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奧美廣告公司有一段關于閱讀的話廣為流傳:“我害怕閱讀的人。我祈禱他們永遠不知道我的不安,免得他們會更輕易擊垮我,甚至連打敗我的意愿都沒有。我如此害怕閱讀的人,因為他們的榜樣是偉人,就算做不到,退一步也還是一個我遠不及的成功者,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知道“無知”在小孩身上才可愛,而我已經是一個成年的人,我害怕閱讀的人,因為大家都喜歡有智慧的人,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能避免我要經歷的失敗,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懂得生命太短,人總是聰明得太遲,我害怕閱讀的人,他們的一小時就是我的一生,我害怕閱讀的人,尤其是還在閱讀的人。”
以上這段話,精準、傳神地道出堅持閱讀所帶來的巨大的改變和力量。在當下高速運轉、充滿競爭的社會中,人人都如陀螺般旋轉個不停,焦慮是成年人的共性。不過,若論引起焦慮的成因,除了職場,恐怕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
不知從什么時候,教育內卷從北上廣的大城市逐漸蔓延到中小城市,引起教育焦慮漸漸傳導到每個家庭。而課外補習班的瘋狂放大了教育的“劇場效應”,讓每一個孩子、家庭都不可避免地裹挾其中,刷題拿高分似乎是唯一的選擇。
作為一名初中生家長,我自己也備受煎熬。直到讀了一本有關閱讀提分的《高分讀書法》,才稍微讓自己的焦慮減輕一些,同時思考如何在實際應用中讓孩子受益。
《高分讀書法》的作者西岡一誠小時候是個地道的學渣,從小學到高中上的學校也籍籍無名。而且,青少年時期他所讀的書也無非是漫畫之類的簡單書籍。有天,他突發奇想:要考進名牌大學--東京大學。
復讀兩年無果的他,發覺與增加知識量相比,能夠把“符合最低標準的知識量”活學活用,才能通過東大的入學考試。也即“學會活用知識,鍛煉獨立思考能力”才是能否考上心儀大學的關鍵。區別于一般的刷題,拿高分,考入名牌大學,他是靠著自己的解讀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而被名牌大學錄取的。
于是,懂得這個規律的西岡一誠決定先從改變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的方式做起。他要求自己不僅要記住知識,更重要的是鍛煉思辨能力。他采用主動讀書法,帶著質疑和懷疑的探究精神,邊讀邊問,直到徹底把書讀透。在此過程中,他的讀解力和思考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這種主動讀書法,讓他兩年后,順理成章的考入東京大學。
進入東京大學的西岡一誠成了校刊雜志的主編,讓他有機會能經常接觸與東大學生讀書有關的事情。通過觀察,他發現大部分的東大學生都在用主動讀書法來讀包括教科書、參考書等的任何書籍。
“咦,為什么會是這樣呢”,“作者說的是真的嗎”,“對于這種觀點,有沒有反對的聲音呢”,“不同觀點產生分歧的原因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去主動讀書,隨讀隨猜測“接下來的章節會如何展開”。把自己當成一名闖入迷宮的人,時時刻刻用心尋找走出迷宮的門道,也隨時隨地的產生新的疑問。當努力突圍后,不免會回味從自己從進入迷宮開始的好奇,到慢慢走出后的意猶未盡,甚至迫不及待想重新再踏入更復雜些的知識迷宮。
知識,對于天生就好奇的人類來說,如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寶藏的山峰。好學之人忍不住走近它,一步步的攀登而上。在《圍爐夜話》中講道:“讀書無論資性高低,但能勤學好問,凡事思一個所以然,自有義理貫通之。”而高分讀書法恰恰教給我們的就是“凡事是一個所以然”。
《高分讀書法》教給我們,在未開始讀書前,從宏觀視角對整本書做個假設,設置閱讀地圖,從起點到閱讀目標,是讀完這本書所要獲得的知識,也是你據此展開某一主題閱讀的契機。選擇同一領域,但切入點或觀點不同的兩本書,同時閱讀,用平行閱讀法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而深入剖析產生不同點的原因。在思考的過程中,鍛煉了我們從不同角度審視同一事物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從多本書中,找出產生觀點分歧的交叉點。
比如,我們都熟知的《史記》是司馬遷為不幸的李陵將軍辯護而慘遭宮刑后,忍受著屈辱毅然寫就的史書,同時他也完成了父親司馬談臨終交托的家族使命。《史記》中的《刺客列傳》,《游俠列傳》中展現出的敢為天下先、慷然赴死的燕趙悲歌士讓人印象深刻。
而《漢書》的作者班固雖然也大量借鑒《史記》,但對《荊軻刺秦王》等刺客、游俠頗有微詞。稱其為“序游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從司馬遷和后世史家的寫作角度來分析,我們會發現,后者為官方修史,代表著統治者的眼光和利益。司馬遷雖為史官,但卻用更包容的個人立場來撰寫史書,并且摻雜了了個人的情感在里面。
所以,在《史記》中,我們得以見到刺客、游俠,這些江湖草莽也可以登上大雅之堂。正因為司馬遷不以成敗論英雄來撰寫歷史,項羽、李將軍等失意英雄的風貌和悲劇人生,更讓人難忘。
由此可見,《史記》和《漢書》對李廣將軍的不同的描述,實則是官方口徑與史學家個人立場的體現,背后則體現出李將軍的懷才不遇與漢王室的任人標準難脫關系。
我們都明白,讀書時有效的輸出才是讀懂一本書的關鍵。無論是寫讀書筆記、寫書評,都是很好的輸出途徑。《高分讀書法》一書中指出除了寫感想,還提出另外一種方法。那就是可以通過和做假設階段的猜測“對答案”,來驗證自己的感想和提高閱讀效果。從一本書讀起,到“設立閱讀目標→決定下一本要讀什么書”,進而可以設立年度或月度閱讀主題,來掌握某一領域的知識。
我認為,所謂“高分讀書法”實質就是主動讀書法,說起來并不難,主要取決于能否用心堅持下來。查理芒格也曾說過:“如果你想有所成就,就用生命的大半時間去閱讀。”那你何不從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開始,到義理貫通之,成為一個讓人“害怕”的讀書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