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都是我國古典文學史上兩顆耀眼的明珠,讓我想到了一句“江山輩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唐朝出了許多的詩人,宋朝的詞人也有不少,將頭銜、文風、特質、境遇等組成“一對一”的對子,不是為了比較,而是便于展示各自的詩酒往事或悲喜人生。當我隨手翻開隨園散人所寫的《長安詩酒汴京花》,我被其中優美的辭藻所震撼,也由詩人的悲喜人生聯想到了他短暫的一生,說是天妒英才也罷,也許他和他的偶像們有機會把酒言歡,共敘情長。
這本書各選了唐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20位詩詞文人,有我們熟悉的李白、杜甫、李清照、賀知章,也有我們所不熟知的羅隱、賀鑄、周邦彥、蔣捷.........他們的詩詞不僅代表的是一個朝代,更是我們文化中的重要一環。
比如,“別人家的孩子”王勃,他的《滕王閣序》蕩氣回腸,現在還在滕王閣上空唱響。楊柯曾評價他“時詩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王勃的仕途也是平步青云,僅十七歲就步入仕途。然而他成也文字,敗也文字,年少輕狂的他因寫了《繳英王雞文》,讓高宗惱怒,被逐出京城。后探望父親歸來途中受風浪驚嚇,人生永遠定格在二十七歲。
與他命運相似的李煜,從小便是被命運選擇的人。他本是多愁善感的詞人,偏成了南唐后主,實在是不幸之極,生于帝王家對于李煜是不幸,對于旁人可能是撞了大運。隨園散人在書里寫道“有時候,生活的玩笑讓人猝不及防”,狀似輕松的語氣下滿是對命運的無可奈何。許多時候,我們都是被命運裹挾著前進,半點兒不由人。
我本是不信命的,但是看到這里再聯想到生活中再也不見隨園散人的影子,不禁覺得落寞和悲戚。我曾看過他的《當倉央嘉措遇見納蘭容若》,將不同時空的人寫進了同一片天空里,而這本書則是詩人與詞人群體間的遙遙相望,惺惺相惜。
詞是詩的變種,是長短句,讀起來比詩更加靈活,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對唐詩的發揚光大。還記得董卿在主持《詩詞大會》中說“詩詞是中華瑰寶,它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文化的底蘊和人民的情感”,愿讀者可以從這本《長安詩酒汴京花》中找回對生活的自信與熱愛,在面對至暗的人生時,在書中找到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