂讀書不如不讀書。”可該怎樣選擇書?我卻又指導不了女兒,現在的信息量爆炸式泛濫,女兒怎么會聽我的陳詞爛調?她們嘴里蹦出的網絡詞匯時常讓我不知所云,膽戰心驚。
? ? ? ? 我曾經是那么愛看書。小學就訂閱《少年文藝》《故事會》《少年月刊》,中學開始看小說、詩歌,從《收獲》《百花》《小說月刊》《豐收》,一切能抓到手的讀物上認識那個年代的許多作家,那時的我抓起書來可以廢寢忘食,沉浸在書的精神世界里覺得生活簡單而美好。到90年代才接觸一些世界名著,覺得世界名著晦澀而難懂,尤其記不住人名,但直到今天,那些書上對人性美好的闡述和那些閃耀人性光輝的句子,都在影響著我的審美和對生活的選擇,我看過最多遍的名著是《傲慢與偏見》。
? ? ? ? 不知從哪里看到一句“天氣冷的像個笑話,日子過的像句廢話”,我竟對號入座,覺得這就是我生活的寫照。
? ? ? ? 因為有個會講古朝的父親,從小便對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充滿濃厚興趣。最早的課外閱讀就是父親那些厚部頭小說《隋唐演義》《說岳全傳》《三俠五義》《七俠武義》《西游記》《水滸傳》,甚至那時家里還有過白話本的《紅樓夢》……為看這些書我沒少挨打,因為一看起來我就昏天黑地,不吃飯不睡覺不寫作業,有時為了躲挨打干脆找不著人了,再出現時又一頓暴打,但我疼在身上美在心里。為此,老媽燒過書撕過書,我也在小學四年級留級了,并被轉到縣城小學,我竟渾無所謂,只是被老媽燒掉的那些書疼在心里,比挨打疼多了。
? ? ? ? 到縣城上學后,視野開闊很多,能接觸到更多的書。我把對老爸那些評書演繹的興趣轉移到了抗戰小說,戰爭的激烈,民族的大義,血肉模糊的場景看的我血脈賁張,然而僅限于看熱鬧,囫圇吞棗,前面看后面忘。上中學時又開始熱衷文革小說,那些饑餓,那些貧窮又混亂的歲月,那些知青們艱難的愛情,我常常把自己的精神抽離于現實,有時合上書竟不知身在何處。這樣的興趣也沒長久,言情小說就開始流行在校園里,最火爆的就是瓊瑤阿姨。那時在校園里看瓊瑤小說,唱鄧麗君的歌,就是學校潮流人物,時髦至極。我把青春期的騷動幾乎全放在書里,別人談戀愛我可顧不上。所以我沒有早戀問題。
? ? ? ? 隨著年齡增長,這些純故事的小說已滿足不了我。開始喜歡一些有哲思的散文,和一些似懂非懂的詩歌,比如徐志摩“我不知道風往哪個方向吹,我是在夢里……”“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有一天在同學家發現一本《唐宋詩詞鑒賞》,一下子就掉進去了,覺得這才是文學,前面看那些太庸俗了,簡直不好意思,于是白天晚上抱著厚厚一本背,有時我媽打我時也大聲背,表情類似抗議,她就說你是不是罵我?我偷偷笑。直到今天,那些背過的宋詞大多還了回去,但那時的背誦卻煉就了我的語感,以至到現在有時醉酒胡吟幾句別人聽起來還像模像樣。那本《唐宋詩詞鑒賞》在無數次搬家中丟了再買,買了再丟,現在還放我床頭。
? ? ? ? 半生無趣,所有的趣味都在書里。賈平凹還不叫賈平凹時,我在鄰居家雞窩里掏到一本書,沒皮沒面,糊滿雞屎,我僅舍得撕掉前后兩頁,其他用濕毛巾擦擦就捧手里看了,那本書叫《山地筆記》,到現在我都認為那本書比賈平凹成名后的那些書好看。鐵凝的《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改編成電影《紅衣少女》,一時間滿大街紅衣少女,大概就是那個年代的時裝潮。張賢亮《綠化樹》里對饑餓的描述讓我這輩子再沒敢想過“窮”字,是真沒趕上那個時候。說來也怪,我如此饑不擇食的看書,卻對那時風靡全球的武俠小說失了興趣,也許是小時候《今古傳奇》看多了,總覺得那些武俠小說千篇一律,全是套路。唯一熱衷過一本《玉嬌龍》還不是因為武俠,是關注玉嬌龍和仇小虎的愛情。這本書后來拍了同名電視劇和電影《臥虎藏龍》。
? ? ? ? 人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在離開學校后戛然而止。踏進社會的我就一直為生存奔波,再也靜不下心來看書,卻又被時代浪潮推到另外一些書面前,西風東漸,成功學來到了中國,各種各樣教你成功的書,怎么說話,怎么裝扮,怎么銷售,比較典型的有《厚黑學》《肯耐基大師》《羊皮卷》,都是系列的哦?一套一套的。其中《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真的可做人生教科書,可惜我買了N次還是丟了,為了成功,這是我買過最多的書了。
? ? ? ? 回顧過往,我的確看過不少的書,但大多膚淺,沒留下太多痕跡。92年到94年,我在農村小學代教,那是一段安然安靜的日子,我看了《平凡的世界》《紅與黑》《簡愛》《呼嘯山莊》……當時還留了幾大本筆記,在后來的搬家中也丟的干干凈凈。我就像個下山的猴子,一路走,一路丟。
? ? ? ? 99年,女兒出生。我在月子里看了兩本書。王朔《玩的就是心跳》,余華《活著》。此后大概就結束了我認真看書的生涯。2003年學會上網,網絡文學進入我的視野,漸漸感覺能看到的書越來越多,可讀下去的書越來越少。趙傳唱“生活的壓力和生命的尊嚴哪一個重要”?生活面前,我卑微如螻蟻。
? ? ? ? 2006年來到榆林,住在大街,當時街對面有家租書店,我閑時進去想租本書看,翻遍了書架也沒找到本想看的,倒發現那些網絡小說里有大量不堪入目的東西,我抬眼看看周圍,租書的基本都是些中學生,然后我跟租書老板聊,我問他把這些書租給中學生合適嗎?清楚記得他當時說“我也知道這些書是精神毒品,但有什么辦法?他們愛看,我要養家糊口”,“……”,我無言以對。不久,租書店旁邊開了家古舊書店,我淘到一本《張愛玲》,看完后舍不得還,花5元買下,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張愛玲。那本集子現在也偶爾翻起,算極少能讓我靜心的書之一。
? ? ? ? 2013年,我有了微信,從此閱讀陣地轉移到了微信上,幾乎丟開了紙質的書。時代從綠皮火車進入懸磁高鐵,互聯網使我的腦袋再也不夠用了,其實也基本沒用了,所謂碎片化閱讀把我炸的七零八碎,隨處可見的錯別字和沒完沒了的復制粘貼,使我開始覺得閱讀無聊又無趣。我已走失,且不知道如何找回?!!!
? ? ? ? 這輩子沒偷過別人東西,卻在二十幾年前順過別人家一本書。那是和同學去她們親戚家轉時,在書架上看見一本《紅月亮》,我央告著想借來看看,人家不給。我在同學的默許下偷偷裝進口袋,看后激動不已,推薦給好多同學,然后就不見了,再也沒有還回去的可能。前年和朋友聊起,她竟有心從網上給我淘到本舊書,她說是絕本,當年標價4毛3,她花了200多元淘的,我無以言謝。
? ? ? ? 那一年,我獨自一人在西安過除夕。下午出去買了一盒餅干一桶八寶粥,租了一本小說,安然守歲。窗外不知誰家信佛,整夜放著梵音,我在那一刻感受到了少有的寧靜的幸福。天快亮時,腦袋里又想起洪峰《重返家園》那句結束語“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的小心的活下去”,不然呢?以后,若還有人敢叫我作家,我也會懟回去“你才是作家,你全家都是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