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佳希_
提到與閱讀有關的書籍,相信大家對彭小六的《洋蔥閱讀法》都不陌生,書中以一種新穎的獨特講解——洋蔥海盜的故事,使人眼前耳目一新。
“ 彭小六,有一個響亮的頭銜“簡書一哥”,他從一個偏遠小城的程序員到成為全國最大的青年社群—行動派社群的產品官,用三個月成為簡書頭牌簽約作者,用六個月從零開始出版了自己的新書,是一個標準的斜杠青年。”
今天我們就一起讀一下他的著作《洋蔥閱讀法》,主要共讀第一章,文中這部分內容針對閱讀提出了七個建議,現在我們來看下他都提出了哪些建議吧。
一是了解大腦的偏好,主要指簡潔化、結構化強、圖像化、獎勵自己。
所謂簡潔化,就是利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概括重點內容,必要時可讀書筆記輔助。
結構化強則需對內容分結構記憶,例如列要點。圖像化在視覺上給予人美好,盡量利用圖像處理更容易吸引人。獎勵自己,是保持閱讀熱情,持續讀書的動力。
二是控制好自己的精力,即盡可能選擇自己精力充沛的時間段進行閱讀。就我自己而言,早上7~9點這個時間段精力最好,之后進行閱讀我也會選在這個時間段。
三是利用好自己的注意力,最好可以帶著問題(目的)進行閱讀,注意關鍵字詞,重點內容可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標記。
四是提升自己的專注力,專注程度很大意義上決定著閱讀效率。
拿我自己來說,閱讀時很容易收到各種網絡信息干擾,會習慣性關注手機,忍不住看手機信息,就會影響閱讀效率。所以,以后閱讀時,會關閉手機網絡數據或是擱置一旁,讓手機遠離自己的視線。
五是鍛煉自己的記憶力,關鍵在于反復記憶、熟悉。常見的方式有做讀書筆記,寫讀后感或書評,及時進行分享。
六是面對自己的壓力,也就是要認清自己當前所處的學習階段。在學習一個新的技能時,我們常常會面臨焦慮,會因為達不到自己的預期效果產生壓力,甚至被壓力壓垮。
這樣看來,面對自己的壓力,學會調節就變得至關重要了。在這里,認清自身的學習階段,清晰了解自身能力,想達到的期望,以及如何去做等方面都是亟待解決的。
就好比說,若你只有一杯水,斷然不可能倒出兩杯水。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發展,當你能力還不夠的時候,因為別人獲得的成就盲目陷入焦慮,這是不理智的行為。
七是養成閱讀習慣。一般來說,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在此期間不能中斷,需連續重復進行,否則之前的努力全都作廢。
你不能說,今天狀態好像打了雞血一樣,幾乎一整天都在閱讀就洋洋自喜,心想今天的我多努力呀,明天狀態不好就把它丟在一邊不予理會,放棄閱讀。我們可以從簡單的做起,從一開始的每天閱讀5分鐘,然后10分鐘,一點點增加閱讀時間。
總的來說,讀書是和熱情、痛苦、自律相伴的。可以用一個公式表示:
讀書=自律×(痛苦+熱情)
這又該如何理解呢?拿洛帥的話說就是:
讀書,最好的動力就是熱情,但人往往很難對一件事情持續保持熱情。讀書也意味著痛苦,因為它的本質是反人性的,需要不斷動用你的大腦,是一種消磨精神的行為。讀書也需要很強的自律性,需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和人的惰性是相沖突的。
處在信息時代的我們,閱讀成了最廉價的奢侈品,廉價是因為每個人都可以閱讀,奢侈則是能夠真正閱讀的人少之又少。眼看著越來越多人通過自媒體寫作實現,誰不想分一杯羹享受一下呢?
然而現實是,我們一邊總是渴望讀很多好書,不斷學習吸收知識,通過閱讀寫作變現,另一邊總是被閱讀的攔路虎阻擋,無法真正做到,讀好書,做成事,成為自己最想要的樣子。
最后,給大家送上一句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妄想一步登天,只會摔得更慘!想要做好一件事,還需慢慢來,一步一個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