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費曼是何許人?
理查德·菲利普斯·費曼,美籍猶太裔物理學家,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本科在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在普林斯頓大學,理論物理學博士。曾在康奈爾大學任教數年,后一直在加州理工學院任教,直至去世。
費曼是物理學大師,他的作品影響了很多科研工作者,甚至諾貝爾獎獲得者。
不僅如此,他還受到很多創業者的推崇,被譽為是“硅谷導師”。
蘋果公司大廈懸掛著費曼的巨幅海報。
比爾?蓋茨以不能和費曼直接接觸為遺憾,還寫過費曼的生平和對自己的影響。
Google創始人謝爾蓋?布林、拉里?佩奇也很推崇費曼,認為費曼改變了他們的思維方式。
…… ……
費曼讀書法有何威力?
費曼在妹妹過14歲生日的時候,送了她一本大學的天文學教材,并跟妹妹說了一句話,教了她一個讀書方法,讓中學生妹妹讀懂了大學專業教材。他的妹妹后來成為了天文學家。
北大數學學院博士核聚,用費曼讀書法讀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后來受邀參加中央民族學院的國際研討會,在會上深度解讀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文章被收錄進了大會的文集。
2
費曼讀書法具體是怎樣的?
你從頭讀,盡量往下讀,直到你一竅不通時,再從頭開始,這樣堅持往下讀,直到你完全讀懂為止。
簡單來說,就是你哪里卡住了,就從頭開始,什么時候卡住,就什么時候再從頭開始。
也許你讀到這里,會覺得不可思議:一卡住,就從頭開始,每次都是?
是的,沒錯。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方法的時候,也覺得很神奇,甚至還帶著點懷疑,就去試了一下。剛好手邊有一本司馬遷的《史記》。
以前我讀《史記》,只閱讀原文的話,也會碰到個別不能完全把握的詞句。那時候我要么讀下去,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要么去查閱后面的譯文。這樣做雖然是理解了,但是總體來說,理解得并不深刻。
這次我嘗試費曼讀書法,并要求自己必須知道每個詞的確切含義。
第1遍讀,我只讀到第4段的最后一行,就卡住了,遇到了一個沒有把握的句子。
然后我又從頭開始讀第2遍,又是被那個句子卡住了。
我忍住想要去翻閱譯文的沖動,也不往下讀,又從頭開始。第3遍讀到那個句子,突然,我就理解了。為了驗證理解是否正確,我去對照了后面的譯文。
完全正確。
而且通過這三遍的閱讀,我對這4段的內容理解得更深刻。
這四段講的是黃帝,也就是軒轅氏。通過三次閱讀,我明白了,黃帝之所以能夠替代神農氏,原因之一是神農氏不能以武力征伐,而他可以。也就是說,到黃帝之時,時代已經變了。神農氏因“遍嘗百草”,而被推崇為共主。伴隨著時間推移,生產力發展逐漸不平衡,開始新的勢力劃分,比如說炎帝和蚩尤,這時候就需要有一個能夠武力征伐的諸侯來平定戰亂。
這些是我以前讀的時候,沒有想到的。
閱讀收獲:除了理解了詞句,還讀出了其他內容。
我又找了一本羅伯特?費爾德曼的《發展心理學》我先用以前的方法讀了一遍,掌握的信息不多,沒什么深刻印象。
再用費曼讀書法讀。
我就讀了第1章的預言部分。預言部分稍微簡單一點,但是我也是連讀了兩遍。第2遍把握了更多的信息,而且印象更深刻。
經過兩本書兩次比較閱讀,我得出結論:
費曼讀書法的確很管用,尤其是對于閱讀專業書籍。
3
為什么費曼讀書法會這么管用?
學習的最大障礙是遺忘,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20分鐘之后,記憶留存量只有58.2%。卡住就從頭開始,就是高頻回顧,對抗遺忘。
你自以為理解的知識點,其實還沒有完全把握,被卡住就是因為知識點有漏洞或者有模糊,從頭開始閱讀,可以讓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費曼讀書法不僅適用閱讀專業書籍,也適用于其他學習。
我把費曼讀書法用于教學,教學生解讀高考復習教材,同樣有效。
比如語病。
語病是語文基礎知識的一個小綜合,它包含了實詞、虛詞、成語等知識,還涉及到語法知識,如果前面沒有學好,那么必然會影響語病題的理解和把握。所以,一旦學生被什么關鍵概念卡住,就馬上補充解釋。在練習過程中,如果是詞語沒掌握好,就引導學生去查工具書、去回顧。
總之,被卡住,就去問去查去回顧,把以前的知識漏洞補起來。每一次解讀和練習都是查漏補缺。
費曼讀書法也可以用于解讀人生。
當你迷茫困惑,不知如何選擇;當你遭遇挫折、磨難,喪失信心;當你積極進取,需要調整提升,你都可以去回顧去反思。
戴爾·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講到過一個銀行家的故事,這位銀行家每周六晚上都要用固定的事情回顧日程本,進行自省和自我評估。他覺得正是這種方法,提高了他的決策能力,讓他在為人處世方面得到了進步。
這么神奇的費曼讀書法,你不想試試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