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開始之前,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對自己的人生感到滿意嗎?可能多數人的回答都模模糊糊,覺得自己人生只能用湊合來形容,談不上滿意不滿意的。我相信還有很多人覺得自己的人生一塌糊涂,甚至根本配不上“人生”二字。
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我是余歡水》中,由郭京飛飾演的男主角余歡水的人生簡直可以用不忍直視來形容。只因為開始的一個謊言,他必須用成千上萬個謊言來圓謊,所以他嘴里沒有一句實話。再加上他脾氣好,動不動就認慫,才導致他在公司被排擠和羞辱,在家里被老婆孩子看不起。當然,他的人生狀態也是很多中年人的真實寫照。
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有這么一句臺詞:小的時候誰都希望自己的將來閃閃發光,但是長大以后,自己的夢想卻沒有一個能夠變成現實。既痛苦,又對不起自己。
為了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我們選擇遠離家鄉,在異地漂泊,每天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即便我們承受著這么大的委屈,卻依然得不到滿意的生活。這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生活真正痛苦的根源又在哪里?這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多數認為人生痛苦的人,從來不去深究原因,他們怨天尤人,覺得自己無力改變人生現狀。這樣的思維讓他們越陷越深,以至于等到垂垂老矣的時候,還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哪里做得不好,才讓自己在平庸中過完了一生。
在見證了很多人痛苦的人生以后,我才發現人生中多數的痛苦壓根與運氣無關,而是源自于一個人的不自律。做不好自律,就無法控制自己的人生。
有一次和朋友周平一塊吃飯,酒過三巡,他開始向我抱怨起他自己的工作。周平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薪水雖然不算太低,但是老婆最近剛生了二胎,加上每個月的車貸房貸,他的薪水就顯得微不足道了。他非常羨慕我在有自己工作的同時,還能擁有一份通過寫作來謀生的副業。
他說寫文章是我的天賦,他根本學不來。其實哪里有天賦這么一說,他只是看到了我現在的結果,卻沒有看到我之前為之付出的努力。大學還沒畢業的時候,我每天睡覺之前都會看一兩個小時的課外書,比如小說,人物傳記,心理學等等。
這樣的習慣一直堅持了三四年,正因為每天的自律,才讓我可以寫出文章。而周平他們那時候每天打游戲,有時候甚至玩到后半夜,我也多次勸告他們多讀點書,少打點我游戲,他們卻告訴我讀書無用,還不如娛樂一下。正因為周平長期的不自律,才導致了他如今的生活狀態。
以前在外企工作的時候,很多同學都羨慕我有雙休,能準時下班,福利待遇好。他們說我肯定對語言很有天賦,要不然英語不可能學得那么好,口語也不可能那么流利。對于他們的說辭,我只能用微笑回應。
他們根本不知道,在東北讀研究生的那三年,不論天寒地凍,還是炎夏酷暑,我都是男生宿舍樓第一個起床的。起床之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聽英語廣播,然后走很遠去實驗室練習口語。正是因為這幾年的努力,才換來我如今的英語水平。
習慣了不自律的人,總是喜歡否定別人的努力,羨慕別人的成果。覺得別人只是別自己運氣好,有天賦,他們一次又一次為自己的不自律找借口,最終造就了痛苦的人生。
在書籍《少有人走的路》中,作者斯科特派克說: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這一環,你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困難。局部的自律只能解決局部的問題,完整的自律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比如說你想擁有好的身材,你完全可以通過每天的鍛煉和控制飲食來實現。有些人之所以遲遲瘦不下來,就是因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為自己找各種各樣的借口擺脫晨跑和健身房。
比如說你想寫小說,你也完全可以通過每天寫1000字,讀一個小時的書來實現。這個過程或許需要三五年,但是你只要堅持下來,就一定會有收獲。
人生真正的痛苦不在于你遭受了多少苦難,而是在于你明明知道自己過得很痛苦,還愿意接受這樣的生活,明明可以通過自律來做出改變,卻還安慰自己說無能為力。