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好不容易弄了張人生門票,來到這個地球樂園玩耍,我的個性是不甘愿玩玩咖啡杯和旋轉木馬這些玩意,我要刺激的,想云霄飛車、海盜船、墜樓之類的,所以當我在云霄飛車上尖叫的時候,請不要同情我,這是我排隊等了好久才坐到的。
這本書幫我們梳理了自己的所有關系:父母、親密、親子...但事實上,所有的關系,歸根結底都是和自己的關系。
你先讓自己變得開心了、快樂了,自然而然,你的快樂、開心、愉悅,這些正面能量會散布出去,滲透到你跟其他人的關系當中,他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你,會用不同的方式跟你互動。到時候,你就有更多的內在空間去接納他們,關系自然而然就變好了。
如果你連跟自己的關系都處理不好,怎么有能力去處理和其他人的關系。有一天,我們終會發現,當我真正快樂了,能和自己負面情緒坦然相處了,自然可以做好自己的角色。
也就是說,想要處理和和別人的關系,先要處理好和自己的關系。
因為,所有外在的世界,以及我們和其他人的關系,都是我們內在的折射。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喜歡玩游戲,那得知你的伴侶也喜歡上游戲時,你會很開心。但,如果你厭惡游戲,而你的伴侶喜歡上了游戲,你對你的伴侶也會生出莫名的厭惡感。
同樣一件事,你的心態不一樣,折射出的心情也就不一樣。我們的問題,就是無法和自己內在的負面情緒相處。
如何和自己的負面情緒相處呢?
Step1:正確看待痛苦
沒有人可以心想事成,這意味著每個人都會受苦。追求絕對的幸福注定是徒勞的。我們能做的,不過是認識到生活的不完美,并和這些不完美和平共處。
痛苦很正常,因為痛苦而受苦就說明你還需要長大。
人生最大的成長來自于受苦中,我們保持著信心和希望,把苦難的考驗當成功課來做,認為這不是老天惡意的玩笑,而是他精心為你安排的培訓。培養你接受內在負面情緒的能力,多看看書,多和有生活智慧、對你關心的友人交談,這樣會讓你比較快地走出痛苦。當我們被苦難撕裂、擊倒、折磨到不能承受,卻還是能微笑地面對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內在空間擴大了,內在力量增強了,同時,對自己和對這個世界也更有信心了。
所以,不管什么事,最終都是你的功課,而對方只是來告訴你、幫助你去加身了解自己的功課,進而幫助你完成而已。
Step2: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
其實人生中最痛苦的事,就是我們不斷地要求外在的人、事、物改變,卻不會跟自己內在那份不舒服的感受和平相處,因為外在的人、事、物總會讓我們不舒服,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我們控制不了的。你所要的那份關注和關愛,只有你可以給自己,在別人身上永遠都得不到滿足。
當你不了解自己,不認識自己時,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花些時間觀察自己----看自己喜歡什么、要什么、什么東西讓自己真正快樂。什么時候我們把眼光收回來,放在自己身上,我們就開始成長,開始認識自己了。
Step3:請為你的負面情緒負起全部責任。
我們內心的糾結大部分都源于我們的孩童心態---覺得委屈,覺得對方“應該”要怎樣。要找人為我們的情緒買單而不是自己去負責。如果有一天,你厭倦了這樣的戲碼,愿意長大成人,就有希望改變。
成人愿意享受孤獨,愿意接受痛苦,而不去逃避或是要別人負責,愿意承擔委屈而不一定要去討回公道。
當你感覺痛苦時,老老實實看著自己的妄念,忍痛去體驗身體因情緒而引起的不適,這樣就能慢慢放下。當你能夠跟你的每種負面情緒(恐懼、擔憂、憤怒、背上、嫉妒等)好好共處于當下,不逃避、抗拒、轉移、發泄時,你就成長了,你的內在智慧會油然而生,內在的空間得以打開,內在力量就會從呈現。
當然,這本書提到了很多如何處理好和其他人的關系,有幾點需要我們注意:
Tip1:看到自己的負面情緒,然后就能轉化
很多時候,其實我們并沒有看到自己在憤怒、悲傷、嫉妒..因此被其掌控。看到自己的負面情緒,是我們要修行的第一步。
.
和自己最深的罪咎和痛苦在一起,艱苦地煎熬著。不批評、不自衛,全然地脆弱和臣服。如果做不到,就靜觀一切,拉開距離注視自己。
當你能跟自己的自責、羞愧共處,什么都不做,只是和他同處于當下,那種不舒服的感覺很快就會過去。
Tip2:不要去“拯救”父母
有些“孝子”,對父母懷有極大地責任感,為了讓父母幸福,常委屈自己做一些違心的事。但事實上,我們是不可能讓任何一個“他人”快樂的,每個人都有權利決定他要快樂還是不快樂,我們只能進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不要為了拯救他們而讓自己陷進去。
之所以會產生“拯救”父母的想法,大都是因為我們對父母懷有愧疚感。我們活在父母的期待下,從小就形成了一種勢---滿足父母的期待。所以,等我們長大后,如果不能滿足父母,我們就會感到愧疚和不安。
而且,這些父母也活在操縱子女的勢中,不斷地操控子女生活。和親人的能量糾結(尤其是負面能量),讓我們很多人痛苦。放手吧,他們淹不死的。要允許他們不開心,給他們不高興的自由。因為他們也是成年人了,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Tip3:和伴侶相處,不要期待。
配偶其實在扮演兩個角色:一個角色就是你的鏡子,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的結果,所以對方的種種行為可能映照出你內在的一些特質,但卻放大了數百倍好讓你看清楚。
另一個角色是,他來教你學會一些重要功課的。因為凡是碰到的親密關系,里面都有功課要修。如果對方性格、行為是你能應付和掌控的,而且和你是不起沖突的,那你一定不會愛上他。
親密關系最大的沖突來自于我們期待對方滿足我們的需求。但你要知道,當他說“我愛你”,不等于“我會好好待你”。通常“我愛你”,指的是“我需要你,跟你一起讓我自我感覺良好”,如此而已。
在親密關系中,先設好自己的期望值,日后就不會太過于失望。而且,如果我們能夠學習滿足自己的需求,尤其是內在對“關愛、呵護、認可”的需求,那么你的伴侶就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而你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同樣地,永遠不要因為責任或是為了取悅對方而做自己不喜歡或不愿意做的事。否則你就會逐漸失去自己、失去興趣、最后失去生命力。很多人把戀愛對象當成生命的救星,片刻不想離開,耗費心力投入自己生命的全部,但這不過是緩兵之計。
最終,我們必須去面對和承認我是孤零零的一個人。怎么來怎么走,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我必須做自己最好的伴侶,而不是在外邊尋找慰藉。
一個好的親密關系中的愛是循環流動的,你給出去,對方收下了,然后又以更多的愛回應。如果你規定對方的回應方式,或是你給出去的愛不是對方想要的方式,愛的流暢就會受阻。以對方想要的方式愛他(但不委曲求全地失去自己),并且接受他獨特的回應方式,你就會擁有歷久彌新的親密關系。
Tip4:和伴侶相處中,懂得維權,學會做自己
親密關系中的問題,都是我們與父母之間問題的反映和投射。
如果你是一個不懂得維護自己權限的人,你就會碰到一個來控制你的人。而且兩人之間的關系還很容易越界。跟我們成長過程中的有些父母一樣,他們會侵犯你的界限,不懂得尊重你,所以伴侶通常是來幫你修復你與父母之間沒有修完的功課,而完成這個功課最好的方式就是:心安理得地做自己。
Tip5:跟別人的能量牽纏在一起,是讓我們沒法活在當下、沒辦法快樂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當你的能量跟任何一個人牽扯不清的時候,你都不會快樂,不管那個人是你的配偶、孩子,還是你父母。當你不快樂時,他們也不會快樂,所以送給親人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們去精力自己的事情,讓他們為自己的喜怒哀樂負責,而不是由你來負責。這樣的話,慢慢地,你和父母之間的關系就會改善,他們也會因此而變得更有智慧,知道要為自己的喜怒哀樂負責。
Tip6:如何看待嫉妒
如果現在我察覺到自己有嫉妒的情緒,我就會把她轉化成祝福給對方。因為正想的能量是相互吸引的,如果你艷羨別人所擁有的,卻把嫉妒的負能量投射過去,那么你所羨慕的東西就不會來到你這里,因為你的負能量會排斥它。相反的,如果你投射祝福的能量,那么你所羨慕的東西可能就會被你吸引過來。
Tip7: 如何看待委屈
有時,你為別人的犧牲、奉獻,實際上是出于自己被愛的需要,害怕自己不這么做就會失去別人的愛和支持。那么你就不會要求別人為你的犧牲做出相對的付出,同時你愿意放下對他們交換利益的期待,因為這一切都是你心甘情愿做的,怨不得別人。
我們做的每一件事,其實沒有一件不是為了自己。如果承認這點,就為自己所有的行為負起責任,同時,不要因為得不到感激而失望。
愛情篇:
一般人所謂的愛,其實都是控制、占有和恐懼的代名詞。
當他跟你說“我愛你”的時候,你要有個清楚的解讀:他愛的是愛上你的感覺。
如果碰到讓你一見鐘情、似曾相識又怦然心動的人,快跑!因為他將啟動你此生最重要的人生功課,他會踐踏你的尊嚴、侮辱你的智慧,讓你感到無價值、被拋棄和不被愛。
親密關系就像銀行里的一個賬戶,你需要不斷地存錢進去。每次雙方有爭執的時候,就相當于從里面提錢出來。如果我們不再繼續往里存錢,總有一天,這個賬戶會透支。
真正的愛沒有對錯、沒有條件。
我們每個人都在親密關系里找到童年時期的遺憾,如果你可以給一個人他童年時沒有得到的那種愛:支持、包容、理解,那這個人是永遠不會離開你的。
自我篇:
期望是一種負面的能量,它只會帶來失望。你的期望注定你會從對方身上得到一個負面的經驗。
對任何事情都有期望會讓你受苦。
這里的期望是相對于希望來說的。期望是說,如果得不到,我會失望、傷心、難過。而希望的意思是,我希望你能這樣做,但是如果你沒有做到,我也是ok的。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能讓我們受苦的永遠不是外在的事情,而是我們的念頭和情緒。
讓我們產生憤怒情緒的不是因為那件事情,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
哭戲也好,憤怒也好,謾罵也好,講理也好,都是在呼求愛。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獨特的、被愛的、重要的,放下這些需要,我們就開悟啦。
我會失去愛,我會孤單,我會得不到支持,但我會愛自己,我會陪伴我自己,我會支持我自己,那么情勢就會逆轉了。
在最無助、痛苦、糾結的情況下,一定要看到有其他的可能性。
別讓任何人拿走你的力量,那就是內心的聲音。
不斷地借由接納、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來加強自己的內在力量,不斷提醒自己“老天的事、別人的事、自己的事”,同時不再強迫自己去滿足父母的期望、取悅父母,就這樣一點一滴地慢慢放下了。
先快樂地享受你所擁有的,生命自然會給你更多不可思議的禮物。如果自己過得開心、自在,那么自然會吸引你想要的人來到你身邊。
愛的前提一定是希望對方在自由意志下幸福快樂,即便你覺得他的選擇是錯的,也由他去,祝福他。
我們是生活在一個二元對立的世界,但每個人在這個世界當中,卻都只是二元中的一元:好的、對我有利的、善的、對的...這個對“兩邊中的一邊”的執著,造成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痛苦。不要選擇二元中的任何一元,更不要執著于任何一元,接受事物和人本來的樣貌,不加以批判或拒絕。也就是說,對我們生活中發生的所有因緣、外相都一視同仁地看待。誰能做得到?做到的人就是明白人、開悟者、覺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